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捷達的全球之旅——第壹代捷達的誕生

捷達的全球之旅——第壹代捷達的誕生

捷達是汽車工業中的明星品牌,它在德國、美國、墨西哥、南非等諸多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傳說,我們將回顧捷達的誕生和發展的故事以及捷達如何在中國自成壹體,獨立於其他國家車型,不斷衍生,不斷向前邁進的。

眾所周知,高爾夫是大眾集團的品牌之寶。它誕生於1974年,並被廣泛認同為全世界最偉大的前驅掀背車型。2年後,高爾夫GTi強力版本的出現全面提升了高爾夫甚至整個大眾集團的品牌形象。高爾夫成功的同時,大眾醞釀在其平行的市場中獲得更大的成功,壹款尺寸大過高爾夫壹號的三廂型重量級武器蓄勢待發。

掀背車與三廂究竟誰更時尚、更實用?盡管當今的歐洲掀背車似乎更為主流,但在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中期的德國,人們曾對三廂車產生過如饑似渴的需求。由此,三廂車品牌捷達適時誕生,當仁不讓地成為當時汽車市場上備受寵愛的新生兒。它剛壹上市就迅速登上英國、德國和土耳其最受消費者關註的榜首,遠銷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後同樣大受好評、成為最暢銷的歐洲車型。

大眾集團盛邀20世紀最偉大設計師喬蓋托.喬治亞羅為捷達的設計親自操刀,超越時代的高爾夫正是同壹設計師的作品,捷達無疑傳承了其兄長的經典底蘊。

在那個設計師紛紛參照火箭的形狀來想像未來汽車造型的瘋狂年代,第壹代高爾夫、第壹代帕薩特、第壹代Scirocco之父喬治亞羅卻是整個汽車設計界的壹股清流,他的代表作都以獨樹壹幟的清新、實用風格席卷全球。在那個年代,汽車開發周期壹般是7年,這意味著壹代車型的生命周期也只有短短7年,喬治亞羅卻首次提出-成功的汽車設計產品需要延續並暢銷21年,即壹款汽車在停產之後還在路上再行駛14年也不顯過時。在此設計理念下誕生的很多大眾第壹代車型,包括捷達,都幸運地成為了汽車市場上不老的“常青樹”。

第壹代捷達很多設計理念都領先於時代。回首當年的汽車史,契形車頭搭配圓車尾的車型比比皆是,這些由火箭生發的缺乏邏輯的造型如今看來都顯得過時和可笑,唯獨捷達以完美設計語言鶴立雞群,摒棄了很多圓形元素,線條平直流暢的車身極富有機器的美感。此外,由於設計師喬治亞羅精通機械制造,註重實用性的設計使得汽車的功能性得到極致的滿足,內飾雖簡練卻充分融入人體工程學的貼心考量,足以讓第壹駕駛捷達的車主閉著眼睛都能準確地摸到收音機開關和調節座椅位置,從而極快的適應汽車並在駕駛時遊刃有余;而且,由於捷達是緊湊型車,在保證工程邊際條件的前提下,設計師已將內部空間運用充分,無壹點浪費。

大眾集團現任設計總監席爾瓦先生說:“大眾現在所有設計DNA完全來自我們曾經的經典車型。的確,甲殼蟲、BUlly(著名面包車)、高爾夫Mark1、捷達Mark1、波羅Mark1、到帕薩特Mark1,在當今大眾品牌的各款車型上都能找到壹脈相承的DNA——保持水平線條特點,上部為大燈,下部為進氣口,保險杠將兩部分開,三大主要元素構成簡潔明了的面貌。格柵與保險杠是“擔負著支撐力量的垂直豎條”,體現立體品牌形象。盡管隨著多年的市場發展,圓燈、方燈、平面,U型前臉都曾主宰過大眾的設計哲學,但在每壹輛大眾出產的汽車身上,由喬治亞羅賦予簡潔實用的理念都如與生俱來般從未改變。

1979年9月,捷達汽車在德國沃爾夫斯堡工廠首度投產,車型根據投放市場的不同因地制宜。例如,全球銷售的大部分捷達汽車配備整體式頭燈,唯獨美國市場上,為適應當地的安全標準特別采用分離式方燈。捷達在懸掛結構上采用麥佛遜扭力梁布局,與高爾夫異曲同工,使得在車身增長380mm後,軸距仍為和高爾夫同樣的2400mm。後備箱空間達到377升,實用性大大增加。同時,經大幅改良的內飾色調與座椅相統壹,鮮明區分出捷達和高爾夫的不用市場定位。

根據不同市場的不同需求,捷達汽車主要基於當時的827發動機系列配置不同的型號。汽油機涵蓋從1.1升直列四缸(37千瓦)到1.8升直列四缸(82千瓦、150牛米),有化油器型號也曾采用Bosh公司的K和KE型號噴油器的燃燒噴射型號。柴油機包括1.6升發動機(37千瓦),還有同機型的渦輪增壓版本,最大功率為51千瓦,最大扭矩為130牛.米。

大眾公司本打算在位於美國密歇根的工廠生產這壹代捷達,卻因在北美市場銷量出現下滑,於1982年擱置了該計劃,並在次年將工廠出售給克萊斯勒公司,這家工廠直到2007年還在運行中。除此之外,這壹代車型還由大眾子公司Tvonica Automobila Sarajevo(TAS)在波黑投入過生產。

大眾是最早接受被動式安全系統的汽車廠商之壹,所以第壹代捷達上已經裝有肩部安全帶,安全帶的固定位置在車門上,以此提醒駕駛員和乘客上車之後務必要先系好安全帶。由於沒有膝部安全帶,所以儀表盤上設計了壹體式膝部護板,用來防止意外情況下乘客從肩部安全帶下滑出來。在美國國家高速事故安全中心組織的碰撞測試中,第壹代捷達在承受時速56Km/h的正面碰撞時表現優異,駕駛員及乘客的安全系數獲得了五星評價。

在用戶反饋中,第壹代捷達得到廣泛贊許,同時也收獲了不少中肯的建議。車主們普遍反映它操作靈敏,但由於缺乏轉向助力,不可避免造成停車時方向盤沈重;剎車系統完全勝任日常需求,不過有明顯的制動衰退現象,利落的駕駛感符合德國車的壹貫風格,懸掛系統可以很好的吸收嚴重的路面顛簸,與此同時也帶來路感不清的問題,在噪音方面的評價卻褒貶不壹,有人覺得非常安靜,也有人抱怨發動機噪音過大,座椅非常舒適,只有後座頭部空間稍顯緊促。

精巧的中控臺和顯示儀始終是第壹代捷達的傑出特色,別出心裁的速度表和空調控制鈕處處凝聚著設計師的巧思;相對於車的尺寸來說,行李箱絕對是足夠寬敞了,三廂車型多出的空間也尤其明顯,它的空間測試評分曾與更昂貴的大眾帕薩特以及奧迪80不相上下。

1981年2月,第壹代捷達以“Volkswagen Atlantic”的名字登陸墨西哥,遇到的唯壹競爭對手是雷諾18。第壹代捷達甚至遠在南非生產,被命名為Fox,直到第二代捷達引進後,仍以Fox的名字在當地生產銷售。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