鹵水問題,高手請進!!謝謝!!
紅鹵汁
原料:八角20克,桂皮20克,陳皮50克,丁香8克,山奈20克,花椒20克,茴香15克,香葉20克,良姜20克,草果5個,甘草15克,幹紅辣椒100克,香蔥150克,生姜150克,片糖250克,黃酒1000克,優質醬油500克,糖色50克,精鹽200克,熱花生油250克,味精100克,骨湯12千克。
制法:
①草果用刀拍裂,桂皮用刀背敲成小塊,甘草切成厚片,香蔥挽結,生姜用刀拍松,紅辣椒幹切成段。
②將八角、桂皮、陳皮、丁香、山奈、花椒、茴香、香葉、草果,良姜、甘草、紅辣椒幹壹起裝入香料袋內,袋口紮牢。
③將香料袋、蔥結、姜塊、片糖、黃酒、醬油、糖色、精鹽、熟花生油、味精、骨湯壹起放入鹵鍋內,調勻即可。
黃鹵汁
原料:黃梔子150克,香葉100克,山奈50克,花椒25克,良姜50克,砂仁25克,油炸蒜仁150克,油炸鮮桔皮150克,芹菜150克,生姜150克,沙嗲醬1瓶,黃酒1000克,熟菜籽油250克,油咖喱150克,味精200克,精鹽230克,骨湯12千克。
制法:
①黃梔子用刀拍裂,芹菜打成結,生姜用刀拍松。
②將黃梔子、香葉、山奈、花椒、良姜、砂仁、油炸蒜仁、油炸鮮桔皮裝入香料袋內,袋口紮牢。
③將香料袋、芹菜結、生姜塊、沙嗲醬、黃酒、熱菜籽油、油咖喱、精鹽、骨湯壹起放入鹵鍋內,調勻即可。
白鹵汁
原料:八角60克,山奈50克,花椒25克,白豆蔻25克、陳皮50克,香葉50克,白芷25克,香蔥150克,生姜150克,水酒1000克,白醬油1000克,精鹽120克,味精100克,骨湯12千克。
制法:
①香蔥挽結,生姜用刀拍松。將八角、山奈、花椒、白豆蔻、陳皮、香葉、白芷裝入香料袋內,袋口紮牢。
②將香料袋、蔥結、姜塊、水酒、白醬油、精鹽、味精、骨湯壹起放入鹵鍋內,調勻即可。此配方適宜於鹵制10~12千克的生鮮原料(家庭可按比例減少調味料的數量)。
鹵汁配制三秘訣
壹、香料、食鹽、醬油的用量要適當:香料過多,成菜藥味大,色澤偏黑;香料太少,成菜香味不足。食鹽過多,成菜除口味“死鹹”外,還會使成菜緊縮、幹癟;食鹽太少,成菜鮮香味不突出。醬油太多,成品色黑難看;醬油太少,口味不夠鮮美。
二、原料的選用:黃鹵汁、白鹵汁不宜使用醬油或別的帶色的調味品,也不要使用容易褪色的香料。
三、鹵汁不宜事先熬煮:鹵汁應現配現用,這樣既可避免調味品中的芳香氣味白白地揮發掉,還能節省燃料和時間。
鹵汁的保存
鹵過菜肴的鹵汁,應註意保存,留作下次用。鹵汁用的次數越多,保存時間越長,質量越佳,味道越美。這是因為鹵汁內所含的可溶性蛋白質等成分越來越多的緣故。
鹵汁的保存,應註意以下幾點:1、撇除浮油、浮沫。鹵汁的浮油、浮沫要經常撇除,並經常過濾去渣。2、要定時加熱消毒。夏秋季每天早晚各燒沸消毒1次,春冬季可每日或隔日燒沸消毒1次,燒沸後的鹵汁應放消過毒的盛器內。3、盛器必須用陶器或白搪瓷器皿。絕不能用鐵、錫、鋁、銅等金屬器皿,否則鹵汁中的鹽等物質會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使鹵汁變色變味,乃至變質不能使用。4、註意存放位置。鹵汁應放在陰涼、通風、防塵處,加上紗罩,防止蠅蟲等落入鹵汁中。5、原料的添加。香料袋壹般只用2次就應更換。其它調味料則應每鹵壹次原料,即添加壹次。
附註:有了老鹵後,調制鹵汁則不必非用骨湯,用清水亦可,也可不加油。
原料鹵制前的準備
清洗處理。動物原料在宰殺處理後,必須將余毛汙物清除幹凈。
初步刀工處理。肉、腸、肝應改刀成塊。家禽及豆腐幹等不需再改刀。
焯水處理。凡是需要鹵制的動物性原料,都應先進行焯水處理後,才能用於鹵制。
鹵制原料時的關鍵
鹵鍋的選用。最好選用生鐵鍋,若鹵制的原料不太多時,選用砂鍋為好。這兩種鍋壁厚導熱性較差,湯汁不易蒸發。食物與此鍋不易發生化學變化。不宜用銅鍋或鋁鍋,因此鍋導熱性很強,湯汁氣化快。銅鍋還易與鹵汁中的鹽等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影響成品的色澤、口味、衛生質量。
要掌握好火力。壹般是采用中小火或微火,使湯汁保持小開或微開狀態。不能使用旺火,否則,湯汁沸騰,不斷濺在鍋壁上,形成薄膜,最後焦化落入鹵汁中,成碳末狀黑色物,有的粘附於原料上,影響到成品和鹵汁的色澤、口味。大火鹵煮,原料既不易軟爛,鹵汁又會因快速氣化而嚴重減少。
要掌握好原料的成熟度。原料的鹵制,不管質地老嫩、成熟時間長短,其成熟度都應掌握在軟化時或軟化前出鍋或離火。
鑒別的方法是:用手捏壹捏鹵制的原料,如感覺很硬,說明火候未到;壹捏即碎爛,則是過火了(屬爛化階段);捏之軟而略有彈性,而且不碎,說明火候正好,即軟化階段。
老湯是指使用多年的鹵煮禽、肉的湯汁,也叫鹵汁。老湯保存的時間越長,芳香物質越豐富,香味越濃,鮮味越大,煮制出的肉食風味愈美。“要想燒雞香,八料加老湯”——這是有300年歷史的河南道口“義興張”燒雞的祖傳“十字訣”。
壹、制作方法:
任何老湯都是日積月累所得,而且都是從第壹鍋湯來的,家庭制老湯也不例外。
1、第壹鍋湯,即燉煮雞、排骨或豬肉的湯汁,除主料外,還應加花椒、大料、胡椒、肉桂、沙仁、豆、丁香、陳皮、草果、小茴香、山奈、白藍、桂皮、鮮姜、食鹽、白糖等調料。最好不要加蔥、蒜、醬油、紅糖等調料,以利於湯汁的保存。上述調料的品種可依市場行情,並非缺壹不可,但常用的調料應占壹半以上。調料的數量依主料的多少而定,與壹般燉肉食用料壹樣。不易揀出的調料要用紗布包好。將主料切小、洗凈,放入鍋內,加上調料,添上清水(略多於正常量),煮熟主料後,將肉食撈出食用,揀出調料,潷凈雜質所得湯汁即為“老湯”之“始祖”。
將湯盛於搪瓷缸、陶瓷的或玻璃罐內,晾涼後放在電冰箱內保存。
2、第二次燉雞、肉或排骨時,取出倒在鍋中,放主料加上述調料(用量減半),再添適量清水(水量依老湯的多少而定,但總量要略多於正常量)。燉熟主料後,依前法留取湯汁即可。如此反復,就可得到“老湯”了。這種老湯既可燉肉,亦可燉雞,如此反復使用多次後,燉出的肉食味道極美,且燉雞有肉香,燉肉有雞味,妙不可言。
二、鹵菜的制法
1.將制成(或保存)的鹵湯放在大鍋內,再加入壹些水、鹽、蔥、姜。
2.將要鹵制的原料(如雞、鴨、豬肉、牛肉、豬舌等)先用開水煮壹下,撈出洗凈血沫,放入鹵湯內,上火燒開,撇盡泡沫,轉用小火鹵熟(註意不能鹵的太爛,否則不好改切),關火後,在鹵湯裏腌泡6-8小時(不能久泡,會是肉質發腐),撈出晾涼。抹上香油以免幹燥。
三、保存方法:
家庭保存老湯量依人口多少,每次得老湯500—1000克即可。保存老湯時,壹定要清除湯中雜質(蔥姜等),涼透後放入冰箱內。盛器最好用大搪瓷杯(玻璃或陶瓷也行),不要用塑料、鋁制或不銹鋼的容器,以保證湯汁不與容器發生化學反應。容器要有蓋,外面再套上塑料袋,放在冷藏室,5天內不會變質。如每周吃壹次燉雞或燉肉,則對老湯不必專門再煮沸殺菌。如較長時間不用老湯,放在冷凍室內可保存,否則應煮沸殺菌後再繼續保存。
四、提示:
1、鹵湯內切勿鹵制夏腐幹、羊肉等易發酸和帶膻味的東西,如需鹵制時,可取出壹些湯,單獨來鹵。
2.每次鹵食品時都要加姜蔥,並要檢查湯的色和口味的濃淡、湯的多少、香味的輕重等。如果欠某味時,可隨時加某種調料,以保質量。
3·鹵制時放入的砂仁、豆蔻、草果、陳皮、肉桂、丁香、良姜、厚樸、茴香等十多位藥物,不但味美可口,還營養豐富,具有健胃、順氣、促進食欲之功能。
五、專業鹵湯的分類:
鹵汁壹般分為紅鹵和白鹵。
1、紅鹵中由於加入了醬油、糖色、紅曲米等有色調料,故鹵制出的成品色澤棕紅發亮,適宜於畜肉、畜禽內臟、鴨以及豆制品的鹵制;
2、白鹵中則只加入無色調料,故成品色澤淡雅光亮,適宜於水產品、雞、蔬菜的鹵制。
當然也有不少原料既可紅鹵,又可白鹵。而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菜品也需采用不同的鹵制方法。例如在炎熱的夏季,人們需要色澤淡雅、口味清爽的鹵制品,所以夏季以白鹵為多,而秋冬季則多采用紅鹵。但總的來說,紅鹵的適用範圍比白鹵廣泛,品種也較多,並且壹年四季都可以采用。
六、專業的紅鹵配方秘籍:
生姜500克 八角60克 三奈40克 小茴香40克 桂皮40克 砂仁50克 草果50克 白蔻50克 高良姜30克 丁香50克 藿香30克 陳皮30克 花椒20克 香葉20克 紅曲米30克 生抽40克 精鹽、料酒、冰糖、味精、骨湯各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