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句式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壹,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壹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晉太元1中,武陵人2捕魚為業3。緣4溪行5,忘路之遠近6。忽逢7桃花林,夾岸8數百步,中無雜9樹,芳草鮮美10,落英11繽紛12。漁人甚異之13。復14前15行,欲16窮17其林。
林盡水源18,便19得20壹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便舍23船,從口入。初24極狹,才通人25。復行26數十步,豁然開朗27。土地平28曠29,屋舍30儼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屬33。阡陌34交通,雞犬相聞35。其中往來種作36,男女衣著37,悉38如外人39。黃發垂髫40,並41怡然42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43,問所從來44,具45答之46。便要47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48來問訊49。自雲50先世51避秦時亂,率52妻子53邑人54來此絕境55,不復56出焉57,遂58與外人間隔59。問今是何世60,乃61不知有漢,無論62魏晉。此人壹壹為63具言64所聞65,皆嘆惋66。余67人各復延至68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69。此中人語70雲:“不足71為72外人道也。”
既73出,得其船,便扶向路74,處處誌之75。及郡下76,詣77太守,說如此78。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79,遂80迷,不復得81路。
南陽劉子驥,高82尚士83也84,聞之,欣然85規86往。未果87,尋88病終89,後遂無問津90者。
希望我能幫助妳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