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如何分辨端硯茶海

如何分辨端硯茶海

端硯主要的石品花紋

石色

端硯以紫色為基調,但各名坑硯石色澤有差異。觀察、比較、分辨端硯石色時,壹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沈水觀之)才能看得清楚、準確。比如拿壹塊優質老坑硯石濕水之後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色澤是以紫藍色為硯石的主要色調,在紫藍色的基調上可以觀察到老坑硯石色采斑瀾、富有變化,紋理清晰、明凈、純潔。而其色彩又好像是從硯石裏透出來,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給人壹種實的而不是虛的,凝重渾厚的而不是單薄輕浮的感覺。

此外,采硯石時代的不同,石層走向不同,石色亦不盡相同。同是壹個端溪硯坑所出之硯石,由於時代不同或不同時期開采,它的色澤也不會完全相同。即使同時開采,同壹個坑,由於石脈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硯石色澤亦有稍微差別。據史籍記載,唐宋時期所采的端溪硯石,絕大多數為深紫色,故人們評價端石的色澤時總認為“色貴青紫”,而以“灰蒼色”為下品。水巖(老坑),采挖至明代則有大西洞和水歸洞,其石色則不能以紫色為貴了。它以紫藍色為基調,俗稱寶藍,夾有青黑色、紫紅色、蒼白色,在紫藍的基調上色彩越多、越豐富越名貴。

要準確分辨、觀察、鑒賞端石色澤以自然光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為基調的各名坑硯石外,還有以翠綠色為主色調的綠端,以及以白色為主色調的白端(如清白端硯)。綠端在端硯中是少數,但它在端硯中卻有壹定位置。白端不大適於研墨,沒有“發墨”和“下墨”可言,多用來研磨繪畫所需的朱砂、石綠、白鉛(鋅)粉等顏料之用,近幾十年壹直沒有刻制。

石聲

優質硯材根據硯坑不同有的“無聲”,有的有“木聲”,而也有如同“泥聲”的石材。

手感:用手撫摸硯堂,慢慢撫摸到硯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細膩滋潤,有撫摸嬰兒肌膚的感覺

石質

端硯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鑒賞端硯,首先看它是否發墨。而發墨的關鍵,在硯石的石質。宋人蔡襄認為:發墨非易磨墨。在硯中生光發艷,隨筆旋轉,滌之泮然立盡,乃石性堅潤能發起,不滯於硯耳。故識者以易磨墨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為發墨。硯之佳者下墨發墨二者相兼。清人計楠在《端溪硯坑考》教人用輕敲硯石,辨其聲響的方法,來鑒賞石質。他說:“石之嫩者,其聲清遠。嫩如泥者,其聲靜穆。東坡(蘇軾)稱其聲磐,米史(米芾)稱下巖石細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聲鏗然,不發墨矣。”可見發墨是鑒賞好端硯的條件。

石品

魚腦凍。是端硯石中質地最細膩、最幼嫩、最純凈之處,因其形狀如魚腦而得名。最佳的魚腦凍應該白中帶淡青或白中有微黃略帶淡紫色,有魚腦凍的硯石,石質特別細膩,如“小兒肌膚”。魚腦凍的色澤是白中有黃而略帶青,也有白中微帶灰黃色的,是硯石中最細膩、最幼嫩之處。最佳的魚腦凍應是潔白如晴雲,白中帶淡青色或白中帶淡紫色,色澤清晰、透徹。刻硯藝人,壹般都把魚腦凍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魚腦凍的硯石,質地高潔,石質特別細膩、幼嫩、滋潤。

蕉葉白。它的特征是如蕉葉初展,白中略帶青黃。蕉葉白又稱蕉白,其特點如蕉葉初展,壹片嬌嫩,白中略帶青黃色,最佳的蕉葉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圓形)狀。

石眼。是壹種天然生長在硯石上,有如鳥獸眼睛壹樣的名貴花紋,它是黃鐵礦與赤鐵礦的結合體。石眼常見的有翠綠色、黃綠色、米黃色、黃白色、粉綠色,大小不壹。好的石眼圓正完美,暈圈數層,中間有瞳,叫做活眼。

冰紋。是老坑硯獨有的壹種石品花紋。它是有暈的銀線,向兩邊融化,質地細嫩,與硯石本身融為壹體。冰紋凍是壹組面積較大的冰紋,如壹幅瀑布傾瀉而下,是十分稀有名貴的石品。

金銀線。是多見於老坑硯石中的石品花紋,它呈線條狀橫斜或豎立在硯石之中,黃色者稱金線,白色者稱銀線。金銀線恰似線條狀橫斜或豎立在硯石之中。黃色者為金線,白色者為銀線。金銀線是水巖硯中獨有的壹種石品花紋(麻子坑、坑仔巖偶然也有發現)。

火捺。又稱“火烙”,好像用火烙過的痕跡,常見的有胭脂火捺、馬尾紋火捺、金錢火捺、豬肝凍火捺等。火捺也稱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傷的肌肉色澤得名。壹般以老、嫩區分;老者紫中帶黑,嫩者紫中帶微紅。細分則有胭脂暈火捺、馬尾紋火捺、豬肝凍、金錢火捺等。

青花。青花是自然生長在硯石中的青藍色的微小斑點,壹般要水濕方能顯露,青花以細者、活者、沈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細塵掩明鏡、墨沈濡紙者為絕品。有青花的端硯石質地細膩、幼嫩、滋潤。

天青。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藍無際,在端硯石中色青微帶灰白,純潔無瑕。

翡翠。翡翠在端硯石中呈翠綠色的圓點、或橢圓點,或條狀,並有翡翠紋、翡翠斑、翡翠點、翡翠條和翡翠凍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