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
母親之兄林
山禺愛憐,鼎力相助,撫養成材。弘治六年(1493年),鄭嶽得中進士
,授戶部主事,不久,改刑部主事。
鄭嶽在朝做官,三上三下,無不光明磊落,忠於國,忠於民,譜寫
了令人贊嘆的悲壯之曲,存之於世。
鄭嶽為人正直,不畏強暴,敢於鬥爭。在刑部主事時,他發現在東
廠辦案時,錦衣千戶張福恃勢越坐,淩駕於董天錫之上,不成體統。於
是就上疏批評皇親國戚,他說:“糾劾非鎮監職,而董讓行之;太常本
禮部屬,而崔誌端專之。內外效尤,益無忌憚。”對不倫不類的行為深
惡痛絕,無情揭露,本是朝中群臣之責,但弘治帝卻壹時昏庸,反而下
令把鄭嶽抓起來,關進監牢。由於鄭嶽眼光明銳,敢說出同僚們早就想
說的話,很得人心,所以,尚書周經、侍郎許進等前往疏救,弘治帝怕
事情越鬧越大,只好讓鄭嶽“贖杖還職”。不久,進升為員外郎。
湖廣地區社會矛盾尖銳,宗藩侵占民田,累奏不決,民怨鼎沸。弘
治帝重用鄭嶽,派遣他去那裏任僉事。鄭嶽壹到那裏,就著力處理多年
爭論不休的土地糾紛,把宗藩霸占之地歸還於民,終於緩和了社會矛盾
,安定了民心。荊嶽二州那時鬧饑荒,鄭嶽勸富民出粟,降低糧價銷售
,不得哄擡物價。與此同時,他還下令松弛河泊之禁,廣開謀生之路,
允許貧民從事水產業,不讓土豪劣紳胡作非為。湖廣是明代產糧區,每
年有輸糧遠衛之任務。面對災荒之年,鄭嶽當機立斷,改為以貨幣給衛
,留糧備賑,民才獲濟,終於度過荒年。據清乾隆《莆田縣誌·名臣傳
》記載,鄭嶽“設法賑活甚眾”。
正德初年,嶽正任廣西兵備副使。少數民族頭領岑猛留戀本地,不
願去福建做官,堅持在田州不走。鄭嶽深知尊重少數民族及其首領事關
重大,就上疏正德帝,“奏改近地,猛乃自效”。這既調動了少數民族
官員報效國家的積極性,又促進了漢和西南少數民族的友好關系。
後來,鄭嶽又出任江西按察使。因鄭嶽在那裏“振揚風紀”,有成
績,帝又讓他任該省左布政使。江西是野心家寧王宸濠的勢力範圍,歷
來針插不入,水潑不進,無法整治。鄭嶽來到那裏,寧王仍惡性難改,
“奪民田億萬計”,激起民憤,立寨自保。寧王要派兵鎮壓,鄭嶽壹經
發現,當即制止,結果結成了冤仇,後來終被寧王死黨陷害,“奪官為
民”,鄭嶽二次下馬。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丙子,寧王宸濠反……戊寅,陷南康
。己卯,陷九江。秋七月甲辰,帝自將討宸濠”。到次年十二月,宸濠
伏誅,冤案已明,正德帝又起用鄭嶽,讓他出任四川左布政使。鄭嶽以
母喪未終為由而沒有赴任。
嘉靖初,鄭嶽第三次上馬赴任,升右副都禦史,巡撫江西。所到之
處,“民擁道聚觀,手額相慶”,歡迎“鄭青天”久別重逢。兩月後,
又提拔任大理寺卿。時“大禮”未定,“嶽言若以兩考為嫌,第稱孝宗
廟號,毋稱伯考”,不聽,停嶽俸兩月,轉左侍郎。自此之後,鄭嶽日
子越來越不好過,只好乞休回莆,凡十五年病逝,享年七十二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