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意的4樣寫法
首先,我們對世界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態度和行為。因此,把感受到的敵意準確描述出來是很有必要的。
那麽,先來看看敵意的4樣寫法吧:
首先,有些敵意是與妳無關的。可能那個人天生就好鬥,他站在那兒臉上就寫了“敵意”二字。
這時候妳就可以用 bellicose(好鬥的)來形容他。詞根bell在拉丁語中就表示war(戰爭),後綴-ic表示“具有某種屬性”,而後綴-cose則表示 full of,like(喜歡、充滿)。
因此,這個詞拼起來就是“具有喜歡戰爭的屬性”,也就是好鬥的了。
而如果這個好鬥的人剛好還是個王侯將相,手握兵權可以發動戰爭的話,就可以用另壹個詞 belligerent(好戰的)來形容他了。
其實,不管是 bellicose還是belligerent,這都是對方的壹種屬性而已,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因此不必為這種敵意感到難過,面對這種人,單純不去惹就好了。
在bellicose和belligerent之外,還有壹種人,他們的敵意是具有侵略性的,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用來形容人好鬥有敵意的詞——aggressive。
這裏的前綴ag-,其實是 toward(前進)的意思,而詞根gred則是“go to(進去)”的意思,-ssive表示這個詞是個形容詞。
因此,連起來就是“往別人裏面前進的”。妳想啊,都前進到別人裏面了,侵犯了別人的領地了,那當然就是侵略性的啦。
面對這種aggressive的人,雖然知道他們的敵意並不是因為我們自己做錯了什麽,但還是要保護好自己,防止被侵犯的。
人好像對陌生人天然抱有壹種敵意,這種心態在我國被描述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在拉丁文中則被描述為 hostis。
這個詞既指陌生人 又指敵人,可想而知羅馬人對陌生人的敵意比我國先民們強太多了。
隨著語言的演變,hostile(敵視的)這個詞就出現了,它表示壹種對陌生人的本能的警惕與敵視。
因此,當妳用hostile來描述妳遇到的敵意時,妳需要知道,這種敵意依然與妳無關,妳沒有做錯什麽。
妳被敵視,僅僅因為不熟悉,以後如果有機會熟悉了也就好了。要是沒有機會熟悉的話就更好了,誰會在意壹個不會變得熟悉的陌生人的敵意呢?
who cares?
最後壹種敵意終於與我們自己有關了,但同樣不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什麽,而是因為妳太優秀。
想象壹下以下兩個場景:
1.妳本來是班上最靚的仔,長得好,學習又棒。
但今天突然來了壹個長得比妳好,學習還比妳棒,各方面都比妳強壹點點的人,他的到來會在妳心裏激起怎樣的情感呢?
2.某天妳看到妳男/女朋友身邊有壹個比妳好看又談吐優雅開著豪車的同性,妳心裏會燃起怎樣的火苗呢?
如果妳回憶起來了這種感覺,又覺得這種敵意和前面講的三組單詞都不太壹樣的話,antagonistic就是專門為妳準備的啦。
看到結尾的-ic,是不是覺得他鄉遇故知呢?沒錯,這和bellicose中的-ic是同壹個意思,都表示“具有某種屬性”。
而前面的ant-其實是anti-,反對、反抗的意思。agonist來自agonize,表示extremely struggle(極度掙紮)。
三個部分連起來,就是“在極度掙紮中的反抗”,怎麽樣?是不是描述出了那種班裏尖子生地位受到轉學來得學霸威脅的感覺了呢?
因此,這種敵意雖然與妳有關,但卻是因為妳太優秀了,讓別人受到了威脅了而產生的。並不因為妳做錯了什麽。
面對這種敵意,其實挺無奈的。畢竟,因為我不夠好而敵視我我還能加把勁努力做好。
但因為我太優秀而敵視我,我能有什麽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