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的人物簡介
在丐幫的第二代人才中,有三個人壹向是被諸位長輩看好的,其中壹個是尹天賜的義兄“威震天水”沈慶之子沈眠風,另壹個是尹天賜和康華真的兒子尹放,第三個便是最後入門,但年齡最長的郭巖。
郭巖、尹放、沈眠風是年輕壹代最為出類拔萃的三個人,但他們的特點都極為鮮明,且難以融合。
這也是丐幫諸老壹直頭疼之事。
郭巖出身於北方壹個尋常村鎮之中,郭家莊,同年之時,爹娘被村中惡霸害死,郭巖年紀幼小,在村人求情之下被放過壹命,郭巖雖然年只八歲,但卻已經知道村中無法再留,便壹人流浪、乞討為生。
當時尹天賜所創的丐幫已經頗有氣候,且底層幫眾並無苛刻入幫要求,想不受欺負,郭巖很自然地加入了丐幫。
但在成為幫主弟子的道路上,郭巖比義弟尹放和沈眠風多付出了幾千倍的努力,丐幫幫眾當時已有數萬,各地皆會向總舵推薦優秀弟子,而郭巖,便是數萬弟子中最為優秀的那壹個。
由於自身飽經風霜的童年,郭巖鑄就了強烈的意誌與遠超普通同齡人的智慧。經歷了無數的阻礙和磨難,最終無論在悟性上還是降龍掌基礎掌法的天賦上,郭巖都被尹天賜看中,經過層層推薦,成為了丐幫幫主的入室弟子。
從前,丐幫諸位龍頭眼見之人中,以沈眠風最為刻苦,但他們不知道郭巖為了走到這壹步付出了多少努力,沈眠風和尹放比郭巖早經受高深武學教導大概六年之久,但郭巖在兩年之內,逐步接近了他們。
不過尹天賜告訴他們,如果想成為天下第壹大幫的繼承人,只有努力是不夠的。天賦、悟性、智慧、努力,而最重要的是最後的結果。
降龍掌剛猛當世無雙,丐幫是大唐最大的幫派,丐幫的掌舵人,必須是能在鎮幫掌法上達到最高階,並且遠超儕輩的天才。
於是三個人都開始又壹輪的發力,尹放感受到了這位後入門師兄的壓力,而沈眠風,他的目標從壹開始就不是為了英雄結義廳中的那張椅子,而是為父復仇。
為了掌控自己的未來,以及報答尹天賜知遇之恩,帶領丐幫真正壯大成為無論是規模還是實力都更加強盛的門派,郭巖想要得到更多的力量。繼承了父母天資和更多資源支持的尹放在天賦上不下於他,當感受到郭巖的壓力之後,尹放同樣開始了更為艱苦的修煉。尹放是尹家嫡系子弟,可以獲傳降龍掌之外的各路掌法,尹放精通的掌法越來越多,郭巖在與比他小兩歲的尹放比試中漸漸敗多勝少;而沈眠風這個師弟在比試中留有余力,誰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實力。
在郭巖十九歲的時候,尹天賜和康華真夫婦針對尹放精通洞天福地和經首道源島兩島多門掌法和武功的特點,尹天賜親自請霸刀柳五爺出手,為尹放打造的了百緞金和牽絲銀所制的金銀雙絕手,這雙絕掌之中百緞金手重在堅固,可空手奪神兵,而牽絲銀掌重在柔韌,可讓“仰盂覆碗掌”等掌法包容力量的特點發揮到極限,這壹年尹放只有十七歲,但郭巖與尹放三戰三敗,並且找不到任何取勝的方法,不禁陷入了深淵般的低谷之中。
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之後,如果還是失敗了,妳要怎麽做?
是推給天命麽?
尹放是師父和師娘之子,從小便受師父和師娘的培養,而自己身世潦倒,到了十五歲方被師父收為弟子。
是天賦不同麽?
尹放繼承了師父尹天賜和師娘康華真的天賦,且被師娘從小教導各種經典,而自己雖然也算個聰明人,但鄉野出身的野小子,讀書識字這些東西距離自己太遠,同樣壹招,師弟尹放聽上壹遍就能領會,自己要反復詢問師父,才能勉強記下。
是自己不夠刻苦麽?
雖然沈眠風師弟也稱得上刻苦,但和自己還是無法比擬的。
我的聰慧、才思、根基雖然經過這些年來刻意彌補,比較尋常人好上許多,但若是和尹師弟這樣天賦不凡,明師看顧,從小也頗為努力的天縱之才比較,定然是差上許多的。尹師弟平時雖然頗為尊重於我,但他骨子裏也是個不肯屈居人下之人,他得了金銀魔手,如虎添翼,此後再按部就班的修習,我定然是與他距離越來越遠。
郭巖苦思冥想,覺得他所能依仗的,眼前唯有遠超常人的毅力和堅持而已。
出身低微,飽嘗風霜,這令郭巖比起兩位同門師弟更能體會來自於社會底層的人們、也是丐幫絕大多數幫眾的切身疾苦。尹師弟雖然比自己更有天賦,但他的經歷太簡單了,很多事,如果不是自己經歷,他人怎樣說都是無法明白的。師父雖已做得很好,但在自己眼中,他出身太好,那些普通幫眾的疾苦和需要,丐幫這壹代中只有自己是最清楚的,丐幫的未來如果在自己手中,可以讓兄弟們過得更好,走得更遠。
童稚而有鴻鵠之境,說的便是郭巖這樣的人。
他想起當年飄零無助,被丐幫中老人收入幫內,那壹刻找到了家的感受,幼小的郭巖壹生也無法忘記。他發過誓,不會讓任何人和事阻礙自己選定的路,他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用雙肩扛起整個天下的風雨,把丐幫壯大,為世間無依無靠,被人看不起的窮苦人找壹個更廣闊的出路,是郭巖早已立下的雄心壯誌。
師父和師娘對自己都極好,丐幫之中的幾位龍頭也都很看重自己,但這天下最大的幫派,他要有無可爭議的實力,才能放手施展自己的抱負。
在領略降龍掌二十八式全部精義後,為求更進壹步突破,郭巖向師父和師母請辭,外出增長歷練,以求更進壹步,尹天賜把他這些天的苦思看在眼中,略有擔心,他告訴郭巖,他的才智和武功,已經讓幫中極為滿意,便是武功及不上旁人,也定然會是幫中棟梁,幫主或是未來的龍頭之位,定然有他壹個。
郭巖向他說道:“師父早已知道弟子的心意,丐幫的未來繼承人,只能是頂天立地的蓋世豪傑,弟子此去,唯有兩種結果,或是死於不知名之地,或是藝成歸來,為丐幫帶回壹個無可爭議的繼承人”。
和溫暖中成長的同類不同,那些歷經風雨的花,在富貴之後,有勇氣再壹次踏步走入風雨之中。
在師父所傳的掌法基礎上,他註定不會比師弟取得更大的成就,這是郭巖在屢次敗北之後得到的認知,於是郭巖離開丐幫,隱姓更名,靜坐於山崖邊上,無論風雨,靜思而不動。
師父說過早年與“不老僧”偶遇之事,在郭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若自己能將這二十八式降龍掌更加簡化,是不是就能超越師父,稱為丐幫當之無愧的接班人?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腦中都是降龍掌法的影子。半年過去了,刻意的簡化絲毫沒有進展,強說成了二十七式、二十六式降龍掌是可以,但是招式的減少,並沒有帶來威力上真正的突破又有何意義?郭巖似乎被自己逼進了壹個死胡同。
既然無法簡化,就將它們全部打亂!但那些大腦中揮之不去的影子,早已深深的刻入郭巖心中,打亂又談何容易。
他把天下各家武學掌法優劣,各家各派的武功招式在腦中壹壹拆解,打亂拆散成為肢體的每個動作,他用頑強的毅力讓自己把師父教導的,降龍掌的壹招壹式為何如此施展的脈絡盡數忘記。從入幫起修煉丐幫掌法已經有九年,每個日夜,他用比沈眠風和尹放多許多的時間來記下的那些降龍掌的每招每式,用了七個月時間,他讓自己怎麽想也想不起什麽是少林拳,什麽是飄花手,什麽是天殘指,什麽是降龍掌。
那些曾經拼了命也要追尋的人和事,要拼了命的再把它們忘記,經歷過的人會知道有多麽困難和痛苦。
而郭巖所經歷的更難,他每忘記壹招,都會想起自己學習這些招式的下的那些苦工,那些師父和師娘為了教會他降龍掌的精髓所做的事。
郭巖經歷的也更痛苦,他忘了那壹招之後,再也想不起,他不知道師父和師娘花在他身上的這些心血,最後是不是會白費,他會變成壹個廢人麽?
時刻體驗著這些難事和痛苦的懷疑,他把自己重新變成了壹個忘記如何施展招式,忘記如何施展降龍掌的人。
那壹刻,他知道,未來的路,這天下再沒人能告訴他如何走。
他沒有天賦,但他有毅力,他學不會那麽多門掌法,但能專註壹事。
什麽是龍,什麽是降龍掌,他忘記了招式,還記得那些抹不去的名字,記得那些掌法張狂霸道的氣息,他曾經最喜歡那些道氣息,他沿著拳腳隨意比劃,尋找降龍掌所應有的氣魄。
龍曾戰於野,他在靜寂無人的廣闊大地上奔馳。
龍從海上來,他走入海中,肆意揮掌,讓海水沖刷身軀,任海潮推動,又執著地走回原地。
龍布雨行雲、動靜生雷,他風雨無阻,坐海觀瀾,看天際雷鳴,震耳欲聾。
郭巖如此參悟兩載,第壹年中,偶有靈感,得掌法壹套靈動如風,第二年初又得腿法壹套倏忽來去,其間更得多式妙招,但郭巖斷定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招式,領悟之後,略想,便再下苦功忘卻。
732年,郭巖練拳之時遇見風塵異人洪笑塵,洪笑塵在旁觀看郭巖練拳兩日,終於忍不住出手,與郭巖切磋,兩人切磋數月,偶爾盤膝交流心得,郭巖又得洪笑塵“遨遊步”與“撕風塵手”心得,而洪笑塵也對降龍掌法領悟頗深,分手之時,兩人約定,得自對方的武學心得只能傳授給親傳弟子。
733年,夏雨滂沱而下,郭巖於電閃雷鳴忽有大悟,他走入海中,運功揮拳,將無數曾經習練的招式壹壹打出,但許多又不是那些招式的樣子,它們已和郭巖激蕩的心意融為壹體,與原本招式已然似是而非。他在海中越走越深,逐漸已看不清海岸,只覺前所未有的壓力充斥著整個身體。他終於了解了真龍所應有的氣勢,自己的降龍掌應有的氣勢。
如此又過去了三年。亢龍有悔、神龍擺尾、見龍在田、鴻漸於陸、潛龍勿用、利涉大川、突如其來、震驚百裏、或躍在淵、雙龍取水、魚躍於淵、時乘六龍、密雲不雨、損則有孚、龍戰於野、履霜冰至、羝羊觸蕃……師父親傳的降龍掌法,已在這壹十七掌中用盡,意猶未盡的郭巖提氣踏地,從海中壹掌掌連續打出,身體在海水中恣意穿梭,而後竟從海躍出,仰天大笑。郭巖知道,這就是自己想要的降龍掌,他此刻擁有無以倫比的信心。
從此,有了降龍十八掌,有了十八掌中威力最大的壹式“飛龍在天”,這是壹個敢於忘記的好漢用了六年時間創出的壹招。後來藏經閣首座評價:“天下至剛”,若由“風火神龍”郭巖親自用出這壹招,天下英雄皆避,無人敢擋。
同年,郭巖回返丐幫,與幫中四大龍頭交手全勝。尹天賜見郭巖有此成就,頗感欣慰,更協助其重定降龍十八掌。之後沈眠風與尹放拱手認敗,此時丐幫繼承人實已內定。
735年,楓華谷之戰失利,幫主尹天賜失蹤,天下都以為新建立不久的丐幫經歷此大起大落,必將淪為砧板上肥肉。許多幫派意圖趁此蠶食丐幫所占領的地盤。壹年之內,江陵、長沙、五臺、洛陽各地丐幫分舵頻繁有被襲擊之時,丐幫保護的商旅也有數起被其他幫派接管之事發生。群龍無首的丐幫,這是正虛以為臨危受命的新幫主,而何人能勝任呢?
由於沈眠風失蹤,更有傳聞沈眠風背叛丐幫,陷害老幫主,尹天賜之子尹放與尹天賜的得意弟子郭巖成為了新任幫主的唯二人選。兩人都是人中龍鳳,各自在幫中的呼聲都很高,選擇其壹,必引起另壹部分人的不滿,若出現分化,則是為丐幫的分崩離析火上添油。此時,平日裏基本不參與幫務的幫主夫人康華真卻獻上了壹條妙計。
軒轅臺上,康華真將自己手中的玉竹杖作為信物,委托以鐵面無私、賞罰分明著稱的執法龍頭林誠將其藏於君山諸島之中,先將玉竹杖取回的便繼任幫主之位。尹放與郭巖各懷心思,同時出發了。
三星洲上,郭巖壹面尋找玉竹杖,壹面在思考,若是與師弟同時找到,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嗖——”壹個熟悉的身影掠過。“沈師弟?”郭巖的心中滿是疑惑,“師弟平安回來了?師父怎樣?楓華谷之戰中的叛徒是誰?”壹連串的問題湧入郭巖的腦海。爭幫主之位是大事,但師父的安危更是大事,郭巖顧不得其他,奮力追逐那個人影,壹晃眼就來到了羅漢山。
羅漢山中樹木茂盛地形復雜,郭巖不小心進入了猴群的領地,猴王大怒,率群猴攻之,郭巖怒喝壹聲,眾猴兒都嚇破了膽,四處逃竄,可惜之前追逐的人影卻消失了。
郭巖繼續在島上搜尋,發現了壹處山洞,決定進洞壹探。山洞洞口很窄,郭巖借助微弱的光線向前摸索,卻發現了玉竹杖!郭巖慎重的拿起插在山洞中的玉竹杖,自己多年來的努力,總算是沒有白費,但又想到壹心要繼承父業的尹師弟,心情十分復雜。
又在在羅漢山搜尋了壹陣黑衣人無果後,郭巖只好拿著玉竹杖回去復命,路上卻遇到了剛到羅漢山搜尋玉竹杖的尹放,壹時氣氛緊張。二人沈默了壹陣,卻是尹放先開了口:“恭喜師兄尋得玉竹杖,師兄本就是萬中無壹之才,武學造詣更是師弟所不及,新任幫主,實至名歸。”郭巖知道尹放此時的心情,但尹放能說出這樣的話,令郭巖覺得很是難得,自己當上了幫主,也絕不會虧待這位師弟,尋找師父下落,更是自己成為幫主後的頭等大事。
難道是沈師兄故意引我至此尋得玉竹杖?郭巖感到十分不解,但為了盡快穩定人心,郭巖從未對人提起過此行的際遇,只是暗暗地提醒自己,既然決定了繼承幫主之位,便要拯救丐幫於水火,並且將丐幫發揚光大,不負師父師娘與丐幫眾兄弟所托。
就這樣,二人同回軒轅臺復命,而當日,郭巖也在丐幫眾位長老和多位弟兄的見證下,成為丐幫的第二任幫主,玉竹杖,從此成為了歷任幫主的信物。之後玉竹杖易名為“打狗棒”又是後話。
此時丐幫原有的四位龍頭由於楓華谷的失利,只殘存了兩位,丐幫正值用人之際,郭巖剛繼位即邀客卿“只食半碗”蔣方文成為了新任掌缽龍頭,並提升已故龍頭蘇流生前的得力幹將詹毅為掌棒龍頭。
世人不知少年之名,只道因緣際會,得以以年少之身繼承幫主大位,是個名副其實的“危主”。但卻沒想過,臨危受命,本來就不是常人能做的事。郭巖繼任幫主,在丐幫中實乃是眾望所歸,而他也從未打算讓丐幫壹場大敗就此沈淪。
天下第壹大幫的名頭,在郭巖的心裏,從來不應是靠幫眾的人頭數堆起來的,是要靠壹拳壹掌打出來的,他的信仰是,拳頭勝於道理,他認定,若無武力為基石,空講道理,危急之時,只能任人魚肉。而拳頭掌握在丐幫這種講義氣,重恩情的幫派手裏,比掌握在別人手裏要好得多,更能讓窮苦的兄弟們得益。
“重大問題要得到解決,不能憑口才和其他所謂大門大派……要憑自己。”
“路要靠我們自己走出來。”
郭巖待安定幫內結構之後,詳查各地對丐幫落井下石的勢力,其中較大的兩教乃是剛打擊過丐幫和唐門的明教,和壹直與丐幫有矛盾的紅衣教,而更多趁火打劫如“大龍門”、“無暇幫”、“四霸門”之類的小幫小派還派遣人手四處宣揚丐幫幫主尹天賜失蹤,兩位龍頭戰死,貧弱不堪等消息。郭巖了解詳情之後,連施雷霆手段。
十壹月,尹放率丐幫滅長沙“大龍門”
十二月,蔣方文率人滅江陵無暇幫
736年初,丐幫傳功龍頭馬天忌滅揚州黑虎屠龍會;執法龍頭“冷面叟”林誠擊殺“四霸門”四位門主於鬧市之中,留名而去,四霸門潰散。
736年二月,郭巖親赴洛陽,單人匹馬,闖入紅衣教剛建立起不久的洛陽分舵,壹人連殺分舵舵主和分舵護法及數百名紅衣教眾,令紅衣教重新審視了這個剛經歷災難性打擊的年輕幫派。
736年三月,當年發誓不再與丐幫之人發生沖突的宮敖突然翻臉,認為沒有尹天賜的丐幫,對自己再無威脅,遂縱容手下不斷在丐幫各分舵附近搶奪利益,以報當年尹天賜大鬧白帝城之仇。後來,就連丐幫總舵所在的君山附近,水賊搶奪來往船只之事也時有發生。
郭巖得知後大怒,決定親赴白帝城,讓宮敖知道丐幫雖受重挫,但也絕非他人可以欺辱。此時的郭巖剛過而立之年,雖已闖出“風火神龍”的名號,但在宮敖眼裏,不過是尹天賜的壹個弟子,不足為患。不過宮敖還是十分謹慎,當郭巖到達白帝城時,宮敖加強了白帝城的守備,對郭巖先避而不戰,打算讓眾水賊輪番阻攔,好先消耗壹下郭巖體力。
郭巖走到白帝城前,看是如此情形,便飽提內元,大喝壹聲:“宮敖,可敢出來壹戰!”眾水賊聽此壹喝,無不心驚膽戰,無人敢上前。直到回過神來的白帝城大統領宮威下令,眾人才緩過勁來,沖向郭巖。白帝城的武衛,通常都是從十二水寨中挑選出來的精英,但無論何人在此觀戰,都只能用壹個詞來形容——螳臂當車。郭巖掌力渾厚,每出壹掌,便是壹片慘叫,而且壹掌比壹掌更剛猛。七掌之後,已是無人敢接。郭巖徑直走到白帝城大殿前,面如土色的宮敖也只好硬著頭皮走了出來。這七掌,還不是郭巖的全力,宮敖心中壹寒,不料尹天賜的徒弟已經到了如此的境界。
宮敖相貌奇醜,身長不過五尺,但自尊心卻極強,平日裏見幫眾都會身著黃金甲,頭戴面具,顯得高大威猛而神秘。見郭巖所向披靡,宮敖不得不親自應戰。
由於宮敖所煉之《尚水寶典》適合在水上作戰,宮敖且戰且走,打算將郭巖引至江中。而郭巖心思縝密,不過三招便看出了宮敖的打算,遂截斷宮敖去路,逼戰於白帝城中。此時的宮敖武學已有所成,但卻難敵郭巖雙掌,只覺得每次接招後都兩手發麻,漸漸氣息紊亂。而郭巖也不出殺招,因為他知道宮敖壹死,十二連環塢群龍無首,更是災禍。他決定讓宮敖、讓十二連環塢敗得心服口服。宮敖感到郭巖並未出全力,自己卻已難以招架,更是氣急,壹面全力迎戰,壹面打算使用陰險手段算計郭巖。
“看來妳還是不思悔改!”看破宮敖奸計,郭巖大喝壹聲,壹掌將宮敖打得丟盔卸甲,好不狼狽。
郭巖此舉,震懾了當時在白帝城中的十二連環塢眾人,更被他們口耳相傳,從此十二連環塢眾人對丐幫多了壹份敬畏,也不再敢在丐幫勢力附近明目張膽的為非作歹了。
四月,意氣風發的郭巖再上長安,約戰明教教主陸危樓,說道楓華谷之戰中,惜未曾交手,丐幫中伏,敗得無怨無悔,不過郭某如今執掌丐幫,更聽聞陸教主乾坤大挪移神妙無雙,便來在掌法上向陸教主請教壹二。
陸危樓此時閉關未出,明教便由左護法張戈接戰,四月初三,明教總壇之前,張戈被郭巖以“雙龍取水”連擊兩掌,不過七招,已重傷無力再戰;張戈好友大祭司阿爾古納憤而出言挑戰,被郭巖以神龍擺尾壹式擊飛,無力站起;當時的明教四大法王莫氏四兄弟面面相覷,單個上去都是有敗無勝,群起而攻卻是拉不下這個面子,最終右護法鐵翼出面認敗,約定陸危樓出關之後再戰,而明教吞並丐幫之地盤暫且退還丐幫。而後來在陸危樓閉關期間,當年離教的前任法王蕭沙卻以明教之名盜取山河社稷圖,此事對明教的形勢影響極重,陸危樓急於處理此事,便未曾上丐幫與郭巖壹戰。而光明寺之變後,明教退出中原,更是從此沒有了交手的機會。
丐幫連續出手,震動中原,郭巖行動果斷,又善於運籌,天下第壹大幫的名頭在他手裏竟然越來越大,漸漸超過了尹天賜任幫主之時。
郭巖繼任幫主後所做的另壹件大事,便是找尋師父尹天賜和師弟沈眠風的下落。
江湖傳聞,沈眠風背棄師門,在楓華谷之戰出賣丐幫,陷害恩師。尹放對此深信不疑,因為他早就發現沈師弟在不經意之間,會對父親流露出兇惡的眼光。郭巖則認為師兄弟三人從小壹起長大,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不應該將這欺師滅祖的大罪強加在沈師弟身上。郭巖壹面為沈眠風頂下各種不好的傳聞,穩定人心,壹面加派人手,尋找二人下落。
同年,沈眠風投奔惡人谷,欺師滅祖已成不爭的事實,這令郭巖痛心不已。然而尹天賜的下落還是不明。雖有有傳聞稱其被沈眠風帶入了惡人谷,但是惡人谷易守難攻,沒有確切的位置,壹時難以突破。在與尹放商議後,決定先在昆侖、惡人谷附近安排眼線,伺機而動。
尹天賜還任幫主之時,丐幫中曾出過壹件大事。建幫弘股之臣,江陵分舵舵主馮寬利益熏心,私下裏買田置地,娶妻養妾,還到處拈花惹草。有壹次他看上了壹家富戶的老婆,就羅織罪名,說富戶為富不仁,橫行鄉裏,竟派人在夜裏潛入家宅,殺了富戶,搶走了他的老婆。
此時有人站了出來,列舉馮寬十大罪狀,並要求按幫規處死馮寬。江陵分舵的幫中弟兄們對馮寬是敢怒不敢言,其親信更是揚言要除去這個不知死活、剛加入丐幫三天的無名之輩。出乎意料的是,此人僅壹掌便將嚴寬擊倒,更抽刀取下了馮寬的首級。這個人,就是司空仲平。
此事傳到尹天賜處,尹天賜雖覺得司空仲平做得合情卻不合理,遂將其杖責二十,提升為揚州分舵舵主。
馮寬原就是江陵壹代的乞丐頭子,入丐幫之前也曾做過壹些無賴之事。後來被尹天賜降服,洗心革面,忠心為其辦事。尹天賜也不計前嫌,讓他做了江陵分舵的舵主,可惜最後還是本性難改。司空仲平認為丐幫中此等人出身之人,大有人在。他們從小缺乏教養,凡事隨意而行。丐幫壯大了,他們的欲望必會慢慢顯現出來,而馮寬只是壹個開始。這些出身低微的幫眾不宜成為幫中的領導者。這樣的想法也在同樣是並非出身貧寒,乃是佩服丐幫和尹天賜的俠義而入幫的幫眾中蔓延開來。
這樣的想法令郭巖產生了危機感,壹方面是因為他乞丐的出身,更重要的是,若這樣的思想滋長下去,丐幫勢必會分成兩個派別——在中上層占據較大比例但人數較少的出身較好者,占據幫中人數絕大比例但多數是底層幫眾的出身卑微者。壹旦引起沖突,丐幫恐要迎來壹場前所未有的毀滅性的危機。
郭巖接過幫主之位後,壹方面重整丐幫聲威,懲治趁火打劫者,壹方面也在設法緩解這方面的矛盾。浩氣盟成立之初,郭巖順水推舟,將司空仲平推薦給了謝淵,但是他知道,這個矛盾或許在丐幫建幫之事早已留下,分派之勢他也只能盡力緩解……
浩氣盟的建立,目標直指惡人谷,郭巖對司空仲平的另壹受命,則是在隨浩氣盟攻打惡人谷時,設法從沈眠風那裏,找到老幫主的下落。
郭巖因為年少權重,性情狂放,卻經歷了壹件終身引以為恨之事,也讓他壹度改變心性,心智更為成熟,心懷更為遼遠,看淡了許多事,也將他的堅毅和霸烈深深埋在了心底。從此,過眼的性情之中多了壹種笑看人間,灑脫無勒的氣質,他的降龍掌也隨心而變,再上壹層樓。
此處暫且不提,詳情見郭巖之女郭珠的設定。
縱有憾,亦無愧此生。
後來,無論江湖人對郭巖的韌性、狂放、霸烈、義氣有何評價,他仍是五十萬幫眾的天下第壹大幫的幫主,他有個離經叛道的師父尹天賜,有個清凈如玉待他如子的師母康華真,身邊有著不是兄弟卻勝似親兄弟的師弟尹放,有著愛恨難分的紅顏知己喚晴,也有著壹生鐘情於他的小師妹尹小荷。
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妳的身邊如果有這麽多好兄弟好知己,妳會珍惜他們麽?
誰想欺負我的兄弟,就來接壹接我的降龍掌。
這就是郭巖,壹個堅定執著地相信可以用心誌和毅力打通壹切道路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