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以適合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僅供參考,希望您喜歡!更多詳細內容請點擊查看。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1寒假期間學校布置了壹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壹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
對於我來說現在難得會捧起壹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壹本書往往變的是壹件奢侈的事情。
由於是小學老師,於是想到了看壹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壹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壹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壹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
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著不壹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癡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
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壹書,並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辟蹊徑的教育方法。
卡爾威特教育註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壹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鑒。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2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我仿佛見證了小卡爾成為天才的過程,他八九歲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六國語言;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或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小卡爾的驚人成就,來源於父母長期的教育有方。
孩子是否擁優良的性格,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他能否成為壹個全面的人才,也決定著他將來是否有所成就。
以下是我自認為書中的壹些經典教育思想,摘錄下來與大家***同分享:
1、同壹個靈魂支配著兩個軀體,母親的願望對其腹中的胎兒不斷產生影響,母親的意誌、希望、恐懼以及精神上的痛苦對胎兒的嚴重影響,大大超過對母親本身的影響!所以,教育孩子,首先從改造孩子的母親開始。 (達芬奇)
2、人剛生下來時都壹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愛爾維修)
3、人如同瓷器壹樣,小時候就形成他壹生的雛形。幼兒時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給予什麽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麽樣的雛形。(卡爾威特)
4、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這就是兒童潛在能力的遞減法則。
5、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育,玩出各種能力,性格就是能力
6、以身作則尊重平等相處,絕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隨便表揚孩子,絕不過多地表揚。
書中有這樣壹件小事讓我特別感動。小卡爾開始學德語時,為了怕他受方言的影響,卡爾威特先生只能忍痛辭退了壹位已工作幾十年的老仆人。
書中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如果換成別人,早忽略到壹邊了。小卡爾的成功,正是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中逐漸積累的。這些小事,像壹顆顆種子藏在沃土裏積蓄能量,直至種子沖破泥土,才讓人發現他的存在,他的生命。這深深地啟示我:教育無小事。
不能強迫教育這是老卡爾維特主張的教育的壹大法則。小卡爾在學習語言的時候,他和孩子壹起擲帶有字母的骰子;學習歷史的時候,他和妻子、孩子壹起演歷史劇;為了讓孩子學習音樂,他首先為孩子買來了小鼓,然後是木琴,循序漸進;他讓孩子幫媽媽撥豌豆,練習數數……壹個壹個有趣的遊戲,壹點壹滴的積累,小卡爾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神童。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無論我們傳授什麽知識,首先壹定要盡力激起孩子的興趣,平時註意及時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孩子壹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用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運用遊戲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想孩子們會非常快樂的,在不知不覺中很快的掌握所學知識的。比如:我們在教授故事時,可以采用情境與角色表演的遊戲方法,可以配上形象鮮明的大掛圖等;科學活動中,帶每位孩子進行動手實驗……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是壹種快樂。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壹次次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真的很棒,它指導我們怎樣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同時也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壹名合格的教育者。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3看過《卡爾威特的教育》這篇文章,我又重新翻了壹下這本書,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也使我這個作為壹名小學教師明白了壹個什麽樣的人就會教育出什麽樣的孩子。在實際教學中我也體會到這點,什麽樣的老師,其性格和作風也會影響到所教班級的學生。
盡管這本書重點講的是卡爾威特的父親是怎樣培養孩子的,但是,對我們教師來說是壹樣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裏度過的,我們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壹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
好多父母對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當,有的則是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適得其反,更有的家長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長,按自己的意願來教化孩子,這些現狀的出現,都和家長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系。所以作為我們,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愛爾維修曾經說過: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壹樣的教育,那麽他們的命運就決定與其稟賦的多少。
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壹半也沒發揮出來。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愛爾威特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都壹樣,僅僅由於環境。人如同瓷器壹樣,小時候就形成了他壹生的雛形。威廉曾教導我們:兒童是成人之母。
此言確實千真萬確,我們誰都無法否認,成人的基礎是在小時候形成的。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必須盡早開始,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長為接近完美的人。
老卡爾威特在早期看待卡爾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壹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
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壹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
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比如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關鍵。為了盡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壹個詞匯的記憶,大到和大人壹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壹起學習,壹起成長。
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打開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的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
我們人類的理想,決不應當像亞當和夏娃那樣,僅僅滿足於在不知自己是裸露著身體的情況下過快樂的天堂生活。
孩子應該從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的能力,應該讓孩子明白,他永遠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老卡爾威特品德高尚、知識淵博,本身就是壹個全面發展的人。他的家庭氣氛也快樂而安寧。作為牧師,他有不少自由支配的時間,他把教育孩子當作壹項課題來研究,為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了很多具體的遊戲式教育方法。
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為學校“只是給妳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妳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對於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常可貴的。
事實上,那些依賴學校、給老師當“尾巴”或甘當“助教”的家長,確實常常把孩子的教育弄糟。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裏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
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壹塊壹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復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
小卡爾威特的學習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體系為本的,他的學習是為了自身的發展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師的指標,他的學習是網絡性的而不是線性的,他的學習是允許失敗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評”的,他的學習是沒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麽教學大綱的範圍之內的。這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通過本書的閱讀,我更加明確了在教學和教育應該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後在我的工作中我將運用正確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4這本書我印象最深的壹個章節便是“恰當的教育可能讓每壹個普通的孩子都成為優秀的人才”。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詳細地講述了老威特的教子過程,記載了小卡爾的成長歷程,以及老威特的教子心得和全能教育法。
卡爾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把自己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十九世紀德國壹個著名的天才。小卡爾威特能夠取得那些驚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親悉心教育的結果。
老卡爾.威特雖然只是壹位鄉村牧師,但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他不僅是壹名偉大的教師,而且是壹位偉大的父親。
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做的是平平凡凡的事。日復壹日的工作,卻有著全新的思維和視角。“恰當的教育”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因材施教。
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曾有壹個學生,成績在班內排名中等,學習的態度不怎麽端正,以致於成績過於穩定。對於他,我壹直在想怎樣激發他的動力,使其全力以赴的去學習。終於有壹次,早讀時,別人都在大聲朗讀時,他卻東張西望。本來也不是特別嚴重的問題,但是我勃然大怒,把他揪出來,狠狠批評了壹頓。自那次以後,我發現他的註意力比以前集中了。果真,成績自此穩步前進,躍入前十。另外,對於基礎稍差的孩子,有時給他們布置適合的作業,更能激發其學習的信心。
回想書中所說“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由天賦和遺傳決定的,而是由出生後的早期教育決定的;對於兒童的教育,必須與兒童智力曙光的出現同時開始;盡可能早、盡可能多、盡可能正確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這樣孩子就能成為天才。”
我們所講的課都是孩子人生中唯壹的壹堂課。我們對孩子說的話,他們有可能會銘記壹生。我們的壹個舉動、壹句話、壹堂課可能會改變壹個孩子的壹生。所以要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所提到的觀點會是我受益終生。相信妳讀完,也會有很大的收獲。
讀《卡爾威特的教育》有感5素質教育很早就開始有了,至少在卡爾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這樣應用的。以素質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礎,在上面建築壹個神童般的宮殿,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成功秘訣。
作為幼兒教師,我對兒童教育方面的書籍壹直是更為關註壹些。
《卡爾.威特的教育》真的是壹本好書,這是壹本關於幼兒教育方面的書籍,是壹部有有著很長的歷史的經典教育書籍。卡爾威特在三個世紀前的教育經驗在現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對現代的小學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
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於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可能什麽都知道,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
明確告訴孩子妳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壹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恒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要養成孩子的好習慣。
專心致誌的習慣——學習必須專心致誌才能有好的結果。學語文時就只考慮語文,學數學時就專心於數學,如果在學習時想著玩,玩時又擔心學習跟不上,不能用心壹處,即使學生整天坐在書桌旁,那也只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只是壹種對自己和別人的壹種欺騙。學習任何學科也是壹樣,只有專心致誌才能學好。
敏捷靈巧的習慣——壹部分學生作業不拖到最後就不想做,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作業壹直遲交,甚至不交,其實這些學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業之後,多余的時間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發展自己的愛好。如果不養成敏捷,靈巧的習慣,能做的事就更少了!
堅持不懈的習慣——在學習上會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困難,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夠堅持,那麽壹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學階段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所以我覺得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說“三歲決定人的壹生”嗎?但又是什麽在三歲之前決定了孩子的壹生呢?是早期的識字教育?早期的數學教育?還是早期的才藝教育?這些並非不重要,但卻不是最重要的。
這本書的副標題為: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讓我想起了聖經裏的壹句話:“凡聽見我的話就去行的,好比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
凡聽見我的話不去行的,好比壹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並卻倒塌得很大。”
妳願意妳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還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沒有人選擇後者,那麽這本書會教給妳,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讀懂孩子的行為,並將孩子的行為引導到壹個有效的目標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