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立春民間習俗有哪些

立春民間習俗有哪些

立春的習俗

1、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壹日進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迎春設春官,預告立春之時。然後祭句芒神,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古時祭祀完句芒神就由郡縣太守等象征性耕種,並打春牛,代表民間可以進行耕種了。

2、遊春(探春、遊行)

遊春是壹項流行於民間的祭祀遊行活動。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樣子走在隊伍前,由壹群人擡著巨大春牛形象,其他人打扮成牧童牽牛、大頭娃娃送春桃等各種象征春天的形象。這次遊春之後就是意味著可以開始踏青的信號,壹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候(立春那日遊春也叫探春)。

3、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餅,而南方則流行吃春卷。吃春餅和春卷,是人們對“壹年之計在於春”的美好祝福。值得壹提的是,立春這壹日,中國民間“咬春”的另外壹種食品是蘿蔔。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實其意義並不限於此,除解困外,蘿蔔還可以解酒、通氣,具有營養、健身、祛病等功效。

4、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較早,這種方式體現了人們對五谷豐登的美好期盼。因為,春牛在塑制時,往往要在肚子裏塞上五谷,當牛被打爛時,五谷就流了出來。人們歡笑著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倉中,預示倉滿糧足。壹些農村仍有“鞭春牛”的風俗。

立春民間習俗有哪些

祭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規矩,主春事。

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

浙江地區立春前壹日有迎春之舉。立春前壹日擡著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時又祭太歲。太歲為值歲之神,坐守當年,主管當年之休咎,因此民間也多祭之。迎神時多舉行有大班鼓吹、擡閣、地戲、秧歌、打牛等活動。從鄉村擡進城後,人們夾道聚觀,爭擲五谷,謂之看迎春。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其他地區則貼"春風得意"等年畫。廣州地區則在立春前後,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立春“鞭牛”體現期盼五谷豐登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後來壹直保存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壹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另外還有采茶祭春牛活動,湖北地區還舉行龜子報春活動。除了皇歷上有春牛圖外,各地年畫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圖,作為春節期間的吉祥圖。

浙江地區迎春牛有其特點。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畢,百姓壹擁而上,將春牛弄碎,搶春牛泥土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壹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就可以促進牛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