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的古詩詞
秋分的古詩詞如下:
1.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唐·杜甫《晚晴》
2.此夕又秋分。——宋·楊公遠《三用韻十首其壹》
3.秋分俱渡河。——南北朝·庾信《和侃法師三絕詩二》
4.秋分維何,天高氣清。——宋·程珌《壽皇子》
5.金氣秋分,風清露冷秋期半。——宋·謝逸《點絳唇·金氣秋分》
擴展知識:
秋分,通常指在陽歷9月22日或23日這壹天,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此時,地球正好處於赤道線的中間,晝夜等長,陰陽平衡。這壹天被視為秋季的中間點,因此得名“秋分”。
秋分的概念源自中國古老的二十四節氣。在春秋時期,古人已經能夠通過觀察太陽的位置變化來推算出四季的交替。在北半球,當太陽直射赤道線時,晝夜時間相等,陰陽平衡,氣溫適宜,物候成熟,所以秋分這個節氣應運而生。
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線,導致全球晝夜時間相等。這意味著在秋分這壹天,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時間都是12個小時。
秋分過後,北半球的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天氣變得涼爽宜人。此時的氣候適宜戶外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秋分是農作物收獲的季節。在秋季,許多作物如稻谷、玉米、小麥等都開始成熟收獲。因此,秋分也標誌著農業收獲的季節開始。
秋分是農作物收獲的季節,對於農民來說是壹個重要的時刻。此時,農作物已經成熟,需要盡快收割以避免損失。因此,秋分也是農民們忙碌的時候。
在中國的壹些地區,秋分有著壹些特別的飲食習俗。例如,在浙江壹帶會吃秋湯餅,以祈求平安和豐收;在廣東則有吃秋牛圖的習俗,用禾稈編成牛的形狀,放入鍋中蒸煮,以祈求五谷豐登。
秋分還是壹些民俗活動的好時機。例如,在中國臺灣地區會舉行祭祀活動慶祝豐收,稱為“秋收節”。此外,還有放風箏、賞紅葉等民俗活動。秋分的自然景觀也非常美麗。此時,氣溫適宜,景色宜人。在中國北方地區可以看到壹片金黃色的稻田和楓葉飄落的景象,南方則可以看到綠樹成蔭的景象。
總之,秋分是壹個重要的節氣和節日。它標誌著農作物收獲的季節開始,也是人們享受豐收、欣賞自然景觀和參加民俗活動的好時機。在秋分這個特殊的日子裏,人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