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怎麽學唱歌?
看到這裏,大家會有個疑問:GPS?,呵呵,其實不是這樣的。首先我們要在放松的情況下發出壹個氣泡音(不會的朋友可以想象壹下早晨起來伸懶腰的時候,喉嚨裏出現的那種泡泡的感覺,這就是氣泡音),哈哈,但別高興的太早,這只是壹般時候的氣泡音,還有唱歌時候的氣泡音。要做到正確的氣泡音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上下移動,前後移動,氣泡音轉聲音。
1.前後移動:我們可以把舌頭吐出口外(要寬寬的、扁扁的),有點像吊死鬼的感覺,呵呵!然後做好這個動作後我們再發出壹個氣泡音,這時會發現聲音比較靠後了,感覺更容易出來了,那麽這部就完成。
2.上下移動:我們可以吞壹口口水,或者吞咽東西,這是喉結會自上而下的動,然後當我們的喉結走到最低處時,我們把它停住,然後再發壹個氣泡音,這時,可以感覺到妳的聲音是從鎖骨,甚至是胸口發出來的,那麽這樣聲音的深度也有了。然後綜合上面的動作,就是正確的氣泡音了。
3.氣泡音轉聲音:會了氣泡音之後,不是說完事了,因為我們不是用氣泡音去唱歌。這個時候就要和聲音聯系上了。具體做法是這樣,首先以正確的氣泡音為起音,然後氣泡慢慢縮小(密集),接著氣泡音和聲音各壹半(此時聲音聽上去比較沙啞),最後氣泡音減少,聲音完全出來。PS:這裏說的聲音完全出來是指在氣泡音的位置上,不能偏移。我們可以把氣泡音和聲音的比例看作是9999:1。切莫吧位置丟掉。
好,以上是氣泡音的講解,下面繼續:
二.初級氣息
有人看到這個標題,腦子就會想到什麽氣沈丹田啊,什麽腹式呼吸啊等等的高級技術,但是在初級裏面都是浮雲。下面我來說說什麽才是初級氣息,學習要壹步壹個腳印,不要好高騖遠,這樣成功總是溜得很遠。
初級氣息:“呼”和“吸”這兩個動作的有規律的交替。
有人看到這個解釋會說“白癡啊,這誰不知道,不知道的人是傻子”艾,妳先別笑,這裏面可有很大的學問哩o(∩_∩)o...!!!
1.體會氣息:不管怎麽樣,活人都有氣息,我們首先嘗試不吸氣,而直接呼氣或嘆氣。相信任何壹個人都能做到,因為人體內不可能沒有氣息,唱歌的氣息不在於吸多少,而在於合理的控制運用。
2.先行後停:不是叫妳排隊啊,首先發聲(記住運用前面學過的方法來發聲),但是體會在時間上開始的時候先有氣息再有聲音,然後結束的時候聲音先停止,然後氣息再停止。
3.呼吸交替:在每句開始的瞬間用最簡短最松弛的方式吸氣,然後馬上投入到積極的、有控制的呼氣(唱歌)中,如此反復。比如說妳唱1-2-3-3-2-1,我們的換氣點要在第二個3的開始。這裏說壹下吸氣,不是像美聲教程裏講得要找聞花的感覺,因為那樣吸氣聲音過大,那麽妳錄下來的聲音裏面就會有很大的呼嘯聲,會影響歌曲的整體,說穿了,唱歌是“呼”的藝術,所以我們要在“呼”上做文章。我們應該口鼻同時進氣,要放松,甚至感覺不到吸氣,而是壹個放松動作,比如說:部隊裏的1-2-3-4這樣,妳會感覺到妳念好1,根本就沒有吸氣的動作,就接下去念2了,其實妳在2還沒來的時候,橫膈膜已經歸位了,我們稱這叫自動吸氣法。
4.弱延音(絲)的練習:這個應該都會,但是要註意,發這個音,聲帶是不震動的,有的人直接用口腔的氣息發,這樣是無效的,壹定要感受氣息從肺部經過喉嚨,進入口腔到萌芽直至口外,產生“絲”這壹整個過程。輕輕發“絲”並延長15秒,換氣候繼續(註意換氣的位置),多口氣為壹組。
大家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有些人沒學過任何聲樂技術,但是他的聲音很好聽,還能模仿多位歌星,那麽這個我們就要說壹下下壹個我們要學的技術~傳聲。
三.傳聲:通過塑造腔體的形狀、數量和硬度來傳遞、修飾、改變音色的那壹部分肌肉群,它關聯著咬字和發聲這兩大部門。
有些人說要唱出自己的風格,不要模仿。其實這根本沒必要,因為妳是壹個學習者,沒必要去固定自己的音色,音色越多、越豐富,這個人以後的成功率越大。好,下面來講講傳聲怎麽做~
1.前大後小:首先把嘴張開,然後我們想象著在自己的上腭和舌頭的兩條邊朝妳的口腔內部劃兩條線並在最深處逐漸靠攏,這個時候,妳感覺喉嚨裏吞著個雞蛋似的。
2.上展的動作:分為面部的動作和口蓋(軟腭)的動作。
面部的動作:a.保持驚訝的表情,b.皺鼻子,c.在皺鼻子的動作上鼻子兩邊的肌肉向兩側伸展。
口蓋動作:首先我們可以平躺,利用地球引力來體會,當妳平躺時,妳感覺口蓋會往下掉的感覺,關鍵是妳起來時也要保持住那感受就對了。還有口蓋要盡量放松、柔軟,不能用力過度,否則會僵硬。也不能擡起軟腭,這樣會喪失咬字能力,是朝後下舒展,這個時候妳感覺很想打哈欠,很想打噴嚏就對了。
3.下巴的動作:a.下巴和脖子的夾角保持在90度左右,下巴的肌肉要保持柔軟。b.舌頭放平舒展,蓋住槽牙,這個時候有點惡心的感覺。
啊,累死了,說了那麽多。好,繼續,下壹個是咬字。
其實咬字我們只要學會五個元音和牙關的動作,尤其是牙關,壹些想唱特別高的音的朋友,要註意牙關。
五元音:a(阿)e(厄)i(衣)o(喔)u(嗚);
a:大口型,很開放的壹個元音,口腔空間最大,這個音容易犯得錯誤是動作過分誇張導致緊張,懶散導致閉塞。
e:中口型,口型比a小壹半,特別註意要用上嘴咬字,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用下半個嘴來辯字。
i:小口型,在e的基礎上口型再小壹點,幾乎閉著嘴壹條線的,前齒幾乎碰到,但裏面的槽牙不要碰到,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淺和扁。
o:圓口型,註意嘴唇要貼緊牙齒,盡量露出門牙來,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嘴唇撅起來。
u:扁口型,在o元音的基礎上把嘴順著牙齒閉起來,這個音容易犯的錯誤是嘴唇過於用力。
下面是牙關的動作。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牙關:上頜和下頜的交界處就是牙關。正確做法應該是這樣的:
把上半個嘴往前上方張開,下半個嘴基本保持不動,然後用舌尖和門齒來辯字,就感覺像妳咬蘋果時候的感覺。
以上就學習了唱歌當中的”四大部門“,別小看它喔,它們在妳唱歌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以後學到高級技術時,它們還是占了主體,所以要把四大部門用1+1+1的方式去練習,壹個技術的前提下去串聯另壹個技術,以此類推。那麽我相信妳是真正的開始唱歌了。
下面來講壹下初級的最後壹課:點小連聲線,質氣磁樂聽~
首先解釋壹下標題:點小就是妳的發聲的面積要小。這裏的聲線是聲音傳遞的軌跡,後面那句就是指質感、氣感、磁性、樂感、聽感。
要做到以上幾點想要學會三個技術:點小、聲線、靠前。
點小:我們第壹步首先可以在發聲位置保持的情況下把聲音變得嗲壹點、細壹點。妳唱歌的聲音越不像妳平時說話的聲音,就越好聽。第二步先把傳聲通道打開,然後發壹個比較粗(點大)的音,接著保持拿個通道,把聲音唱的細壹些。也可以閉嘴發HM(哼鳴),然後改變咬字轉成a元音,這樣發出來的a比妳原來發的a點要小。
聲線:我剛才說過這裏的聲線是聲音傳遞的軌跡。我們先可以想象壹下肚子咕咕叫,然後把這個聲音轉到喉嚨,這時有氣泡音,然後再到口腔,接著到鼻腔,最後排出體外,這就是聲音的傳遞。
靠前:這裏所說的靠前不是前對前,而是由後至前。舉個例子:妳要扔壹塊石頭,假如妳把收放在前面扔,那肯定扔不遠,如果妳把手放到後面然後再做個往前的動作,那就會特別遠,其實聲音也是這樣,要在最深、最靠後的地方往前上方傳遞,這樣的聲音才是具備了以上幾點的感受的。有的人沒用多大的力喊壹個人,那個人哪怕在100米外,也能輕易聽到他的聲音,這就是這節內容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