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升值

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升值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對策 摘要 人民幣匯率壹直面臨著巨大的升值壓力。從匯率變動對經濟影響的基本理論入手,根據中國人民幣匯率走勢,深入分析了人民幣升值原因;其次,論述了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最後,針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匯率升值 中國 經濟 影響 壹、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原因分析 (壹)經濟增長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無論從何種角度看,經濟增長狀況始終是決定壹國貨幣價值的根本因素。其原因在於:如果壹國經濟增長率較高,人們對宏觀經濟的良好運行狀態產生信心,外國投資者必然踴躍前往該國投資,從而引起該國國際收支資本項目的收入增加,該國貨幣需求旺盛,幣值自然上升。但也不能就說“經濟的高速增長會帶來貨幣升值,而經濟增長的停滯或衰退則會使貨幣貶值”。事實上,經濟增長對匯率的影響可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1)壹國經濟起飛階段,由於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的發展表現為粗放式經營,伴隨著經濟發展的是較高的通貨膨脹率,較高的通貨膨脹率使國內的壹般價格水平上升,從而本國的幣值下降,即匯率的上升。這與中國在1981—1994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的同時人民幣也跟著貶值的事實相符。 (2)壹國經濟較為成熟階段。當經濟增長較快時,產出必然增加較快,這就使它相對以前有更多的供給,包括更多的出口品的供給,而消費者的需求雖然隨著收入而增長,但凱恩斯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律表明,消費需求的增長趕不上產出供給的增長,故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供給相對消費的需求旺盛,從而對物價有向下的壓力。這就使得1995年開始人民幣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而出現升值壓力的原因所在。 (二)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儲備情況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外匯市場的形成與國際貿易和投資是分不開的,國際收支是壹國對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收支的總和。在浮動匯率制下,市場供求決定匯率的變動,因此國際收支逆差將引起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即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國際收支順差則引起外匯匯率下降。由於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經常項目差額和資本項目差額不僅是國際收支狀況的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外匯儲備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我們將選取經常項目差額和資本項目差額作為分析指標,揭示國際收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第壹,經常項目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隨著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經常項目順差近年來保持著較高的水平,這就潛在地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第二,資本項目對中國匯率的影響。壹國外匯儲備的減少意味著該國外匯市場上需求大於供給,本國貨幣有貶值壓力,儲備的增加則表明外匯市場上的供給大於需求,本國貨幣有升值的壓力,而通過分析發現資本項目和外匯儲備量有較高的相關性(0.65)。同時外匯占款的增多也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激增,對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以及通貨膨脹構成壹定的壓力。 (三)貨幣供應量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貨幣供應量大體上成正相關,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外投資者不但可以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更看好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因此,外商投資大幅增加。由於緊縮性的貨幣政策,人民幣資金相當緊張,外資進入又多,所以出現了明顯的外匯供大於求,造成人民幣升值趨勢。 (四)中外利率差異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利率政策是壹個國家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利率影響匯率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利率的相對高低會影響資本流動的方向就是其中壹個重要的方式,較高的利率水平會刺激國際資本流入,並減少本國的流出資金。從而影響國際貿易規模,使利率差異對匯率走勢的影響力不斷提高。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壹)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有利影響 匯率變動對經濟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有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壹是刺激進口增加,人民幣匯率升值,國外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比以前便宜,有利於降低進口成本;二是有利於改善吸引外資的環境,人民幣匯率升值,可使已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的利潤增加,從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使其進壹步追加投資或進行再投資;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中國的資本市場,間接投資比重將進壹步增加。三是有利於減輕外債還本付息壓力,人民幣匯率的上升,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從而在壹定程度上減輕了外債負擔。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 1.抑制出口增長人民幣匯率升值後,出口企業成本相應提高。在國際市場價格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利潤的下降將嚴重影響出口企業的積極性;如果出口企業為維持壹定利潤而提高價格,則會削弱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利於出口的持續擴大和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率的提高。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對中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傷害。 2.影響金融市場的穩定資本市場上活躍的多為國際遊資,這部分資金規模大、流動快、趨利性強,是造成金融市場動蕩的潛在因素。在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有待進壹步健全、金融市場發展相對滯後的情況下,大量短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的逐利行為、易引發貨幣和金融危機,將對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3.影響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由於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為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迫使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大量買進外匯,從而使以外匯占款的形式投放的基礎貨幣相應增加。從表面上來看,貨幣供應量在持續增長,但供應結構的差異卻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影響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4.增加就業壓力由於目前中國提供新增就業機會的主要是出口企業和外資企業,人民幣升值將抑制或打擊出口,最終將影響到就業。在當前中國就業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可能惡化就業形勢。 三、針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提出的對策建議 (壹)緩解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壓力 匯率升值的壓力來自於多個方面,而出口的快速增長、資本流入、外匯儲備迅速增加,都是重要影響因素。但是,當前中國經濟增長的對外貿易依存度很高,從對外貿易入手,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較為不易。不過,在中國的對外貿易夥伴中,對美順差最大,來自於美國的壓力也最大,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對外貿易地理結構來減輕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針對資本流入所帶來的壓力,在繼續鼓勵外資流入的同時,我們的企業可以適度考慮以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入他國市場。針對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所帶來的壓力,我們可以采取措施適當控制其增長速度。另外,也可以考慮推行QDII制度。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壹定程度上緩解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為漸進式調整人民幣匯率水平打下基礎。 (二)在全球化背景下權衡人民幣升值問題,適時調整匯率水平與匯率制度 從國際經驗來看,既然經濟大國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面臨匯率升值的內部壓力與外部壓力是不可避免的,而人民幣升值是大勢所趨,在人民幣未來的升值過程中,避免出現類似“廣場協議”那樣的大幅度匯率調整極為重要。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要簽訂類似“廣場協議”式的國際性文件。為此,要讓匯率始終能夠反映經濟基本面。我們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未來壹段時期內,對人民幣匯率適時作出適當的調整,使匯率水平既能真實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又能避免未來人民幣快速升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要認識到,成功地調整人民幣匯率政策,對於未來的宏觀經濟穩定、貿易品部門與非貿易品部門產業間的平衡發展以及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都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而這壹點,有待於政府采取果斷措施,消除升值預期。 (三)要綜合處理匯率升值影響物價水平所產生的問題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基於巨大的升值壓力,我們必須對其可能對物價水平的影響引起足夠的重視。我們要實事求是,具體深入地分析他國匯率波動的歷史教訓,才能真正有助於我們借鑒。匯率問題,涉及面甚多,在中國越來越多地參與各種國際交往的情況下,匯率變動牽壹發而動全身,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我們不能單從本幣的升值來看對物價和對整體經濟的影響,不能因為眼前出現的通貨膨脹趨勢而寄希望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短期通脹壓力。在短期內,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畢竟,通過人民幣對外升值來抑制通脹的短期作用也是有限的,但匯率升值對宏觀經濟所造成的影響是整體的,且宏觀經濟政策對物價的影響也會抵消本幣升值對通脹的抑制作用。所以說,要認真研究綜合處理匯率升值通過影響物價,進而影響經濟系統的問題,為未來人民幣升值後減輕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作好準備。 (四)其他減輕人民幣升值負面影響的對策 針對人民幣升值對出口貿易的不利影響,我們可以適時調整我們的貿易戰略,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作為出口企業來說,要努力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逐步改變原來低勞動力成本、低價格進入國際市場的做法。針對出現人民幣升值對物價水平下調的壓力,以及對總需求的負面影響,我們可以通過西部大開發的措施,擴大內需來解決。針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儲備風險,我們要深入研究未來世界主要貨幣的變動趨勢,根據我們進口規模,適時調整中國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和總量規模。針對人民幣升值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我們可以大力發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增加投資、融資渠道。 參考文獻 [1] 張鵬,張麗芬。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影響評價及績效評價[J].時代經貿,2006,(51)。 [2] 毛瑞萍。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企業資金運作和經濟發展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5)。 [3] 任曉東,安崗。人民幣升值及匯率制度改革對經濟的影響[D].經濟學論文,2008. [4] 曾茂生。淺析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動因[J].經濟師,2004,(2)。 [5] 朱浙壇。論人民幣升值預期及緩解升值壓力的思路[J].紹興 人民幣升值的國際背景與影響因素分析 隨著國家之間開放度的擴大,由於國家之間經常出現的貿易不平衡、債權債務不平衡、國際收支不平衡、投資不平衡等經濟發展不平衡,壹個國家的貨幣是升值還是貶值會面臨異常復雜的選擇。壹國的貨幣與別國貨幣的匯率不僅面臨新的變動,而且變動的方向還會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 比如,近幾年來歐美以及日本不斷施加影響和壓力,希望人民幣升值。主要理由是中國貿易的順差較大,外匯儲備較多,以及中國出口對這些國家就業的影響。但是,以上因素能否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充分理由?我持懷疑態度。就順差而言,由於中國國際貿易的順差主要是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占近60%),如果外資企業將利潤匯回國內,這種順差對中國並無多大的實際意義。我認為,通過促使人民幣升值來平衡國際貿易差額即減少中國的順差,不見得是好辦法。至於中國出口對美國就業的影響,這在壹定意義上其實是由國際產業分工變化的趨勢造成的,是外國資本看中了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主動將壹些傳統產業和加工工業轉移到中國來,實際上,到中國來投資的產業基本上是低端產業,與美國的中高端產業不構成真正的競爭。還有,對於過多的外匯儲備,也要作具體的分析。其實,在過多的外匯儲備中,順差所占的比重並不大。在外匯增加額中,有相當壹部分是國外資本的凈流入,其中包括壹些熱錢進入我國。這些,都花費了大量的人民幣。在這樣的情況下,借口外匯儲備增加,就要求人民幣升值,同樣沒有多少充分的理由。 進壹步的問題是,如果不能因為順差較大與過多的外匯儲備就要求人民幣升值,那麽目前人民幣升值的原因何在?我認為主要是國際上許多國家的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已經發生變化,要求我國人民幣必須在匯率上作相應的調整。在2006年以前,我們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在美元匯率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幣值卻保持不變,實際上就扭曲了人民幣的真正價值。現在,盡管我國實行人民幣匯率不再釘住單壹美元的政策,代之以實行壹攬子貨幣調節。但由於美國在我國對外經貿中占有較大權重,隨著美元幣值的變化,人民幣也應作相應的變化。因此,在若幹年內,人民幣有所升值是基本趨勢。 人民幣升值的策略原則 人民幣幣值與國際貨幣的差距,確實需要作相應的調整。但是,如果短期內調整的幅度過大,頻率過高,都會對出口、投資等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如果人民幣升值的幅度過大,出口企業壹下子難以適應和承受,對外貿易容易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假如人民幣升值對外商投資的成本增加太多或太快,也會挫傷利用外資的積極性。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和頻率過快,還會引起國際貨幣市場的混亂,加劇貨幣市場的投機現象。在具體的策略原則上,我認為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掌握人民幣升值的主動權。 2.保持人民幣幣值的基本穩定。人民幣升值太快,會引起財富在貨幣持有者之間出現不合理分配情況,影響到進出口企業的成本和效益發生劇烈變動,以至於產生不合理預期,導致貨幣市場出現混亂的情形,甚至引發通貨膨脹。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掌握好人民幣升值的節奏,拉長人民幣升值的時限,盡可能減少人民幣升值的陣痛。 3.控制投機現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來自貨幣市場的投機最為顯著。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投機,人民幣升值的效應會大打折扣。在這個問題上,有關管理部門應對人民幣在不同群體中的分布結構、人民幣的流向、流量、流速有宏觀把握,明確人民幣升值對不同利益群體的影響,協調好因人民幣升值而出現的利益矛盾。對海外流入的熱錢要加以跟蹤分析,盡可能讓投機企圖難以得逞。對利用人民幣升值制造謠言、囤積居奇、興風作浪擾亂市場的行為,依法打擊和嚴懲。 4.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人民幣在升值問題上被動與滯後,在相當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金融改革滯後的問題。金融改革主要的問題,壹是作為政府管理金融機構的職能轉變緩慢,對金融調控管理的效率和公平都沒有到位;二是國有及股份化的商業銀行改革進展遲緩,股份化改革也不夠徹底。由此導致國家對金融的過度集中,金融體系非常糟糕。國家辦的銀行多,地方辦的銀行少;官辦的銀行多,民有民營的銀行少。在金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的情形下,國外金融快速進入中國,國內金融改革卻處於被動狀態,市場對金融資源的配置功能沒有充分發揮,金融融入國際、與全球化接軌就成了很大問題。由此,人民幣升值的正面效應就有可能受到抑制,負面效應有可能不合理放大。 5.留有壹定的余地。人民幣升值不僅不能幅度過大、頻率過快,而且應留有余地。比如,按照目前的趨勢,倘若人民幣應該升值20%,我們也不壹定非升值20%不可。相反,可以在升值到15%左右的時候,停下來看壹看,觀察各方面的反映。因為,社會各方面對人民幣升值的要求也是動態的,在不同的時期,對人民幣升值會有不同的看法,不必要求人民幣升值壹定要準確到位。而且,我們也可以通過國內貨幣量供應的合理增長,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和壓力。也許,現在我們希望人民幣升值應達到20%,但過了若幹時期,對人民幣升值的希望就小於20%的水平。現在很多國人都很關心人民幣升值這個話題,但又不了解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的真正意圖何在,現在鄙人就此淺薄的發表壹下我的個人看法! 相信大家對80年代的“日本經濟衰退”和90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及“香港的香港金融保衛戰”吧!也許有人會說那是國際投機集團“美國索羅斯財團”搞的,但是,妳就沒有想過它背後難道就沒有美國*的支持了嗎?下面,我仔細分析壹下這些事件的前因後果妳就會明白了。 從1980開始的,特別在1990年至1995年,第壹名的美國和第二名的日本之間的GDP差距是多少?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壹半!這也是目前為止唯壹壹次其它國家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縮小到壹半的程度。日本人在歡呼:只要超過美國的GDP,日本就可以恢復“正常國家”了!美國人沒有吭聲。 按理說,日本還是美國的盟國,其經濟也是美國扶持起來的,美國也沒有分裂日本的必要(要分裂,二戰時就分裂了,也不用等到80-90年代)。美國也不可能對盟國日本使用“顛覆性煽動”,眼看著美國是阻擋不了日本經濟的發展前景的了!世界各國都在興奮的期待著日本GDP超過美國GDP的那個“歷史性時刻”!日本企業更加瘋狂,美國經濟的象征——洛克菲勒廣場被日本人買下了!美國的精神象征——好萊塢被日本人買了!美國人民的心情壹下子掉到了谷底。“世界第壹”就快保不住了!美國人民的榮耀感在急劇下滑,民間開始蔓延仇日情緒。 1980年,日本的GDP就快到美國的壹半了。有壹件事情在1985年發生了,1985年美國拉攏其它五國(7國集團)逼迫日本簽署了。以“行政手段”迫使日元升值。其實的壹個中心思想就是日本央行不得“過度”幹預外匯市場。日本當時手頭有充足的美元外匯儲備,如果日本央行幹預,日元升不了值。可惜呀,日本是被去了勢的太監。美國駐軍、政治滲透、連憲法都是美國人幫它度身定做的,想不簽廣場協議都不可能。 日本最後的結局大家也知道了。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至1988年初.美國要求日元升值。根據協議推高日元,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1986年5月時的1美元兌160日元。由於美國裏根*堅持認為日元升值仍不到位,通過口頭幹預等形式繼續推高日元。這樣,到1988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的匯率進壹步上升到1美元兌120日元,正好比廣場協議之前的匯率上升了壹倍。 美國人滿足了嗎?沒有。接著看下去,從1993年2月至1995年4月,當時克林頓*的財政部長貝茨明確表示,為了糾正日美貿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當時的日元匯率大致在1美元兌120日元左右,所以,根據美國*的誘導目標,日元行情很快上升到1美元兌100日元。以後,由於克林頓*對以汽車摩擦為核心的日美經濟關系采取比較嚴厲的態度。到了1995年4月,日元的匯率急升至1美元兌79日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 日元升值的後果是什麽?洛克菲勒廣場重新回到了美國人手中,通用汽車在這個廣場的壹賣壹買中凈賺4億美元!日資在艱難度日中大規模虧本退出美國。美國人民勝利了!成功的擊退了日本的經濟進攻!我們可以從事例中看看1995年之後,日本和美國的GDP之比重新拉開了距離,而且越來越大! 可能有些網友還是沒有明白,日元升值怎麽啦?跟我們的談論有什麽關系?日元升值,就是美國對日本的壹次經濟阻擊戰!成功的把日本20多年的發展財富大轉移到了美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