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份不同的高被引學者榜單背後有何玄機
近日,湯森路透和愛思維爾公司分別發布了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和“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本文從期遴選定位與思路、數據庫與標準、榜單學科分類三方面來分析其不同。
(1)湯森路透的“引文桂冠獎”與 “高被引科學家”
為了凸顯那些正在推動前沿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及其所屬機構和國家,支持科研人員在全球範圍內推動科研創新,向為科學進步、社會發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的科研人員們致敬,湯森路透每年都會根據來自其權威的引文數據庫 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以確定諾貝爾獎頒發的學科領域(即:醫學、物理、化學和經濟學)中最具影響力的科研人員。這些高影響力的科研人員被授予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同時也被預測為最有可能成為今年或不久將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截止到2015年湯森路透已成功預測了39位諾貝爾獎得主。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被學術界視為預測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湯森路透在“引文桂冠獎”的基礎上,每年發布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研精英》報告。今年發布了2015年近3000多位來自全球的“高被引科學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簡稱HCR),其中107位是來自中國大陸的科研人員。這些入選榜單的科學家們正影響著各自的科研領域,乃至世界的未來發展方向,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優秀的科研精英。也就是說,入選“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意味著該學者在其所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其科研成果為該領域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
(2)愛思維爾與最好大學網合作的“中國高被引學者”
隨著中國在國際科研領域的影響力和地位不斷提高,表彰引領學術進步的傑出學者顯得尤為重要。愛思唯爾與最好大學網***同合作,采用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開發的方法和標準,基於客觀引用數據對中國研究者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愛思唯爾作為合作方,為該榜單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技術實現。2016年1月底發布最新年中國高被引學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單。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根據去年的結果進行了復查和更新,將1744名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學者呈現給學術界和公眾。
(1) 數據庫不同
湯森路透的“高被引科學家”的基礎數據來源於湯森路透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這壹高質量的權威數據庫。又因為引文分析不能直接做跨學科、跨年代的對比,所以結合ESI高被引論文,即在同領域同年代的高影響力的論文,則具有較大的權威性。
而愛思唯爾作為“中國高被引學者”的合作方,利用其旗下的Scopus數據庫和文獻數據處理能力為該榜單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和技術實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的研究數據來自愛思唯爾旗下的Scopus數據庫。Scopus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評議學術論文索引摘要數據庫,提供了海量的與科研活動有關的文獻、作者和研究機構數據,使得對中國學者的世界影響力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價成為可能。
(2) 遴選方法標準不同
湯森路透的“高被引科學家”的遴選依據是根據各學科中“高被引科學家”人數的確認依據是Dr. Price(科學計量學之父)的Power Law,即在同壹主題中,半數的論文為壹群高生產能力的作者所撰,這壹作者集合的數量上約等於全部作者總數的平方根。同時,選取高被引論文是指在同年度同學科領域中被引頻次排名位於全球前1%的論文進行考察。
“中國高被引學者”則采用計算累計被引次數的方法作為遴選中國高被引學者的基礎手段,即給予第壹作者和通訊作者均視為重要作者,統計壹名學者作為第壹作者和通訊作者所發表的論文獲得的被引次數,其他作者的貢獻不予考慮的方法。
湯森路透基於其全球領先的Web of Science科研平臺和InCites科研績效分析平臺,對2003-2013年間發表的各學科領域的超過12萬篇論文進行了評估,從而精選出在21個ESI學科領域內發表了大量的高被引論文的107名科研學者。
根據Scopus的學科分類體系,愛思維爾統計了各個學科的作者名稱分布情況,如下圖所示。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的初始總名額被設定為2000人,按照42個學科的作者名稱占比,計算出每個學科的初始名額分配。接下來,將所有學者劃分到其發表論文最多的學科,和其他同學科的學者壹起按照被引總次數進行排名,在每個學科按照初始名額保留相應的學者人數,在初始名額不足10人的學科,壹般保留10位學者。最終選取出1744名2015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各個學科學者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
分布與人
在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競爭的本質是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的較量,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教育是基礎,關鍵在人才。基於文獻計量學手段的定量評價方法由於其客觀性和經濟高效的特點,就顯現出獨特的優勢和價值,並逐漸受到重視。
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在大多數的學科領域都湧現出了受到國際同行認可的科學家。但相較於2014年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大陸111名學者上榜,2015年的科學家數量並未有增長,反而在物理(減8人)、數學(減7人)、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減1人)、環境生態學(減1人)和植物與動物科學(減1人)縮減,而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均為有學者上榜。因此,我們應清楚的看到,各個學科學者分布並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化學、材料和工程等理工學科,而人文社科和醫學相關學科依然缺少國際頂尖領軍人物。
進壹步結合2015年愛思唯爾的”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除通用工程學科外的41個學科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長較多的學科主要集中在化學(增10人)、能源(增7人)、地球和行星科學學科(增7人),物理學和天文學(增6人),***增學者92人,這從壹個側面反映了我國科研整體實力的逐步提升。
中國不同學科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對於壹些學科、壹些學者,中國最好和國際認可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但隨著我國提出加快建成壹批世界壹流大學和壹流學科建設戰略,各學科的國際頂尖領軍學者勢必成為學科發展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