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洛甫,博古,凱豐這三個名字有什麽來歷,為什麽不叫原名而叫這個呢?

洛甫,博古,凱豐這三個名字有什麽來歷,為什麽不叫原名而叫這個呢?

洛甫、博古、凱豐,這三個名字是***產黨員為了工作隱秘的需要,進行的化名。 

1、洛甫指的是張聞天。

張聞天(1900年8月30日——1976年7月1日),江蘇省南匯縣(今屬上海市)人,原名應臯(也作蔭臯),字聞天。

張聞天曾在短期內當過黨的總負責人(亦稱總書記)他取俄文名字“伊思美洛夫”,從此即用譯音“洛夫”、“洛甫”為筆名。

2、博古指的是秦邦憲。

秦邦憲,乳名長林,字則民,江蘇無錫人。

1926年11月秦邦憲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按照學校規定,每壹個入學的留學生都要取壹個俄文名字。秦邦憲取的俄文名字為БОГУНОВ,翻譯成中文就是"博古諾夫"。

後來秦邦憲回國後,由於革命的需要,他便以博古為化名。"

3、凱豐指的是何克全。

何克全,是江西萍鄉人,曾赴蘇聯莫斯科的中山大學學習。1931年任團廣東省委書記時,化名“開封”,按諧音寫成“凱豐”。?

1933年春,凱豐到江西瑞金中央蘇區工作,先後擔任團中央宣傳部長和書記,在1934年1月在瑞金召開的中***六屆五中全會上,凱豐被增補為中央委員、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擴展資料:

1、張聞天同誌1925年加入中國***產黨,1933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並出席遵義會議,1959年被錯定為反黨集團成員;文化大革命中受盡迫害,於1976年7月1日含冤病逝。

1979年8月,中***中央對其冤案予以平反昭雪,主要著作有《張聞天選集》。

2、博古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宣傳家和社會活動家。領導創辦了《解放日報》。

曾任中***中央總書記、紅軍總政治部代理主任,推行過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後期翻譯了大量的馬列著作,對全黨普及和提高馬列主義理論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4月8日,博古、王若飛等乘美國運輸機回延安向中央匯報請示。飛機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機包括葉挺將軍等17人全部遇難,史稱“四八烈士”。

3、凱豐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積勞成疾,終因醫治無效,於1955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終年49歲。

2015年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直播中,凱豐作詞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為第壹首抗戰合唱歌。

百度百科 — 博古

百度百科 — 凱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