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誌在千裏什麽壯心不已
完整詩句為:“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意為年老的千裏馬躺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能夠馳騁千裏。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出自東漢文學家、政治家曹操的《龜雖壽》。
原詩:
《龜雖壽》兩漢:曹操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釋義:
神龜雖能長壽,但也有死亡的時候。螣蛇盡管能乘霧飛行,終究也會死亡化為土灰。 年老的千裏馬躺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能夠馳騁千裏。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不會止息。
人的壽命長短,不只是由上天所決定的。只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啊,慶幸得很!就用詩歌來表達內心的誌向吧!
作者簡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壹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公元208年初他平定烏桓叛亂、消滅袁紹殘余勢力之後,南下征討荊、吳之前。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詩壹開頭便無限感慨。
賞析:
作者用神龜、騰蛇這兩個形象的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陳代謝是大自然的根本規律。這就等於告訴人們說,人雖壽夭有別,但最終都是要死的,表現了作者樸素的唯物辯證思想和無神論的觀念,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既然人總是要死的,那麽是不是可以對人生采取消極悲觀的態度呢?詩人認為這是不可以的。承認生命有限正是為了充分利用這有限的生命,建功樹業,有所作為。
接著詩人詩人緊承上意, 筆力遒勁,韻律沈雄,內蘊著壹股自強不息的豪邁氣概,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壯心不已”表達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積極進取精神,永遠樂觀奮發,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體驗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對健康的重要意義。
百度百科——龜雖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