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之錫伯族
人口為172847人。
錫伯族人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還有壹部分人居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及周邊地區。
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錫伯族人使用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居住在東北的錫伯族人使用漢語。
錫伯文是1947年在滿文的基礎上略加改動而成。大多數錫伯族人通用漢文。
錫伯族人曾信仰薩滿教、喇嘛教,現多已不信教。
錫伯族人自稱“錫伯”,漢文則有多種譯音和寫法,如“犀毗”、“師比”、“ 鮮卑”、“矢比”、“席百”、“ 席吐”、“錫伯”等。錫伯族人自認是中國古代北方鮮卑人的後裔,最初遊牧於大興安嶺的東麓,公元4世紀前後南遷至黃河流域建立政權,後來融入漢族。少數仍然居住在東北嫩江、松花江、綽爾河流域的鮮卑人繁衍下來,成為今天的錫伯族人。1764年,有1016名錫伯族人被征調到新疆伊犁地區屯墾戍邊,隨軍家屬2000余人,現在新疆的錫伯族人便是他們的後代。錫伯族人世代以狩獵、捕魚為生。西遷的錫伯族人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營牧業。西遷的錫伯族人為保衛祖國,開發建設伊犁河谷,做出了貢獻。
錫伯族
/406/2005-5-30/xibo.swf
錫伯族婦女穿用的硬底繡花鞋
這雙屬於民國時期的硬底繡花鞋,類似東南沿海的“大腳鞋”。鞋頭稍翹,鞋底由白布納成的千層底,鞋面為錫伯族鞋常用的青灰色緞面,上有印花,鞋幫上繡有鮮艷的花卉。
錫伯族冬天穿的繡花棉鞋
錫伯族原來居住在東北地區,是古代民族鮮卑人的後裔,清朝時部分錫伯族被朝廷派往新疆伊犁地區駐防戍邊,以抵抗沙俄的入侵,從此分居在新疆和東北兩地。新疆的這支錫伯族,其風俗習慣已經具有多元混合的特點,融合了維、蒙古、哈薩克等民族的文化。在鞋飾上,他們不僅喜歡穿皮靴,而且也愛穿布鞋。布鞋顏色以藍、綠、黑、紅色等為主,上繡花卉。您現在所看到是民國時期錫伯族婦女穿用的繡花棉鞋,鞋面為綠色,鞋幫前部用手工繡有纏枝花卉圖案,鞋耳處左右各有三個扣眼,以供系鞋帶用,結實耐用,美觀大方。繡花布鞋不但作為日常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是吉祥物,每到大年三十掛出,至初二收起,稱為"喜利媽媽",是祝福平安興旺、繁榮昌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