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感覺》這本書的讀後感300字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對於我個人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而我覺得自己現在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說,教給學生壹杯水,教師應該有壹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壹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因此,我認為,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咨詢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教學與咨詢中最大的樂趣。比知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把《登天的感覺》讀完,終於明白了嶽曉東老師的良苦用心,此書使我明白了真實的心理咨詢,懂得了為什麽心理咨詢能給人帶來登天的感覺。
《登天的感覺》是嶽曉東博士在哈佛大學作心理咨詢的壹本咨詢案例集。這本書精選了10個他在哈佛大學期間做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咨詢案例。從上大學選擇這個專業開始,我壹直對心理學這門學科懷著很濃厚的興趣,也讀了許多這方面的書籍,然而最近所讀的《登天的感覺》卻與以往的感受不同,以往的書籍理論性很強,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而嶽博士則利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了心理咨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雖然這本書的篇幅不長,但在10個案例裏卻已經涵蓋了心理咨詢許多方面,包括對人本療法,分析方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現實療法,格式塔療法,交叉療法等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主要流派及其方法的解釋。嶽博士將這些理論通過壹個個真實具體形象生動的案例巧妙的貫穿在壹起,使不同層次的讀者都能領會到心理咨詢神奇技巧的無窮魅力,帶給我飛翔雲端的感受——自我的成長,同時也帶來了更加深邃的思索。
書中每位來訪者都采用不同的咨詢方法,正反映人心理的復雜性,需要從不同視角去解決心理問題,就象壹個多棱鏡。每個獨壹無二的個體,無法復制的問題,需要咨詢師每次炮制不同的藥方,不能為經驗所拘,這既是對來訪者負責,又是對咨詢師自身負責。作者在咨詢的實踐中,也是經常用第三只眼和督導看自己,不斷增加修為,促進自身成長。
在我個人看來,心理咨詢是壹項使人開心和不斷成長的工作.使人開心是心理咨詢的前奏曲,而使人成長才是心理咨詢的主旋律。心理咨詢力圖使個人將不愉快的經歷當作自我成長的良機。它竭力使人們積極地看待個人所受的挫折與磨難,從危機中看到生機,從困難中看到希望。心理咨詢也在於幫助人學會辨證地看待生活當中的憂愁煩惱。但這壹切不是靠指教勸導得來的,而是靠啟發領悟獲得的。用馬斯洛的話來講,心理咨詢就是要使人獲得“高峰的體驗”!
在壹則幫助因室友自殺而萬分內疚的學生佳莎擺脫自責對她的精神折磨,並發現了壹段故事的案例中。嶽曉東老師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在咨詢的時候必須時刻保持客觀的態度,時刻註意自己咨詢的原則是要“助人自助”!我們在勸慰別人時,常常說“忘記過去吧”,“人應該向前看”,實際上卻是讓疙瘩永遠記在心裏,成了壹個“未完成情結”。相反,當我們可以讓那個人說出痛處,壹起找到根源時,便有了壹下子領悟的感覺,也就是“豁然開朗”之味。壹次次地堵上傷口,最後只會導致全面潰爛與爆發,而找到癥結和出口,卻會給人以舒暢與踏實的感受。當佳莎為了表姐的自殺而內疚時,她的父母只是壹味地讓她不要去想,卻成了她的隱痛,也幸好當她的室友自殺加深了她的內疚後,佳莎遇到了嶽曉東老師,能夠最終發現這兩起事件之間的關聯,釋放壹直郁積著的不良情緒。對於心理陰影,絕對不能抱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壹件看似只帶來微小漣漪的事件,不加以處理,終有壹天會爆發出來,掀起狂風大浪的。
很多事情,"知"與"做"是兩碼事,心理咨詢也是壹樣。學過心理咨詢的人壹般都知道:在咨詢中不是勸慰,不是給建議,不是幫忙做決定。但是很多人在咨詢過程中還是不自覺或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我想這是咨詢者比較容易犯的壹個錯誤,也是咨詢中較難處理的壹個問題。因為咨詢的原則是:不要給來訪者建議,不要幫來訪者作決定,但是實際上現在所謂的咨詢者可能會在自覺和不自覺中就已經幫助來訪者做了決定。
總之,我覺得這是壹本值得壹讀再讀的心理咨詢讀物,因為每讀壹次妳可能會有不同的體會,可能會有新的領悟。它告訴妳什麽才是真正的心理咨詢。壹個人的人生道路,很可能因為幾句話而改變!細數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其實都是心理問題。人生的幸福不是金錢名利的角逐,本來自於我們內心的平靜,天堂原本就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回想自己在這兩年的工作,在學生成長中也對他們進行過壹些心理引導和幫助,也有壹些成功的案例和學生明顯的變化,於是也曾暗暗自詡自己成績與驕傲。可是認真閱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自己的渺小和無知。教師不是上帝,不是救世主,不可以代替學生和家長做主,我們的工作應該是啟發引導,而不是勸說教訓。我想,這本書的閱讀與學習對我來說,將是壹個新的起點和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