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父母靠“曬娃”月入15萬成“啃娃族”

父母靠“曬娃”月入15萬成“啃娃族”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壹個詞兒,叫“啃老”,指的是有些年輕人不思進取,整天遊手好閑,全指望父母給錢維持生活,這就叫“啃老”。不過現在,網上又出現了壹個由“啃老”引申出來的新詞兒,叫“啃娃”。

最近這個詞兒上熱搜了,簡單地說,所謂的“啃娃”,就是指壹些年輕的父母依靠自己的孩子掙錢。估計經常刷短視頻的朋友應該都在網上見到過,有些父母會在短視頻平臺上註冊壹個賬號,通過展示自己孩子的所謂過人之處來博人眼球,爭取將孩子打造成網紅,等粉絲多了之後呢,家長就開始在自己的賬號裏賣貨或通過其他商務合作進行流量變現,這種行為就被網友們稱為“啃娃”。

那麽,這些“啃娃”的短視頻都是什麽內容呢?這裏給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有2歲孩子當吃播的;有穿著尿不濕的萌娃下廚房做菜的;有5歲的小女孩拿著粉底、眼影奶聲奶氣地教成年人化妝的;還有的小孩竟然在視頻中談論“何為渣男”、“有錢人的煩惱”等成年人才會聊的話題。

據央視報道,在短視頻平臺上,類似這樣的“網紅兒童”賬號,粉絲量從幾萬到上千萬不等。粉絲多了之後,大量的廣告就會隨之而來。翻開這類賬號主頁仔細壹看,賬號下面往往都標註著壹句話,上面寫著“好物推薦”或“商務合作,請聯系xxx”。有運營兒童短視頻賬號的家長表示,他們靠“曬娃”就能月入15萬元。

難怪有些家長“啃娃”啃得很開心,您想想,在家對著孩子拍拍視頻發到網上,就能有這麽可觀的收入,還不用給孩子發工資,在哪兒能找到這麽好的營生啊!

但顯然,在忙著賺錢的同時,這些家長已經把孩子的 健康 和心理感受丟到了壹邊。對此,有專家表示,將孩子過早地推到鏡頭前,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腳本“賣萌”,過度暴露隱私,容易對兒童的身心產生壹定的負面影響,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焦慮、性格早熟,甚至價值觀的扭曲。

3歲女童被“吃播”成70斤 賬號被封禁

心理 健康 是壹方面,身體上的透支來得更直接,這壹點尤其體現在“吃播”視頻上。去年在網上很火的“吃播”小博主佩琪,不知大家是否還有印象,三歲的孩子長期做“吃播”,硬是被父母餵到了70斤,這樣的體重跟她的年紀顯然極不匹配。

壹開始,粉絲們只是覺得這個小寶寶真能吃啊,看著挺好玩的,後來,隨著佩琪的體重壹天天失控,體型幾乎到了“臃腫”的地步,粉絲們發現,她的父母依舊沒有讓孩子減重的想法,反而把更多的炸雞、薯條、蛋糕等各種高熱量食品讓佩琪吃。正常的家長都知道,飲食需要平衡,成年人都架不住這麽暴飲暴食,更何況壹個三歲的孩子呀。

為了拍視頻,佩琪被逼得吃了大量的食物,有時候吃壹頓飯會累得渾身大汗。甚至有壹次在直播當中,小佩琪對著媽媽用稚嫩的聲音反復央求說,“別弄了 別弄錯了”,可父母壹邊嘴上答應,壹邊還是把她剛吃空的盤子繼續加滿了菜。

如果說,是孩子自己貪吃,父母又不重視節制,還有理解的余地。但是,當孩子明確表示不想吃的時候,父母還在不停地“加餐”,這就讓人有些看不懂了。這不是把孩子當成了賺錢的工具,又是什麽呢?最終,在網友們的集體聲討下,相關視頻平臺對該賬號進行了封號處理。

小佩琪的遭遇告訴我們,用“吃播”來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展現孩子純真可愛的壹面,這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為了吸引流量,不惜犧牲孩子的 健康 ,那就大錯特錯了。真想問問這些“啃娃”的父母們,妳們有沒有想過,當某壹天孩子長大了,看到當初的這些視頻,看到那個曾經被過度消費、被當做賺錢工具的自己,真的不會怪罪妳們嗎?到那個時候,作為父母的妳們不覺得臉紅嗎?

文旅部:嚴禁借“網紅兒童”牟利

事實上,這已經不光是臉不臉紅的問題了,這些父母這麽做還涉嫌違法。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已明確規定,網絡直播服務提供者不得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直播發布者賬號註冊服務;最近,文化和 旅遊 部還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文化市場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嚴禁借“網紅兒童”牟利,嚴管嚴控未成年人參與網絡表演,對出現未成年人單獨出鏡或者由成年人攜帶出鏡超過壹定時長,且經核定為借助未成年人積累人氣、謀取利益的直播間或者短視頻賬號,依法予以嚴肅處理。

如果說,之前父母“啃娃”只是會被網友們譴責的家務事兒,那相關法律法規出臺之後,這種行為就變成了事關未成年人 健康 成長的 社會 事件了,同時也意味著,對相關網絡平臺的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臺要肩負起應有的 社會 責任,不能為了舍不得那點流量,就任憑這類視頻在網上傳播,對於壹些別有用心的賬號,平臺要及時進行封堵,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

“曬娃”不應變成“啃娃”!

這裏也要提醒廣大家長:平時在網上曬曬娃,分享壹下自家寶寶的 搞笑 日常,記錄孩子的成長故事,這都沒毛病,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為了經濟利益而推動孩子做網紅,或者是過度消費孩子的行為,這就有問題了。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卻讓孩子失去了最為寶貴的童真和童趣,背負了與年齡不相符的負擔,這不是作為父母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