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楊樹浦路的楊樹浦路歷程

楊樹浦路的楊樹浦路歷程

楊樹浦路由上海公***租界工部局規劃辟築,始築於同治8年(1869年),因通向楊樹浦,因而命名為楊樹浦路,是楊浦區第壹條近代意義上的城市道路,19世紀80年代,租界當局又將楊樹浦路向東延築至剛狄路(今黎平路)。

楊樹浦路的辟築為外商大舉搶占黃浦江濱江岸線,開辟工業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楊樹浦工業帶發端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李鴻章批準設立的官督商辦的上海機器造紙局;清光緒九年(1883年)英商在楊樹浦路華盛路(今許昌路)建立上海最大的自來水廠;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經李鴻章批準,集資50萬兩開辦了官督商辦的上海機器織布局建成投產,這是國內最早的機器棉紡織廠。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使外商在華設廠呈合法化,楊樹浦路沿線因處於黃浦江下遊,沿江大量灘地售價低廉,且與租界中心區相通,交通便利。於是從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至民國26年(1937年)外商相繼湧進楊樹浦路沿線辦廠。日商七大紡織財團,開辦了裕豐、大康、公大等17家紡織廠、4家冶金廠;英商先後辦了馬勒等造船廠3家、怡和等紡織廠6家,中國肥皂公司等輕工業廠14家,上海煤氣廠等2家;美德等商人***開辦了10家工廠。楊樹浦發電廠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由上海公***租界工部局電氣處籌建,民國2年(1913年)建成發電,容量4000千瓦,民國23年(1934年)裝機容量達到18.35萬千瓦,為當時國內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上海市區的工廠逐漸外遷,楊樹浦地區壹度開始衰敗,廢舊工廠比比皆是,但目前在建的東方漁人碼頭將引導這壹地區繼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