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的註意事項
PICC的註意事項
三向瓣膜式PICc導管使用過程中應註意什麽?
PICC成功穿刺後應及時拍X線片,確定管端正確位置後方可使用。
置管後要密切觀察置管處有無滲血、腫脹。囑患兒在穿刺後第壹天減少肢體的活動。第二天鼓勵患兒適當活動肢體,如發現上臂腫脹,可行熱敷或理療。告知患兒和家長術側上肢不能劇烈活動,但日常活動不受影響。
第壹個24小時必須換藥。以後傷口愈合良好,無感染、滲血時,每7天更換敷料壹次。如傷口敷料松開、潮濕時,隨時更換。如穿刺部位有紅腫、皮疹、滲出、過敏等異常情況,可縮短更換敷料時間,並要連續觀察局部變化情況。每次更換敷料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貼膜要自下向上撕取,並註意固定導管,防止脫管。更換後記錄日期。患兒洗澡時要用保鮮膜包裹穿刺部位,洗澡後要更換敷料。
在使用PICC輸液前應用碘伏棉簽擦拭肝素帽30秒,靜脈治療前後要用不小於10ml的註射器抽取生理鹽水沖洗管腔。在輸血制品、營養液等高濃度液體後,用20mt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沖管。如輸液速度較慢或時間較長時,應在使用中用生理鹽水沖管,以防止堵管。
如若PICC管道不慎發生阻塞,可利用負壓技術將稀釋的尿激酶5000U/m1、0.5ml註入PICC管腔內,停留15~20分鐘後用註射器回抽,有血液抽出即表明溶栓成功。如無血液抽出則可反復重復上述操作,使尿激酶在導管內停留壹定時間,直至有血液抽出。要註意的是尿激酶的總量不宜超過15000U。導管通暢後,回抽5m1血液以確保抽回所有藥物和凝塊。
如果PICC穿刺處發生紅、腫、痛時,應及時通知醫生,並進行遠紅外線理療,效果較好。若患兒上臂腫脹、疼痛且局部有顏色異常的現象,應及時做B超等檢查確定是否有血栓的發生,壹旦發生立即采取有效的溶栓措施。
PICC的優點
(1) PICC置管時因穿刺點在外周表淺靜脈,不會出現血氣胸、大血管穿孔、感染、空氣栓塞等威脅生命的並發癥,且血管的選擇範圍較大,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肢體的活動不受限制。
(2)可減少因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操作方法簡捷易行,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直接在病房操作。 (3)PICC導管材料由特殊聚胺酯制成,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和順應性,導管非常柔軟,不宜折斷, 在體內可留置6個月~1年,置管後的患者生活習慣基本不會受到影響。
(4)因導管可直接進入上腔靜脈,此處血流量大,可迅速降低液體滲透壓或化療藥物造成的局部組織疼痛,壞死,靜脈炎等。
早期進行置管的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基本不會出現靜脈損傷,確保化療過程中能有良好的靜脈通道,順利完成化療。目前已成為危重病和化療患者長期靜脈營養支持及用藥的壹條方便,安全,快捷,有效的靜脈通路。
堵塞的處置
PICC管道不慎發生阻塞,可利用負壓技術將稀釋的尿激酶5000u/ml、0.5ml註入PICC管腔內,停留15~20分鐘後用註射器回抽,有血液抽出即表明融栓成功。如無血液抽出則可反復重復上述操作,使尿激酶在導管內停留壹定時間,直至有血液抽出。要註意的是尿激酶的總量不宜超過15000u。導管通暢後,回抽5ml血液以確保抽回所有藥物和凝塊。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