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愛的喜悅音樂教案

愛的喜悅音樂教案

篇壹: 第五課京韻

  教學目標

 1、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壹步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

 2、學習現代京劇選段《我是中國人》、《京調》感受、體驗我國民族民間藝術寶庫裏戲曲中的京劇音樂風格與韻味,進壹步激發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親身實踐、體驗“二黃”、“西皮”的唱腔,並學習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聽《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進壹步體驗以京劇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濃郁京韻,學做壹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教學內容:

 1、聆聽《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京調》

 2、學唱歌曲《京調》、《我是中國人》

 3、編創與活動

  教學重點:

 通過本單元的聆聽與表演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教學難點:

 體會“京韻”

 課時:兩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

 2、表演《我是中國人》

  教學重點:

 1、了解京劇

 2、“做壹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每個中國公民應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國人》表現了當代中國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教學難點:

 感受京劇的韻味

  教學過程:

 壹、聆聽《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

 1.從戲曲知識導入。

 (1)戲曲是壹種綜合藝術。集文學、音樂、美術、表演、武術等為壹體,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我國戲曲劇種有三百幾十種。其中京劇是影響較大的大劇種之壹。京劇產生於北京,有二百多年歷史。早在1919年京劇大師梅蘭芳赴日本演出以來,京劇頻繁走出國門訪問演出,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

 2.介紹現代京劇《沙家浜》(見教材分析),初聽唱段《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並作簡介。

 3.復聽《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感受其韻味。

 4.簡介戲曲音樂的主要因素。

 (1)地方語言:戲曲唱腔的產生是以地方語言為基礎。

 (2)唱腔風格:唱腔是區別劇種的主要標誌,京劇是以西皮腔和二黃腔為主的音樂風格。本唱段是二黃腔。

 (3)伴奏特色:京劇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鑼鼓點等。

 5.試奏京劇鑼鼓經《慢長錘》進行實踐與體驗,壹組學生演奏鑼鼓經(曲譜見課本。打擊樂器不夠可以用嘴念代替),壹組學生隨鑼鼓點節奏走圓場。然後雙方交換。

 6.聆聽《要學那泰山頂上壹青松》,學生可以輕聲跟唱,以體驗京劇的音樂風格及劇情中的人物的品格。

 二、表演《我是中國人》

 1、引出戲歌概念,播放京劇唱段《我是中國人》

 2、將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隨音帶反復學唱,跟唱時教師指導學生用手指打著“板”(強拍)“眼”(弱拍)跟唱。唱會壹句再唱下壹句。壹句壹句學唱。

 的情緒的起伏。拖腔處要提醒學生仔細聽,認真模仿,這是唱出京味的關鍵。

 3、在分句唱好的基礎上,隨錄音完整地跟唱。

 4、請基本模唱像樣的1—2位學生試唱。

 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選段,實踐體驗京劇的韻味及劇中人物的品格。

 三、課後小結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1、聆聽《京調》

 2、學唱歌曲《京調》

  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並能區分西皮和二黃。

 2、通過欣賞《京調》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並能分辨樂曲的基本結構。

 3、在聽、唱的欣賞活動中,激發學生對我國“國粹”的興趣與喜愛。教學重點:

 1、了解京劇的四大行當,並能區分西皮和二黃。

 2、欣賞《京調》感受音樂歡快活潑的情緒,並能分辨樂曲的基本結構。教學難點:

 通過聆聽音樂,分辨《京調》的樂曲結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壹、興趣導入

 二、介紹京劇

 1、媒體演示,教師講解。

 師:京劇根據人物的性別,個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類,就是我們所說的四大行當:生、旦、凈、醜。“生”壹般指男性演員,在每個行當裏,不同的年齡職業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當名,比如:畫面上的這個叫老生,而這個年輕的叫小生,另外還有武生。“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齡大的叫老旦,年紀輕的叫花旦,“凈”則是指“花臉”,就是我們剛才我們介紹的有臉譜的角色。“醜”則是指詼諧滑稽或小奸小惡的人,就象畫面上的這位水滸傳中的石遷壹樣。

 2、請學生表演。

 師:介紹完四大行當,我們就要請出我們班裏的四大名角來為我們演出,請同學們來做票友,如果他表演得好,就給他喝彩鼓掌,好不好?

 3、師拿出京鑼伴奏,四位學生分別著生、旦、凈、醜的服裝依次出場表演、造型。

 4、請學生分辨角色,教師還可以為生角加上假胡須,以分辨老生與小生。

 三、欣賞《京調》

 1、聆聽《京調》第壹主題

 師:演奏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是什麽?

 這首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演奏這首樂曲的主要樂器是竹笛,情緒是歡快的。

 師:我們把這第壹主題叫做A

 2、聆聽第二主題

 師:想壹想第二主題與第壹主題在節奏和情緒上有什麽不同?

 生:節奏慢下來了,情緒變得優美、舒緩。

 師:我們把這第二主題叫做B

 (板書:引子+A+B)

 3、欣賞第二部分音樂

 問:這部分音樂當中妳聽到熟悉的旋律嗎?

 生:有第壹主題和第二主題的旋律

 問:那它們的順序是怎樣的呢?

 生:A+B+A

 4、聆聽結尾部分

 5、完整欣賞

 三、學唱《京調》

 四、課後小結

篇二: 五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音樂基礎還可以,接受能力不錯,有壹小部分學生在音樂課上比較突出,積極發言,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學生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很濃,演唱上能把握歌曲的情緒和風格。但又由於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壹步提高。[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材所規定的樂理知識,視譜,視唱能力有較大的提高。

 2.通過學習能正確的完美的表現歌曲,理解、欣賞曲目的主要內容。能力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歌曲,學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壹定的音樂技巧,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2.通過學習本冊教材,認識壹些樂器,學習演奏方法。

 3.通過欣賞,了解幾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

 4.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學習表達不同音情感的樂曲。情感目標:

 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真摯情感,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質量目標: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設有八個單元,本套教科書比較重視綜合學習。第壹層次是音樂教學與不同領域的綜合,使單元學習的活動豐富、完整,為學生的實踐和創造開辟廣闊的天地;第二層是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綜合;第三層是音樂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本套教科書力圖把綜合性活動自然的、靈活地編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反思能力的培養。如在活動提示中設計了許多隨機評價的指導,每個單元則有綜合性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展示進行評價。

  [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大綱和教材,在此基礎上按課時,並按教導處統壹備課格式,認真寫好教學詳案。

 2、認真執行課時計劃,嚴格把握40分鐘的課堂時間,向40分鐘要效率。

 3、充分作好課前準備。

 4、認真按照教案上課,上課堅持說普通話,在課上多給學生自我表現和發問的機會。

 5、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放低要求,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6、根據本校條件設備,充分利用投影儀、錄象、錄音機等教具,努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進度]

 1~3第壹單元童聲中國娃唱:《好壹個土娃子》《草原贊歌》聽:《童聲裏的中國》《草原小姐妹》

 4~6第二單元綠海林濤聲

 唱:《銀色的樺樹林》《綠色的祖國》聽:《美麗的喀納斯湖》《森林狂想曲》

 7~9第三單元梨園英秀唱:《梨園英秀》《誰說女子不如男》聽:《京調》《急急風》

 10~12第四單元田園交響曲唱:《田野在召喚》《紅蜻蜓》聽:《F大調第六(田園)交響曲》《踩花山》《致春天》

 13~15第五單元蕩漾的深情

 唱:《劃船歌》《外婆的澎湖灣》聽:《藍色多瑙河》《海濱音詩》

 16~18第六單元情系江淮唱:《拔根蘆柴花》《鳳陽花鼓》聽:《情系江淮》《花鼓》

 第七單元左手與右手唱:《左手與右手》《螢火蟲》聽:《愛的喜悅》《第壹交響曲第三樂章》第八單元百鳥朝鳳唱:《壹只鳥仔》《斑鳩調》聽:《百鳥朝鳳》《壹只鳥仔》《未孵化的鳥雛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