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
壹、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壹節好課,都有壹個好的開始,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註意力集中起來,主動承擔學習任務,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對於農村學生而言,參與學習意識能力和自控學習能力差,學習興趣不高,其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激發和調動,所以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熟悉與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創設教學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壹座橋梁,把學生引入壹種與教學有關的情境過程。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撥動學生的思維之弦,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凝聚學生的註意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力。面對農村教育現狀,新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去創設有效的學習環境。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壹課時,我在網上精選了壹些精美剪紙,自己在課前事先剪好“喜蓮鴛鴦”、“富貴牡丹”圖案。以精美的造型和細致的工藝壹下子就把學生的註意力吸引住了。這時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心情,有的說“真漂亮”,有的說“這剪紙是怎麽剪得?”有的說“我也想剪壹個這樣漂亮的剪紙。”課堂氣氛壹下子活躍起來,接著我說:“這幅剪紙是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征剪出來的,妳們只要從這兩幅圖中發現軸對稱圖形的特征,總結出來,妳們就都能自己創造出壹幅漂亮的剪紙作品了。這兩幅圖有什麽特征,我們壹起來找找吧”學生聽完,也急著找出特征自己剪紙,這樣,學生就主動承擔了學習的任務,很快進入了主動探索的狀態。 二、自主探究發現新知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壹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中國有句古話:“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魚收益壹時,而授人以漁卻受益壹生。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註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學生“會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斯騰伯格的壹句名言:“我們堅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標是引導學生的思維”。科學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科學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關註學生的動手同時,更要關註學生的思維發展。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壹種學習方式。這是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壹。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牢固地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主體觀,以學生能力發展為重點的教育質量觀,以完善學生人格為目標的教育價值觀,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農村學生缺乏思維鍛煉,學習基礎差,教師應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把學生看做發展中的人、可發展的人,人人都有創造的潛能。努力改變原有的老師壹味的講學生壹味的聽而獲取知識的局面,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農村數學課堂教學就充滿探究的活力。我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壹課時,我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比例的項,讓他們自己計算兩內項和兩外項的和差積商從而自己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舍棄過多、過細的鋪墊,盡量對學生少壹些暗示、幹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壹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三、註重動手實踐操作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壹”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妳做了妳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這就大大壓制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我在講“觀察圖形”壹課時我就讓學生在課下自己用土豆或蘿蔔等家裏常見的蔬菜切成小正方體,在課上同學們擺出了不同形狀的物體,又從不同方位去觀察看到的是什麽圖形。這樣比單純教師的說效果要好。對於動作思維占優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四、合作交流探索創新合作學習方式是新壹輪課程改革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往互動來達成目標,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合作學習方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改變學生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讓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主動,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教師將從課堂獨裁者真正變成壹位合作者。對於農村教育教學而言,絕大部分教師把合作方式當成課堂教學中的壹種擺設,或者為了急於完成教學進度,合作還未深入,就草草收兵等等,使合作學習不能在課堂中有效的體現出來,為了實現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兩大目標,教師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體現教學的民主。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臺,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更好地鍛煉創新思維能力。在學生合作交流的時候我們要註意不能趨於形式,耍花樣,看似小組討論,實則大家閑聊。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參與討論,聆聽學生的見解。把探索落到實處。五、聯系生活解決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體驗學習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在體驗中思考,鍛煉思維,在思考中創造,培養、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當然,創設壹個愉悅的學習氛圍相當重要,可以減少學生對數學的畏懼感和枯燥感。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上思路暢通,熱情高漲,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體驗成功,會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教師應該深入到學生的心裏去,和他們壹起歷經知識獲取的過程,歷經企盼、等待、焦慮、興奮等心理體驗,與學生***同分享獲得知識的快樂,與孩子們***同體驗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