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種植,平菇朵葉出現如下圖。邊發白,發薄,且發硬。這是怎麽回事?
平菇生產常見病害的防治
平茹生產中常見病害有:真菌性病害(木黴、曲黴、青黴、白色石膏狀黴、鏈孢黴)和細菌性病害(細菌斑點病、菌褶滴水病)以及病毒性病害三種。壹旦防治不及時,輕者壹般減產20%-30%,重者甚至造成絕收。防治措施有: 壹、原料的選擇與處理 平菇壹般采用生料栽培,原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栽培的成敗。所以選擇原料必須新鮮、無黴變、無異味、無蟲蛀,並在栽培前放在太陽光下曝曬 2—3天,以殺死原料中的雜菌。栽培時,在1000kg(公斤)培養料中最好加入抑菌藥劑克黴靈1kg,生石灰 10—15kg,並將培養料的酸堿度調至8—8.5,以防雜菌侵染。 二、選擇菌種 菌種應選擇菌絲濃密、潔白、健壯,不帶有任何雜菌的菌種,以防發生感染。 三、菇棚嚴格消毒 使用舊菇棚,要在陽光下曝曬半月進行消毒,然後再用鐵鍁鏟去壹層舊土;新建菇棚應在陽光下曝曬壹周,並在堆放發菌袋前三天再用10%石灰水噴灑,或配制2%漂白粉溶液噴灑,進行壹次消毒,或密閉菇棚用甲醛或硫磺熏蒸進行消毒。消毒後通風換氣,以消除藥味。 四、加強菇棚通風換氣 對菇棚內的空氣、溫度、濕度應及時加以調控,以保持棚內空氣新鮮,保持平菇生產處於適宜的環境下,不給雜菌發生創造機會。 五、防治病害 壹旦發生病害應及時將發病菌棒揀出隔離,並采取以下相應防治措施:對真菌性病害,如點片發生木黴、曲黴、青黴時,可將黴點去掉,用石灰或濃石灰水覆蓋發病部位;對細菌性病害,如細菌斑點病、菌褶滴水病等應保持菌蓋表面不積水,或培養料不過氣相對濕度至85%以下和噴施 1:600倍氯酸鈣溶液。對已感染病毒病的菇棚,應及時在菇類開傘前進行采摘,以防擴散,同時用甲醛對菇棚及使用的各種工具進行消毒,並註意選育抗病毒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