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鱒魚的養殖
壹、繁育
主要包括親魚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魚的管理。(壹)親魚培育?培育健壯和繁殖力強的親魚,可獲得理想的采卵、受精、孵化效果及優良的魚卵、稚魚。對準備用作次年產卵的親魚,經選擇後從春季開始進行周年培育。親魚的選擇標準是體質健壯、無病、年齡4~5齡。 1.親魚培育的環境條件?親魚培育所需魚池要求寬大,水流暢通,池水溶氧量豐富。通常的面積100~300平方米,具體情況要根據發展方向與規模來確定。水深壹般在1~1.4米,註水量為每1 000平方米0.05個流量(即50升/秒)。適宜培育水溫上限為12~13℃,下限4~5℃,產卵前6個月的水溫不宜超過12℃。在該溫度下培育,有利於獲得優質卵。若於5~20℃培育則難以獲得優質卵,周年在16~17.5℃的水中培育,親魚成長良好但其性腺發育不成熟。為了有利於親魚性腺發育,性成熟前註水量應加大。親魚培育的適宜密度為5~10公斤/平方米。 2.親魚個體大小與懷卵量的關系?親魚的懷卵量多少及其卵徑大小與魚體大小和年齡相關,個體大、高齡魚的卵粒大而且數量多(見表6-1)。卵徑大小又關系到直接孵出仔魚的大小,如卵徑3.5毫米,孵出仔魚全長12毫米;卵徑7毫米,孵出仔魚全長20毫米。 虹鱒魚苗種生產上,對采卵親魚齡期的確定,各國選擇標準不壹樣。日本為2、3、4齡,朝鮮為4、5齡,中國多為2、3、4齡。 3.親魚培育的管理?虹鱒魚人工繁殖效益的高低,與親魚的培育管理好壞密切相關。培育親魚要有專人進行管理,尤其是要註意加強對環境條件和飼料營養的調控管理。 親魚性腺的發育是在外在和內在兩方面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完成的。無論是外在環境條件的不適宜,還是內在條件如飼料營養的缺乏,都會影響虹鱒親魚的性腺成熟。影響虹鱒親魚性腺發育的重要外因有:?(二)人工授精?1.雌雄鑒定?虹鱒魚雌雄的鑒別,主要依據體色、頭部及吻端加以區別。體色深,頭部及口大,下頜向上彎曲,蓋住上頜,背部略隆起,腹部硬、無彈性,泄殖孔不突出,吻端尖者為雄性魚。體色較雄魚淺,頭部及口小,背部不隆起,腹部大而柔軟,有彈性,生殖孔明顯突出,吻端鈍而圓者為雌性魚。 2.成熟度鑒別?臨近產卵的親魚體色發黑,沿側線的彩虹帶特別鮮艷,食欲減退,並有相互追逐咬鬥的現象。成熟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當尾柄上提時,兩側卵巢下垂輪廓明顯,輕壓腹部有卵粒流出體外。成熟的雄魚體色變黑,體表粗糙且粘液稍有減少,生殖孔周圍較軟,輕壓腹部,即見精液流出。通常在2個月的采卵期中,雌魚不是同時成熟,為了便於及時采卵,防止卵粒過熟流失,需每周進行壹次成熟度鑒別,鑒別後及時采卵及按成熟度分養。雌魚池內可放幾尾雄魚,以促使雌魚早熟。親魚暫養池可用幼魚池或用大池隔成小池代替,水的流量應保持在30升/秒以上,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尾。 3.采卵和受精?采卵多用擠壓法,擠壓者用毛巾包住雌魚尾部,使生殖孔面向采卵盆,輕壓生殖孔前方的腹部,只要輕輕施加壓力,成熟卵即隨之順生殖孔流出。擠卵過程動作要輕柔快捷,盡量不使親魚受傷。 人工授精普遍采用幹法授精,輕輕擦幹雄魚體表水珠,用擠壓法將精液直接擠於卵上,每5~7尾雌魚卵用2~3尾雄魚精液即可,或按每壹萬粒卵滴入10毫升事先取好的精液,將精液與授精盆中的魚卵混合,用羽毛輕輕攪拌均勻使精卵充分接觸;然後加入少量的等滲液或清水快速均勻攪拌1分鐘,使精卵結合,完成受精過程,再換水攪拌1~2次,洗去多余的精液和破損的卵皮,在水中放置30分鐘,待卵充分吸水膨脹,使卵膜硬化並富有彈性,然後計數裝入孵化器中進行孵化。 成熟的卵采出後在空氣中停留時間越長或遇水會降低受精率,因此采出的卵在未加入精液前切不可遇水,而且每次采卵授精的時間應掌握在2分鐘之內。 在整個采卵、采精和授精及清洗的過程中,必需在遮光條件下進行,防止魚卵暴露在直接照射的陽光下。 親魚離水5分鐘以上容易死亡,因而采卵後應立即放入流水池中,並投以優質、易消化的餌料,以利親魚體質的恢復。 (三)孵化?1.受精卵的發育和敏感期特點?卵從受精至孵出所需日數因水溫而異,在平均水溫7.5℃下需46日,即343個累計溫度。根據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試驗,當平均水溫9℃時,孵化期約30~38天。從受精卵至發眼期的日數約為孵化所需日數的壹半。根據虹鱒魚胚胎發育的敏感期特點,可以劃分為胚盤形成期、卵裂期、胚環和胚盾出現期、體節分化期、發眼前期和發眼期六個階段。 2.孵化的生態要求?日光照射和機械震動對受精卵有致死作用,散射光對發育卵亦有不良影響。 孵化用水要求水質澄清,無雜質和懸浮物,水溫適宜。孵化最適水溫為9℃,適溫範圍為7~13℃,低於此範圍孵化日數延長,且孵化效果不好;高於此範圍,孵化發眼率降低,畸形仔魚增多。 孵化用水要求溶解氧充足。在水溫10℃下每10萬粒受精卵每小時耗氧量為260毫克,每10萬粒發眼卵每小時耗氧量為440毫克。孵出後耗氧量急劇增加,約為發眼卵的2~3倍。孵化時水中溶氧過少,受精卵的發育發生障礙,孵化日數延長,孵出的仔魚個體規格小。孵化用水的溶氧量應高於6.5毫克/升。 3.受精卵孵化的管理?虹鱒魚受精卵吸水膨脹後,經過計數後放入孵化器進行孵化。孵化器除仍采用臥式孵化器外,目前廣泛采用桶式孵化器和平列槽相結合的方法。桶的大小不壹,盛卵2萬粒到10萬粒不等。孵化用水自下部流徑全部魚卵後從上部溢出,每桶註水量4~7升/分鐘。每4天用孔雀石綠溶液消毒1小時,抑制水黴菌的生長。孵至累計溫度達220個度日、眼點明顯時轉入平列槽繼續。孵化過程中人工揀除死卵。平列槽槽內有自下而上流水的小槽4~6個。每個平列槽可盛發眼卵4~6萬粒,將卵鋪成壹層平列放置。采用桶槽結合方法孵化,可大大節約用水和占地面積。孵化桶可架式放置,以每平方米8只桶的面積可孵化近100萬粒魚卵。平列槽壹層擺放,便於檢查管理,出苗後可在原槽中繼續飼養2~3周。整個孵化期間均使魚卵處於安靜狀態,並嚴格采用避光措施。 4.發眼卵的管理?⑴ 溫度發眼卵孵化的最適溫度為9℃,因此應控制溫度在7~13℃。 ⑵ 氧氣發眼卵耗氧較多,即使短時間停水,也會因過於密集而造成缺氧窒息,因此孵化期間必須保證流水的供給,裝運時務必帶水操作。 ⑶ 光線卵對光線照射的抵抗力很弱,明亮光線照射數小時就會致死,因此應采取相應的避光措施。 ⑷ 振動在孵化的整個過程中應保持安靜,防止壹切噪音的幹擾及搬動時的振動。雖然發眼卵對振動的抵抗力已相對增強,但是仍應防止過於強烈的振動。 5.孵出仔魚的管理?桶式孵化器將受精卵孵至220個度日以後,及時轉入平列槽中孵化,容卵量以槽底平鋪壹層為佳。每萬粒卵的註水量為每分鐘8~10升。及時清除死卵。當槽內魚卵開始出現破膜仔魚時,應加強檢查,及時清除卵皮和死苗,註意飼育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刷洗槽孔,保持水流暢通。剛孵化出來的仔魚體質嫩弱,體色很淡,具有卵黃囊,伏臥於槽底,體長15毫米,靠吸收卵黃囊的營養繼續發育,經16~20天後,卵黃囊逐漸吸收,體表黑色素增多,遊動能力增強。此時若平列槽不夠使用,可移入無直射光的稚魚池中繼續吸收卵黃囊,使空出的平列槽繼續放入即將出膜的發眼卵,周而復始循環使用。 對不同發育階段的虹鱒稱呼如下:孵出至上浮,稱為仔魚;上浮至攝餌,稱為上浮稚魚;攝食至5個月齡左右(體重10克左右),稱為稚魚;5個月齡至周年,稱為當年魚;1~2周年,稱為壹齡魚。 三、養殖技術?(壹)養殖場地的選擇和設置?1. 養殖場地的選擇?養殖場是開展虹鱒魚養殖的場所。在場址的選擇過程中,對自然條件調查的目的是要選擇為虹鱒魚提供壹系列良好的生態環境,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繁殖不同階段的需要,同時還要有利於生產管理,以提高經濟效益。 場地的選擇,首要條件之壹是水源,包括水量、周年水溫變化及水質條件等。 虹鱒魚養殖壹般均采取流水高密度飼養法,因此水流量大小就限定了養殖水面的規模。壹般情況下,建設600平方米養殖水面,每秒註水量為100升才能保證水的交換量。 虹鱒魚對養殖水溫的要求範圍為7~20℃,因此要了解壹年中氣溫最高時和最低時所測水溫的指標,最高水溫超過22℃即對養殖虹鱒魚造成威脅,低於7℃則會造成虹鱒魚食欲減退、生長緩慢。水質條件是壹個重要內容,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虹鱒魚養殖生產的成功與失敗。 溶氧量壹般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時虹鱒生長較快;低於4.3毫克/升,魚鰓長時間外張,隨即會出現死亡,低於3毫克/升時則會大批死亡。水色要清凈透明,虹鱒喜清凈而透明的水,色度壹般低於30度,水中懸浮物應小於15毫克/升。水中的化學物質,應符合漁業用水的部頒標準範圍。在水源與水環境已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要考慮充分利用地勢,造成壹定量的跌水和流速,做到排灌自流,減少提水動力,以降低生產成本。 另外,交通條件、電源動力等也應壹並考慮。 2. 養殖場的設置?養殖場的設置應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不同的養殖類型而考慮。如綜合性養殖場,從親魚培育到食用魚養成應設計配置全套設施,而單純從事苗種生產或食用魚生產的養殖場,可不必設計配置食用魚養殖設施或魚種繁育設施。 ⑴ 魚池的種類和大小在虹鱒魚養殖中,養魚池的種類按使用目的壹般可分為魚苗池、魚種池、成魚池和親魚池。在實際生產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交替使用。魚池的大小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壹般魚苗池面積10~30平方米,水深20~40厘米;魚種池面積50~100平方米,水深40~60厘米;成魚池面積100~200平方米,水深60~80厘米;親魚池面積100~300平方米,水深80~100厘米。魚池的高度應高出水面20~30厘米。 ⑵ 魚池的形狀虹鱒魚養殖池有圓形、六角形、長方形等,以長方形池較為實用。魚池長寬比例壹般為1∶5~8。總的要求是水流必須暢通,沒有死角,飼養管理方便和便於捕撈。 魚池壹般建成水泥池,便於清潔和管理,適於高密度放養。在魚池的排布上,並聯水池的飼養效果較串聯水池為佳。若水量充足,地形地勢許可,可全部采用並聯水池的形式。但為了充分利用水量,通常多采用魚苗、魚種池並聯形式,親魚池、成魚池采用串聯形式。串聯形式壹般不超過3個。魚池要有進排水口,安裝攔魚網。池底壹般要有1/100的坡度,便於清理汙物。(二)魚苗培養?上浮魚苗開食的最初壹個月是虹鱒養殖中難度最大、技術性最強的階段,這壹階段首先要註重成活,其次是成長。由於魚苗規格越大生命力越強,而且魚苗長的快慢將直接影響今後的生長,因此對上浮苗的成長不能忽視。 剛孵出的魚苗很嫩弱,趨暗怕光,活動緩慢,因有卵黃囊供給營養,此時不需投餌。當卵黃囊吸收2/3以上,大部分魚苗開始上浮覓食,此時要及時投餵營養豐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容易引起黑癟病造成死亡。開始時可以投餵雞蛋黃、水蚤、絲蚯蚓等,也可投餵牲畜肝臟和生鮮魚肉等。餌料可以用0.4毫米網眼的細篩過後投餵,也可以塗抹在細鐵絲網上掛在池中,讓魚苗自行取食。每天需投餵6~8次,每天投餌量為魚體總重的10%~12%。 經20天的飼養後,壹般體長達2.5厘米,體重達0.2克,可以轉到魚種池內飼養。 (三)魚種培育?魚苗、魚種的放養密度隨魚的規格、水溫和註水量的不同而異。魚苗通常在水溫略偏低的條件下飼養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平均體重達到1克,在15℃水溫下從開食起約需60天,在10℃水溫下約需75天。再經20~30天,體重可達2克。隨著魚苗的成長和遊泳能力的增強,可以適當增大水量。 (四)成魚飼養?為了得到較高的養鱒效益,需要在有限的魚池面積、用水量方面爭取獲得最大的生產量。為此,應在全部魚池裏經常保持最大飼養密度和良好的飼料效益,使虹鱒魚健康地成長。由於水量供給主要是氧氣的供給,而氧氣又和溫度有關,因此水量、溫度和氧氣是影響飼養密度的三大要素。 飼料是高密度養成的關鍵。由於密養條件下魚類的營養完全依賴於所攝取的人工飼料,所以飼料的質量是關鍵。為了使飼料的營養能滿足魚類生長的需求,通過科學配合使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虹鱒魚的需要量,使必需氨基酸保持平衡,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的營養價。 虹鱒魚魚種和成魚用的全價飼料,其營養成分中粗蛋白為40%~45%,粗脂肪為6%~16%,粗纖維為2%~5%,灰分5%~13%,水分8%~12%。日投餌量壹般不超過魚體總重的3%,每日投餌2~3次。 四、魚病防治?魚病的防治在虹鱒魚養殖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高密度飼養時,更容易發生魚病。加強魚病防治,盡量減少魚病造成的損失,是提高魚的成活率和增加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之壹。魚棲息在水中,對其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均較困難,在發現魚病後進行治療,也只能挽救尚未發病或病情較輕的魚免於死亡,對病情嚴重的魚,往往用藥也難以奏效。因此控制魚病,關鍵在於預防。魚病按其病原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傳染性魚病、侵襲性魚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魚病。 (壹)魚病的預防?1. 傳染病的預防?在虹鱒病害當中,病毒性魚病威脅最大。如傳染性胰臟壞死癥(IPN)、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癥(IHN)、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病(VHS)等,這些病害常會給養鱒業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引起各國的關註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國雖提出壹些防治措施,但效果不佳。對上述三種病毒癥主要采用預防措施,對進口發眼卵要持謹慎態度,力求購自沒有病毒癥的繁殖場,卵運達後要用有機碘消毒處理15分鐘。 2. 營養性疾病的預防?魚發病原因是由於飼料原料中的脂肪氧化產生的過氧化物中毒所致,因此在預防上不僅要註重配合飼料原料成分的多樣,以使多種飼料原料的營養得到互補,同時要註重配合飼料中必需脂肪酸的質量和數量,加工過程中要添加抗氧化劑。另外,配合飼料的保存期不可過長,以防脂肪氧化產生過氧化物引起虹鱒魚中毒。 (二)常見病的治療?1. 爛鰓病?爛鰓病可以由細菌引起,也可以由寄生蟲或黴菌引起。 病魚不活潑,鰓蓋外張,慢遊在池邊和排水口,不愛攝食,鰓部分泌異常性粘液,並局部褪色。嚴重時菌體覆蓋整個鰓表面,喪失鰓的正常功能。水溫4~9℃時易發此病,以春季多見。 防治方法:用2 000倍的硫酸銅溶液洗浴1~2分鐘,或按每50公斤魚體重加5~10克呋喃唑酮藥餌投餵。 2. 節瘡病?由細菌引起。在魚軀幹的局部組織上生出節瘡,發病部位多在魚體背鰭基部附近,皮下肌肉形成感染病竈,壞死潰爛,形成潰瘍口。 防治方法:按每50公斤魚體重用2.5克磺胺噻唑制成藥餌投餵,每周壹療程,第壹天藥量加倍。 3. 水黴病?由於水黴菌是腐生性菌類,因此健康虹鱒魚以及活的發育卵壹般不受其感染。虹鱒患此病多是在體表受傷後受病原體侵襲所致。 防治方法:可用4%食鹽水浸洗10~15分鐘,或用10-6?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0.5~1小時,孵化魚卵可用5×10-6?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沖洗1小時。 4. 小瓜蟲病?又稱白點病,是壹種流行廣、危害大的纖毛蟲病。小瓜蟲在魚的皮膚和鰓組織中剝取細胞質為食,寄主受刺激分泌粘液包圍,形成白色囊泡,呈現出許多大白點,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4×10-6?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1小時或用1/4 000濃度福爾馬林溶液浸洗1小時。 5. 三代蟲病?蟲體寄生在魚的體表,並大多數寄生在魚的鰓部和背鰭部。 魚鰓浮腫、鰓蓋張開,鰓絲暗黑色;魚體色暗黑無光澤,離群緩遊,病魚不攝食,逐漸瘦弱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1×10-6~2×10-6?濃度的孔雀石綠溶液浸洗30~60分鐘,或用20×10-6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30分鐘,也可用2%食鹽溶液浸洗2分鐘。五、北京市虹鱒發展前景?北京市的延慶、密雲、懷柔、房山、門頭溝等區縣,為水庫資源、山區流水資源集中區,並且山地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民風古樸,旅遊景點集中,形成自然風光休閑度假優勢,因此利用水庫資源和山區流水資源,開展高檔的冷水魚養殖,發展集垂釣、燒烤、餐飲、休閑、觀景、度假為壹體的旅遊漁業項目,很有前途。 觀光垂釣旅遊漁業是京郊近幾年發展的產業,也為京郊漁業擺脫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發展觀光垂釣旅遊漁業是市場的要求,也是商品魚銷售的壹條重要渠道,即為旅遊增加了光彩,也為大批漁(農)民脫貧致富,創造了良好的機遇和條件,集餐飲、垂釣、住宿、休閑、燒烤、野菜、采摘多功能為壹體,使漁(農)民獲得了比養魚更高的綜合效益,實現了市民和漁(農)民、城市與鄉村的有機結合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