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撚軍起義的撚軍領袖

撚軍起義的撚軍領袖

張樂行

(?~1863),又名張洛行,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渦陽縣張老家)人,撚軍前期首領。出生於地主豪紳家庭,1852年,皖北饑荒嚴重,張樂行與龔得樹等率撚眾萬余人起義,在蘇魯豫皖交界廣大地區活動,聲勢迅速擴大,各地撚眾紛紛起義響應。1855年秋,各路撚軍首領雲集雉河集(今安徽渦陽縣),成立聯盟,推張樂行為盟主,號稱大漢永王。組成撚軍,建立黃、紅、藍、白、黑五旗軍制,擴大隊伍,積極活動。1857年,張樂行率撚軍與太平天國陳玉成、李秀成部隊會師,被封為成天義,任征北主將,後改封沃王。與太平軍並肩戰鬥,使清政府大為恐慌,先後派勝保、袁甲三等人鎮壓撚軍。1863年,僧格林沁圍攻雉河集,撚軍遭受重大損失,張樂行在渦陽義門遇害。

張宗禹(?~?)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渦陽縣張老家)人,西撚軍領袖。初隨叔父、大漢盟主張樂行參加撚軍起義。後轉戰蘇豫陜鄂皖,受太平天國梁王封。1864年與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整編撚軍,以騎兵為主,步兵配合,流動作戰。1865年殲滅清科爾沁王僧格林沁部,並粉碎湘軍曾國藩的封鎖。1866年從河南率西撚軍入陜,聯合回民軍。1867年元月於西安灞橋大敗清軍,12月為援助遵王賴文光所率東撚軍從陜北南下,經山西至直隸,逼天津,南下山東,被清軍包圍。次年8月轉戰至駭河邊,下落不明。

賴文光(1827年~1868年),廣西人(《賴文光自述》稱“生長粵西”,此處“粵西”不可理解為廣東西部,因為直到近代之前,“粵”壹字泛指嶺南,“粵東”為廣東,“粵西”為廣西。民國後“粵”的地理概念才特指廣東省),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市),是洪秀全妻弟,太平天國將領,封遵王。1864年天京失陷後,賴文光把本部太平軍與撚軍合並,成為撚軍首領之壹,後來撚軍壹分為二,賴文光成為東撚軍首領,1868年兵敗被清軍俘殺,佩劍仍保存在今天南京太平天國史料館。

侯士維(?~1858),又名士維、世維、世偉,安徽亳州吳橋寺集(今渦陽)人,撚軍紅旗總旗主。侯家親族居侯老郢、侯菜園、吳橋寺壹帶,號稱“九裏十八侯”。士偉為人耿直,不阿權貴。道光末年,因歲歉年荒,侯士偉常約人販運私鹽。鹹豐六年正月,各路撚軍在雉河集會盟,建立五旗軍制。侯士偉受命為紅旗總旗主。紅旗是撚軍五旗中人數最少的壹旗,常與張樂行黃旗***同行動,聯合作戰,故有“黃、紅不分家”之說。鹹豐七年,張樂行率撚軍赴淮南與太平軍聯合抗清。侯士偉留在雉河集,與黃旗張敏行部聯合。紅旗與黃旗曾與李成、趙浩然等遠征山東等地,並協助張敏行部經營澮北諸圩。鹹豐八年,侯士偉為借款及壹頭毛驢走失之事,與堂兄侯士忠矛盾激化,加之早有前仇,侯士偉決計報復。張敏行(張樂行胞兄)部下張正江是黃旗旗主,與張敏行父子、侯士偉關系密切。壹日,張敏行子張瑨威逼張正江侍從張老二,以張正江名義,邀侯士偉至張正江部駐地張寨議事。侯士偉深信不疑,率幾名隨從至張寨。隨從立被張瑨部誘禁門外。侯士偉見事有異,逃至二門過道,被侯士忠之子侯布標壹槍刺死。不久,侯士偉之子侯山也被殺於瓜地。張、侯兩家的仇殺,使紅旗內部嚴重不和,遂分裂成兩部分,傾向侯士偉的將士投在黃旗旗主張正江部,另壹部分由侯布標率領並入張敏行部。侯士偉事件,使張樂行本部親軍的戰鬥力大為削弱,以致後來不能單獨禦敵,而被清軍擊破。

龔得樹(?-1861),又名龔得。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渦陽)人,撚軍白旗將領,太平天國追封勇王。1853年與張樂行在雉河集起義後,領白旗軍,與陳玉成、李秀成等聯合作戰,於皖、鄂邊境屢破清軍。1861年春,與陳玉成聯軍十余萬人,自桐城經霍山,進入湖北境內。攻擊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部之後。3月14日,聯軍五萬多人在羅田松子關與清軍成大吉部作戰時,他騎馬直沖,被成大吉部參將王名滔從左側橫截,後中炮犧牲。

孫葵心(?~1861),安徽蒙城南鄉江集江家坡(今利辛)人,撚軍白旗鑲邊旗主。孫葵心家貧,僅母子2 人,衣食難全,以乞貸補之。喜習武,好結交,任俠仗義。鹹豐初年,亳、蒙、宿、永等地饑民紛紛起義結撚,孫葵心於眾興店(今孫集)集結饑民向財主借糧,不料被團練誘捕,在解往亳州途中,被撚頭龔得樹、劉玉淵搭救,自此橫下造反之心,串聯家鄉貧民數百人,於楚店集豎起“殺富濟貧”大旗。清鹹豐五年(1855 年),各路撚軍齊集雉河集(今渦陽縣城),公推張樂行為“大漢盟主”,建立五旗軍制。孫葵心為白旗鑲邊旗主。鹹豐六年,清軍攻占雉河集,孫葵心隨張樂行南下,渡淮作戰,攻取三河尖。鹹豐七年三月三日,圍攻霍邱,與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陳玉成會師於霍邱城外,接受其領導。是年十月,張樂行困守正陽關,孫葵心與龔得樹、李昭壽增援,張樂行得以突圍到六安。鹹豐八年六月,北上攻打懷遠、定遠,掃蕩江淮清兵,屢建戰功。後受清軍和苗沛霖包圍,突圍後與張樂行發生分歧,回淮北自成壹軍,與黑旗主劉玉淵聯合作戰。九月,孫葵心與劉玉淵、劉天福等人率部入山東,破曹縣、武城。鹹豐九年三月,孫葵心、劉天福等轉戰於豫南郾城、舞陽,於北舞渡大敗清軍,擊斃南陽鎮總兵邱聯恩和山西參將福瑞。鹹豐十年三月,孫葵心與劉玉淵、江臺陵、劉天福等於河南省太康、柘城邊境的馬埠,大戰清軍,斬清川北總兵王鳳祥、荊子關副將王長慶。後回雉河集,再轉戰淮南。是年夏,聯軍討伐李昭壽,攻克來安,歸途中被袁甲三困於定遠。九月二十六日,由太平軍解救,再南下支援安慶太平軍。鹹豐十壹年九月,安慶失守,孫葵心部敗於掛車河,走廬州,駐軍大蜀山(在今合肥西郊)遇刺身亡。

蘇天福(?-1863) 壹作添福。河南永城人,撚軍黑旗旗主。曾做過販羊、賣油生意。開過粉坊,是貧苦農民兼小商販。1853年太平天國北伐軍打到河南,他結撚聚義,占據永城。1854年在安徽亳州與張樂行組成撚軍,舉行撚黨起義,控制了淮北地區的廣大農村和城鎮。曾在夏邑擊敗河南團練大臣徐廣縉,在歸德(今商丘)城包圍了以祝為首的團練。1855年各路撚軍齊集雉河集,舉行會議,他被推為五大旗頭領之壹,任黑旗總目,稱“順天王”。次年雉河集失守,隨張樂行率部南下,活動於正陽關、三河尖壹帶,1857年接受太平天國領導,被封為“立天候”。1861年隨部北歸雉河集。1863年雉河集再度失守,與張樂行同清軍僧格林沁部決戰,失敗後,被殺害於亳州義門集附近的周家營。 牛宏升(?──1867),即牛洛紅。安徽亳州曹市集(今渦陽)人。撚軍起義初,曾率撚軍與苗沛霖團練作戰。1863年初期撚軍起義失敗後,和任化邦、張宗禹、李蘊泰等率部出走鄂豫皖邊區,與西北太平軍陳得才、賴文光等部聯合作戰,成為後期撚軍勁旅。1864年後,以軍功被太平天國封為荊王。1866年撚軍在河南許州分軍為二,他留在東撚軍中,與賴文光等轉戰於華中各省。敵人曾拘捕其母,下潁州獄中,使人招降,他堅決拒絕。1867年11月,在山東日照境內與清軍大戰時陣亡。

任柱(?-1867年),字化邦,安徽蒙城人,太平天國與東撚軍將領,賴文光封任為魯王。 1864年天京失陷後,賴文光把本部太平軍北上與撚軍合並;日後撚軍壹分為二,與賴文光成為東撚軍首領。1864年4月,與張宗禹等領導撚軍轉戰於豫南等地,與太平軍湖北突圍北上、最後大王“遵王”賴文光會師,尊賴文光為領袖,任為東撚軍副。 1865年任柱後轉戰山東,5月18日在曹州(今山東菏澤)高樓寨之戰(今高莊集)殲滅僧格林沁王爺軍7000兵,京師震動。 後又至湖北,於1867年正月十五日安陸(今湖北京山)尹隆河戰役大敗湘軍淮軍。 1867年11月19日撚軍南攻(目標為蘇州)在江蘇贛榆遭遇清軍,清軍將領周盛波重傷,劉銘傳也即將戰敗被俘虜時,任化邦勝利在望時卻被部下潘貴升殺害。據說李鴻章在戰場上 ,持望遠鏡瞭望任化邦戰技,還邊贊美任化邦說[此人可統帥十萬馬兵之戰將!][若肯為我所統帥,是大清鴻福也!] 不料卻被身旁劉銘傳聽到李所言,劉遂誓斬任。

張禹爵(?-1868) ,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渦陽縣張老家)人。本名張五孩,張樂行侄。樂行殉難後,襲爵為太平天國“幼沃王”,是撚軍中最年輕的將領。1866年秋撚軍在河南許州(今許昌市)分軍時,他是西撚軍中僅次於張宗禹的將領。張宗禹“善謀”,他以“善戰”著稱。1867年西撚軍從陜西宜川(位延安市東南)壺口渡黃河,踏冰橋而過,他領隊首先搶渡黃河,焚毀對岸敵壘,進入山西。1868年3月在冀中饒陰(位河北省深縣東北)戰死。壹說是年6月西撚軍在直隸(今河北省)山東戰場上轉戰於馬夾河與徒駭河之間時為流彈所傷,不治而死。

李蘊泰(?──1868),即李允,安徽宿州西陽集人。撚軍藍旗首領。1857年,隨張樂行率撚軍出征淮南,次年為臨淮守將。1864年太平天國失敗後,率部和張宗禹聯合作戰,封衛(魏)王。1866年撚軍分軍時,留東撚軍中,助遵王賴文光流動作戰。1868年東撚軍覆滅於揚州,率數百人“曳布為橋”,搶渡運河西岸,由來安、天長,經盱眙而達五河,降於太平軍叛徒李昭壽,旋被安徽巡撫英翰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