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玉米稭稈做有機肥的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呢?
秋收季節,稭稈處理每年都是頭疼的事。特別是我國東部三省收玉米後到處可見稭稈堆積。除了粉碎還田焚燒,沒有有效的利用方法。焚燒稭稈不僅汙染了大氣,而且浪費了稭稈的使用。粉碎還田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地裏自然分解,嚴重的堆積會影響來年的播種。其實玉米稭稈應用廣泛,比如粉碎後可作為青貯和黃貯飼料,粉碎後可作為食用菌栽培基料,經金寶貝肥料曲玉米稭稈處理後可作為有機肥,分解迅速徹底,稭稈十五天左右可轉化為高效有機肥。
玉米稭稈發酵有機肥的操作步驟
1.準備原料,玉米稭稈1000kg,金寶貝肥料曲1 kg,麥麩或米糠5 kg,尿素3 kg。米糠和麥麩的作用是稀釋菌種的使用,增加發酵菌種的肥料用量,用尿素稀釋3%的水溶液,增加料堆中的含氮量。
2.粉碎物料,用粉碎機或鍘草機粉碎和切碎玉米稭稈以提高分解速度。如果玉米稭稈不粉碎,發酵速度會降低,增加微生物的分解難度。壹般材料尺寸應保持在2-3厘米以下。
3.調整含水率,將粉碎後的玉米稭稈加入到預先準備好的水和尿素水溶液中,將料堆的含水率調整到60-65%,判斷方法是用手抓住料的手指,然後料就掉在地上不滴水。
4.撒菌築堆,將稀釋後的金寶貝肥料曲菌種與物料混合,翻料時攤菌種,或攤壹層料攤壹層菌種,將物料建成高1.5米,寬2米的發酵堆。
5.升溫時翻轉,在建成的發酵堆周圍覆蓋玉米稭稈或草簾,保持通風和陰涼。發酵堆的溫度壹般三天左右就能升到65度以上,24小時就能翻車壹次。相反,外圍的物料會內翻,內翻外翻,達到均勻發酵的目的。
6.翻車補水。由於稭稈吸水率低,壹次翻轉後檢查物料含水量。如果含水量太低,適當補水,使物料含水量保持在65%左右。如果第二次翻轉的物料溫度達到65度以上,保持再次翻轉24小時。
7.發酵完成後,翻三次左右玉米稭稈,即可完成發酵,溫度保持恒溫,可直接田間使用,陳釀後可不急著堆放存放,使用效果更佳。
發酵玉米稭稈有機肥生產可隨時隨地操作,不受季節影響。發酵場地靈活,可在現場操作。利用發酵稭稈有機肥降低肥料消耗,提高作物產量。
幹性皮膚灰棕色,有光滑或不規則的縱向裂紋。小枝粗壯,托葉覆芽。托葉脫落後,枝條上有明顯的環狀托葉痕跡。單葉互生,長10-20厘米,掌狀,有3-5個缺刻,很少完整,葉緣有波狀齒,葉片粗糙,背面有短毛。果實柄短,有花和果實,成熟時呈梨形、深紫色或淺棕黃色,單獨生長在葉腋中。6月中旬到10月份可以開花結果。無花果喜歡溫暖濕潤的海洋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洪,不抗旱。在華北內陸地區,新梢若遇-12℃低溫,易發生凍害,地上部分在-20℃時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