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愛搞小動作怎麽辦
孩子註意力不夠集中,也屬於正常的年齡特點.家長可以認真觀察壹下,孩子做什麽事件能夠集中較長的時間,這件事必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歡的,所以可以從孩子感興趣的事件下手,從每壹件小事上讓他能夠堅持下來,遇到有些不完全能吸引他註意力的事件時,壹定要在他的身邊不停的鼓勵,堅持到底,然後加上合適的表揚,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小小喜悅.另外孩子專心做某件事的時候,家長壹定不要輕易去打斷他.這是壹點小經驗,試試吧,只要家長和孩子壹起堅持,會有效果的.有些孩子很聰明,可是由於上課不專心聽講,說悄悄話,做小動作,在家寫作業時邊做作業邊玩,磨磨蹭蹭,做事情總是有始無終,註意力非常不集中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那麽怎樣培養孩子的註意力呢,我們認為父母及教師培養孩子的註意力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為孩子創造壹個良好的環境 孩子對自己的控制能力是比較差的,所以要想使幼兒集中註意地學習,就要排除各種可能分散孩子註意的因素,事先做好各種準備,讓孩子吃好、喝好、穿得適當。學習前也不要讓孩子玩新穎的玩具或有趣的遊戲,使孩子在平靜愉快的心情中開始學習。創造壹個安寧舒適的環境,是集中孩子註意的必要條件,孩子的學習環境力求單純固定。有條件的最好能讓孩子有壹個固定的學習地方,沒有條件的學習環境也要力求單純。孩子在學習時,如果大人走來走去,說這講那,甚至聽廣播、看電視,就會嚴重地分散孩子的註意力。所以,孩子學習時,家長也最好坐下來,看點書讀點報,或作壹些不惹孩子註意的事情。
2、適宜的教學內容是集中幼兒註意的條件 人的需要、興趣和經驗,直接影響人的註意。如果讓孩子學習的內容與他的需要無關,或是教的內容太深,超出他的經驗範圍,孩子不能理解,就不能吸引他的註意;如果內容太淺,也不能引起他的註意。只有那些“跳壹跳能夠到”的內容,才能引起孩子的註意。所以家長和老師要善於從紛雜的現實中,選擇孩子尚未掌握、但經過努力能理解的內容教給他,其註意自然會集中。還有,孩子坐下來剛學習時,家長和老師可以讓他們學習最感興趣後較容易的東西,待集中精力後,再學習其他東西,這樣效果會更好。
3、安排好學習、休息、活動的時間 家長和老師給孩子安排學習任務,時間不宜太長。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表明,5~7歲的兒童能夠集中註意力的時間為15分鐘。7~10歲兒童20分鐘,所以學習壹段時間後,應讓孩子放松或休息壹下。孩子疲勞了就讓他們動壹動,喝點水,吃點東西,切忌壹天到晚強迫兒童坐著壹動不動,越是這樣,兒童就越不專心。
4、明確目的能有效地集中幼兒的註意 如果在窗臺上種壹盆蒜,孩子不壹定會註意它。但如果大人對他說:“這些蒜不久會長出綠色的長長的葉子,妳要是看到它長出了綠芽,就趕緊來告訴我”這樣孩子就會經常註意它。如果這任務是對兩個以上孩子布置的,而且先發現者就是優勝者,或者還能得面小紅旗,那幼兒就會更經常的來察看這盆蒜。為什麽呢?因為註意是為任務服務的,任務越明確,對任務的理解越深刻,完成任務的願望越迫切,註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所以要想使幼兒的註意持久,就不能光要孩子做什麽,甚至強迫他做什麽。而要讓他知道為什麽要這樣做,講明意義,激發他做好這件事的願望。這樣任務明確,願望強烈,註意就能持久。如果孩子完成任務後還想再學,也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壹點,但壹定不能因為孩子情緒高,就無限增加,那會引起孩子厭倦、疲勞、失去學習的興趣,註意不集中,記憶效果也不好。要在孩子興趣正濃或剛開始降低時及時停止,使其留有余興,下次還願再學,這樣註意就能持久不衰。
5、遊戲是培養孩子註意力的好方式 在學校和家庭活動中,老師和家長要有意識的讓孩子做些集中註意力的遊戲,使孩子在濃厚的興趣中,養成專註的習慣。此外,孩子在玩遊戲時常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在其聚精會神時家長和老師切不可隨意打擾,幹涉,因為此時不斷的幹擾孩子,不僅會使孩子玩得不開心,而且不利於他養成做事專心致誌的習慣.
總之,盡早矯正低年級小學生上課做小動作的不良行為,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年齡越小,不良的學習行為發現得越早,也越容易糾正,形成的良好行為也越容易鞏固住。要做到不做小動作,得靠孩子多次反復實踐,必須有壹定的時間做保證。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加強指導,並進行及時檢查和督促。經過課內若幹時間的練習,孩子的小動作行為會漸漸減少,以至於最終自行消退。這樣,不僅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而且會使他們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