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品牌之爭留下什麽啟示?
啟示壹:商標還是自己的好
“王老吉”商標爭議,爭議的背後在於商標的價值。根源是在於“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加多寶不管如何向社會表現悲情和不甘,把王老吉商標從默默無聞做到年銷售收入160億,它只是取得了“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這是鐵的壹個事實。商標的所有權是在廣藥方,即使加多寶擁有王老吉在港臺及海外的商標註冊權,但在國內也必須要依照我國的《商標法》。
啟示二:從商標到品牌,需要經營
在多加寶租賃之前,2003年以前,王老吉只是壹個區域性品牌,在廣東、浙南地區有比較固定的消費群,銷售額連續幾年維持在1億元左右,廣藥集團評估上千億的王老吉的品牌價值完全是加多寶公司塑造和運營的,加多寶成就是王老吉品牌的含金量。
啟示三:商標的價值無法估量
商標是壹種商業符號,而品牌價值是與生產經營者的運作能力譬如廣告投入、銷售營運等投入分不開的,品牌不僅是企業做出來的,更有消費者情感上的認同。所以,商標產生之初並沒有價值,而是因為在使用中不斷累積商譽才逐漸產生價值。
啟示四:商標權的市場化
企業最寶貴資產不是土地廠房設備,而是品牌。商標是品牌的命根子。商標權是壹種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可以用於抵債,即依法轉讓。王老吉雖然是壹個中華老字號,但是它在2000年以前是壹個日漸沒落的傳統醫藥品牌,廣藥集團手中的壹塊“雞肋”,“用不上的資源”,加多寶公司正是看中了王老吉商標的潛質,1997年的某月某日加多寶和廣藥簽了個獨家的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合同約定租期15年,加多寶使用王老吉商標至2011年12月31日,商標使用費壹年506萬元。
啟示五:民族商標前途無限
從王老吉商標之爭中,我們欣喜的看到民族商標的價值,至少王老吉在國內的品牌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國內市場的兩樂。民族品牌不僅是企業的,更是民族的。沒有民族品牌的崛起,壹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很難說真正強大。
啟示六:商標的授權之道
如何完善使用者保護制度,平衡商標所有者與使用者的利益關系,打造商標許可使用的良性運行模式,這是國內企業的壹個難題,壹方面國內企業不會授權,王老吉的租賃合同就存在在很大的漏洞,甚至還出現受賄協議。另壹方面國內企業的商標維權意識淡薄,在外企的市場擴張下,我們很多的民族商標(如活力28、天府可樂、奧妮等商標)就是這樣與消費者漸行漸遠,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