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中學的石柱刻。。在線等。。
鐫刻六朝佳句?寓意高遠?
吳鳴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遊覽過桐城中學校園的人都知道這十六個字是桐城中學創辦人之壹方守敦先生在石刻柱上所書的六朝佳句,筆力遒勁,盤郁蒼古。現學校奠以石基,圍以欄柵,四周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每年京滬高官、江淮雅士來桐城中學遊覽,莫不景仰這座石刻柱,贊嘆方先生書法之神奇,嘆服方先生集此兩行六朝佳句寓意深遠。這兩行佳句究竟出自六朝何人之手呢?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這八個字是出自南朝梁時名士陶宏景《答謝中書》中。陶宏景字通明,今江蘇江寧縣人,宋末曾為諸王侍讀,梁初隱居不仕,梁武帝每有吉兇征討大事,常造訪征詢意見,人稱“山中宰相”。他寫給梁中書鴻臚謝征這封信,只有68個字:
“山川之美,古來***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方先生選此佳句,固然與桐中背負青山,面臨溪水的實景有關,同時也鼓勵學生學業上進,人品清純。桐中百年校慶,校友李樹琪題詞:“前十百年高峰入雲人才輩出;後千萬載清流見底桃李爭榮。”此公深得方先生書此佳句的旨趣。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這八個字是出自南朝梁丘遲寫給北魏將軍的《與陳伯之書》。丘遲字希範,今浙江湖州人,先仕南朝齊為殿中郎,後仕梁,曾任永嘉太守、司徒從事中郎。當時因為陳伯之原為南梁將軍,因聽信讒言投降北魏,丘遲秉承臨川王旨意,寫了這封勸陳伯之回歸故國的信。這封信寫得情文並茂,尤以第四段最為精彩。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望早勵良規,自求多福。“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把江南三月風光描寫得旖旎明媚,借以喚起陳伯之的懷國懷鄉之情。方先生借此佳句預祝桐中校園永遠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方先生矢誌襄助吳汝綸先生創辦桐城中學,兩次東渡日本考察學制,回國後又出任學堂副總監,並立石於校園,鐫刻六朝佳句於其上,可見他對桐城學子期望殷切,寓意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