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什麽意思?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意思: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本來清靜,哪裏會染上什麽塵埃!
此偈原是六祖慧能大師在五祖弘大師門下時說出的,當時五祖大師為了考驗門下弟子的修行功夫就讓所有的人寫壹首證明自己心性的偈語出來,誰寫出真正的有悟境的偈語就把法傳於他,當時的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大師先做出出壹偈叫: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五祖弘大師看到後覺的神秀此偈的功夫還未到家,因此就默默不語只是讓門下弟子讀誦,壹天慧能看到了神秀大師的偈語後就自己也寫了壹首出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惹塵埃,五祖得知慧能大師寫的偈語後就把法傳於了慧能。
擴展資料:
1、菩提偈:“菩提”,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覺”或“智”,舊譯也作“道”。指對佛教教義的理解,或是通向佛教理想的道路。偈,和尚唱頌的歌詩稱為偈。菩提偈,即詮釋佛教教義的歌偈。
2、樹:這裏指菩提樹,意譯為“覺樹”或“道樹”相傳佛教始祖釋迦牟尼在此樹下證得菩提,覺悟成道,故稱此樹為菩提樹。但這種樹的本名是什麽,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據說南朝梁時僧人智藥曾把這種樹自天竺移植中國。
3、明鏡:據《資持記》下二之三曰:“坐禪之處,多懸明鏡,以助心行。”通常用以比喻佛與眾生感應的中介。臺:指安置明鏡的地方,可以借代為客觀存在。
明鏡是明凈之鏡的縮寫。此鏡壹照壹切照。照中故是鏡。照真故是凈。照俗故是明。明故則像亮假顯。凈故瑕盡真顯。鏡故體圓中顯。三智壹心中得故。言明凈鏡。
4、臺:指實物之鏡
5、塵埃:佛教術語,指人間的壹切世俗事務。按出家人的觀點,世務不凈,故稱塵務。
百度百科-菩提本無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