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對中國產生的沖擊波,日本汽車的起源、轉折和強盛(十)
作為整個系列的終結,日系車的發展歷程對中國汽車有何參照意義將是我們最關註的,同時中國正式簽署RCEP,間接在中日韓三國中形成了自貿區,未來隨著關稅降低和取消,日本汽車全面進入中國,和中國汽車直面競爭只有十年的時間了。
關於RCEP的談判,這些年中國和日本、韓國以及東盟壹直在磋商、談判。此前,談判重點集中在中日之間,日本尤其註重汽車零部件關稅的降低或取消,中國政府始終不願就此讓步,因此進行了漫長且艱苦的談判。
最終,中國政府作出了讓步,同意和日本就汽車零部件關稅進行探討,但條件是十年後逐漸降低直至取消。
根據RCEP涉及的汽車關稅中,比較重要的是日本對中國出口的汽油車發動機零部件中的壹部分,立即從現行的3%關稅降低為零,而其他相對比較重要的零部件則要在第11年或第16年逐步取消,這部分進口關稅為2~8.4%。
中國政府最為關註的純電動汽車,尤其是全力發展的電池、電機、逆變器,將在第16年或第21年從現行10%、12%的關稅降低為零。
壹旦中日之間就汽車零部件關稅達成協議,未來日系汽車即便不與中國汽車企業合資也可以在成本和品質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很有可能形成低端車進行國產化,而中高端車進口的局面。屆時,日本汽車將和中國汽車擁有同樣的成本優勢,進而全面和中國汽車競爭。
從現有局面來看,發動機為代表的傳統引擎正在遭到各國拋棄,隨著全球節能減排和碳中和的目標,主要國家開始向氫燃料電池和純電動汽車過渡。中國已經先後有數家汽車企業宣布在很短時間全面停止生產傳統燃油汽車,也是基於放棄劣勢,布局未來的原則。
雖然日本國內也在鼓勵向新能源過渡,但日本在混合動力和氫能源汽車領域發展尤為迅速,即便純電動汽車目前發展相對遲滯,但與之相關的供應鏈卻極為強勁,日本在電池、電機和逆變器上依然掌握著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
將這部分技術出口,從而在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國—中國商業化,是日本政府正在全力推動的。
實際上,中國很早也受到了這種呼喚。從此前節能補貼的政策中有意無意排除日本汽車,到如今開始大規模鼓勵混合動力汽車發展,日本元素在中國越來越強烈,而日本也越來越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
根據數據統計,2007年,豐田汽車在全球壹***銷售出了803萬輛汽車,其中美國市場占比32.3%,中國僅占6.4%,2019年,豐田汽車在全球銷售了978萬輛,其中美國市場占比24%,中國市場則提升到13.5%,中美兩國差距正在縮小,是日本汽車開始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原因。
早在1980年代,開始推進改革開放的中國邀請豐田在中國生產汽車,當時日美汽車摩擦,日本為了安撫美國政府的情緒,選擇將優先的經營資源投入美國,拒絕了中國的邀請,中國轉而邀請了德國大眾。中國政府感激大眾汽車雪中送炭,此後大眾作為外資汽車廠商至今仍排在市場份額首位。
不過,與之前的情形有所不同,雖然中美兩國摩擦越來越頻繁,但以豐田為代表的汽車品牌開始不再將重點完全置於美國。
2018年,中國總理李克強出訪日本,考察了豐田北海道工廠。豐田北海道工廠主要生產變速箱,但為了打動中國,豐田迅速設置了燃料電池車和自動駕駛等尖端技術展出,因此才有了李克強總理對氫燃料電池的肯定。
事實上,豐田已經將李克強總理出訪日本並視察工廠看做壹次難得的契機,開始抓住早在80年代曾失去過的嗅覺,表示「重視正在迅速增長的市場,並持續投入資源」。豐田認為,這是豐田最後的機會。
在李克強總理訪日之後,豐田在19年選擇和清華大學聯合成立研究所,並在7月選擇參加百度主導的自動駕駛開發聯盟「阿波羅計劃」還向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小馬智行出資約4億美元。與滴滴出行成立合資公司,總投資金額達到6億美元。
在電動汽車領域,豐田在天津投入了1300億日元建設純電動汽車工廠,並與比亞迪成立了推進純電動汽車研發的合資企業,宣布和寧德時代展開合作。2020年春季,在中國比日本更早推出了雷克薩斯和CH-R的純電動汽車。此外,還決定向廣州汽車集團提供具有優勢的混合動力車技術。
日本汽車仍然擔心美國政府的態度,因此在中國投資的同時也加大了在美國的投資,此前豐田章男就曾因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批評宣布在美國未來五年內投資100億美元,隨即拜登上臺大力發展新能源,建設更多充電樁,豐田亦有意跟進。
中國政府顯然理解日本汽車兩難境地,終於決定在2020年開始放開對日本汽車的「歧視」,不僅在國內鼓勵日本汽車擅長的氫燃料電池,將氫能源社會的實現列為重點政策,加強燃料電池車FCV的開發,隨即豐田在6月宣布於中國壹汽、東風汽車等五家中國汽車企業***同出資設立燃料電池系統研發企業。
豐田在中國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的推廣和投資,引起了美國政府的註意。美國認為氫燃料電池作為未來能源,可以將其作為無人機長時間活動所需要的動力來源,具備十分開闊的軍事應用前景。
在全新出爐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中,中國開始將混合動力作為未來長期主要的技術路線,因此混合動力成為中國燃油汽車向純電動汽車過渡的主要手段,豐田開始向廣州汽車集團提供全套混合動力。
在原來中國政府的政策中,由於傳統汽車制造受制於人,所以希望跳過內燃機階段,全力發展純電動汽車,其中很大壹部分原因就在於混合動力主要掌握在日本人手中。日本汽車對中國的態度十分恐慌。
壹方面因為國內能源供給存在問題,不適宜發展純電動汽車,而日本政府也有全面推動碳中和的計劃,但依然將混合動力作為主要的過渡手段使用,將重點放在了氫燃料電池上。只是中國強力推動純電動汽車,會嚴重打擊到日本汽車工業體系。
凡是汽車強國大都排斥純電動汽車普及,原因是燃油汽車壹般由約3萬種零部件構成,如果是純電動汽車,據稱零部件數以發動機相關為中心減少壹半。如果新車銷售中純電動汽車所占的比率提高,純電動汽車不需要的零部件廠商將面臨嚴重的生存危機。
而經過近百年發展的汽車工業已經形成了整個金字塔體系,即由整車企業主導之下,大型零部企業占據中端,中小型零部件企業位於底端,這個巨大的體系提供了數以百萬計的工業崗位。純電動汽車的普及勢必會摧毀這種結構,繼而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
當中國政府開始接納日本,與日本汽車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時,政策的放開以及競爭門檻的降低會讓日本汽車更加快速的進入中國,在中國享受零關稅的政策,在成本上不再具備劣勢,從而開始對中國汽車展開更有力的競爭,而中國汽車到底能不能經受這種挑戰?
圖?|?來源於網絡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