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延長縣經濟

延長縣經濟

延長縣經濟綜述

發展

2009年延長縣實現生產總值22312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1%,連續四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速度,居全市第10位,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33520萬元,增長6.5%,增速居全市第4位;第二產業增加值119530萬元,增長4.2%,增速居全市第11位;第三產業增加值70070萬元,增長22.9%,增速居全市第2位。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4.7%,24.1%和71.2%,分別拉動GDP增長3.1、1.2和16.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的比重由上年的14.5:66.9:18.6調整15.0:53.6:31.4,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總量偏小,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節能減排壓力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較困難。

2011年,延長縣實現生產總值29.2億元,占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5億元,占年計劃的100.8%,同比增長33.8%;地方財政收入2.82億元,占年計劃的100%,同比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億元,占年計劃的93%,同比增長1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680元,占年計劃的105.2%,同比增長20.5%;農民人均純收入5819元,占年計劃的116.8%,同比增長36.7%。人口自增率4.61‰,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65%。

201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3.1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9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90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632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29億元;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65%。

農業

延長縣地方特產:陜北佳米驢

延長縣屬陜北黃土高原梁峁丘陵溝壑區,土地資源豐富,光照充足,晝夜溫差懸殊,積溫有效性高,光合作用好,有利於農作物的幹物質和水果糖分的積累,適宜於小麥、玉米、糜谷、豆類、棉花、花生、煙葉、中藥材及果樹的生長,基本上是壹年壹熟,也有兩年三熟的。延長縣是古老的農業縣,農業的起源較早。

清代,延長農業已有固定的生產區域和壹定的產量,大部分集中在延河兩岸和縣城附近。乾隆《延長縣誌》載,延民以“農業為生計根本,而工商次之”。耕作粗放,方式簡單,產量極低。時農業生產耕具鏵小犁淺,入土不足三寸,下種時驅驢馱農家肥,無負擔者,計壹(四畝)不能受壹畝之糞,故苗淺獲薄,止石許。“旱唯盼雨,即近水可澆灌,不事灌溉”。

民國時期,農業較前略有進展,註意引水灌溉,改變生產條件。民國元年至十壹年(1911~1922),延長縣私人***修起自流灌溉渠11處,可澆地254畝。延長縣農業生產仍為畜力耕作,產量增長不大。

新中國建立後,興修農田水利,改革耕作制度,發展農業機械,推廣科學種田,使農業生產得到較大幅度的發展。1989年,農業總產值4988萬元(現價),糧食總產3425.1萬公斤,比1949年1245.5萬公斤增長1.75倍。農作物有糧食、棉花、油料、經濟作物。[9]

2009年,延長縣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加大主導產業開發力度,產業開發再上新臺階。延長縣蘋果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萬噸,較2008年增長17%。在以蘋果為主的農村主導產業的支撐下,延長縣農村經濟快速增長。延長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9866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5%,增速居全市第四位。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14.5%提升到15.02%。[8]

2011年延長縣種植28萬畝蘋果,3萬畝酥梨,7000座蔬菜大棚,8.13萬畝花椒,是陜西省優質蘋果基地縣。2011年蘋果實現產量20萬噸,產值6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6000元。延長縣生豬存欄8萬頭,建成沼氣9530口。

工業

延長縣礦產資源較豐富,已探明儲量較大的有石油、天然氣、煤炭、石灰石、石英砂、鐵礦石及矽酸鹽瓷土等。開發利用最早的礦產是石油和煤炭。石油、煤炭埋藏淺,儲存穩定,易開采,質量較好。石油為低硫—石蠟基原油,可加工生產出千余種產品,被稱為“液體金子”。延長石油的發現和利用始於漢代。光緒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在延長縣城西鉆成中國近代陸上第壹口石油井——延壹井,始有機械開采的石油工業。煤炭為三叠系延長群第五組(T3Y5)即瓦窯堡含煤組,煤質為中硫、中灰、低磷、高發熱量的3號氣煤,發熱值為6400千卡/公斤,是良好的動力及配焦用煤。據石馬科周圍出土墓瓦記載,清同治年間延長煤炭已被開發利用。石油、煤炭的開發利用,逐步改變了用禾稈柴草作燃料和靠進口石油、蠟燭照明的狀況,促進了陶瓷、冶金、磚瓦、水泥和手工業的興起及發展。

1937年延長成立紡織工業合作廠,組織婦女紡紗織布,到1939年已有140余人從事紡織,有織機25架,日可出布433米。除供應延長縣群眾外,大部分銷售陜甘寧邊區,解決部隊機關穿衣問題。

二三十年代,延長工業主要以手工業為主,有鐵木、磚瓦、皮麻、榨油、釀造、石工、石灰、首飾、染制等,分布城鄉。1940年,延長有粉房21處、酒坊1處、染坊7處、油坊5處、磨坊5處、磚瓦窯1處,鐵匠34人、銀匠3人、木匠53人、石匠34人、氈匠31人、錫匠1人、紡織4人(不包括紡織廠);固臨縣有粉房4處、染坊14處、油坊3處、磚瓦窯2處,鐵匠16人、銀匠7人、木匠40人、石匠20人、氈匠12人。由於時局不穩,手工業生產設備簡陋、工具落後、工藝簡單、規模小,產品質量低、銷路不暢,同行業相互競爭合並,作坊時多時少。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延長縣工業也不斷得到發展。1954年開始建立手工業合作社,1956年基本完成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手工業合作化,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關系。1957年延長縣手工業合作社發展到6個,工業總產值98.16萬元,比1950年凈增91.90萬元,增長15.6倍。

1958年“大躍進”運動中,興起“辦廠熱”,手工業社全部轉廠,建起石馬科鐵廠、喬家溝鐵廠,興辦煤炭、化肥、制糖、油料加工、造紙等工廠178個。由於忽視客觀條件,壹哄而起,鐵廠、紙廠、化肥廠均不景氣,陸續停辦,造成較大浪費。

1965年,延長縣有工業企業26個,工業總產值38.65萬元。“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工業生產受到較大破壞,鄉鎮企業大部分解體。1970年在大力創辦地方小工業高潮中曾興辦壹些企業,但因盲目興建,設備技術不過關,產品質量低劣無銷路,又紛紛下馬停產或合並。在動蕩的10年間,企業生產無秩序,不講成本,不搞核算,不增加積累,各項制度被廢除,企業、職工吃“大鍋飯”,工業生產在徘徊中發展。至1976年延長縣工業企業有32個,工業總產值189.46萬元。1978年延長縣有工業企業34個,工業總產值378.71萬元,比1976年增長99.88%。

中***十壹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撥亂反正,貫徹“工業三十條”,狠抓企業經營管理,擴大企業自主權,延長縣工業發展較快。先後籌建和恢復了成為延長縣兩大重點企業的延長縣卷煙廠和石油鉆采公司,縣政府對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對卷煙廠采取包死基數、超收返還的辦法,該廠與上海、延安卷煙廠橫向聯合,聘請30多位技術人員協助技改。1989年產量4萬多箱,產值1420.8萬元,產品稅800萬元,占縣財政收入壹半多。對石油鉆采公司采取舊井墊底,貸款起步,以油養油,滾動發展的辦法。該公司從勘探到采油等14個成套項目全能自行進行,1989年底原油產量達9050噸,上繳稅金27萬元,利潤203.26萬元。

1985年第二次工業普查時,延長縣有獨立核算的工業企業28個,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11個、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17個,職工人數達1187人;工業企業擁有全部資金1213.3萬元,固定資產凈值597.1萬元,工業企業總產值478.8萬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業總產值395萬元、集體所有制工業總產值83.8萬元。工業門類增多,初步形成石油、煤炭、機械、建材、電力、食品、縫紉、皮革等多種門類的工業體系。截至1989年底,延長縣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28個,其中全民所有制企業11個、集體所有制企業17個,職工人數1951人;工業總產值2132萬元,比1978年增長5.63倍,全員勞動生產率達11828元/人。

鄉鎮企業發展較快,已形成鄉辦、村辦、聯戶辦、戶辦的多層次經濟結構。至1989年底,延長縣***有鄉鎮企業1450個,其中鄉鎮辦企業36個、村辦企業108個、聯戶辦企業172個、戶辦企業1134個,從業人員4500人。完成產值1115萬元,工業總產值310萬元,稅利267.24萬元。

工業管理機構,清以前無考。民國前期,延長油礦隸屬陜西省建設廳,廳設事務所主管石油工業。1935年9月延長縣民主政府內設四科,負責生產兼管工業,後改為建設科僅管理企業登記、審批手續。1952年縣人民政府增設工商科主管工商業。1955年縣供銷社附設手工業聯社,次年手工業聯社分出,主管延長縣手工業合作企業。1957年初撤銷工商科,設立工業局主管國營工業。1961年工業局、交通局合並為工業交通局,主管工交生產。1965年手工業聯社撤銷,業務歸工交局。1969年工交局更名工業交通膃務站,1973年恢復原名。1979年新設社隊企業管理局,主管社隊企業和農村手工業。1983年,撤銷工業交通局,設立經濟委員會主管工交生產。1985年手工業合作社聯合社重新建立,縣經委將城關鎮所轄的3個二輕企業移交手工業聯社管理,1989年手工業聯社改為二輕工業局。[10]

2009年延長縣完成工業總產值15.1億元,按現價計算比上年增長20.3%。實現工業增加值11344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1154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3.7%;規模以下工業實現增加值190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較上年增長2.2%。建築業發展速度加快。2009年延長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090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6.7%。

2011年縣內有三個采油廠,年產能70萬噸。工業園區規劃為“壹園兩區”,西部能源化工園區建有20萬噸天然氣液化廠,十二五期間將建成投資過百億的延長能源化工項目。東部為農副產品物流加工園區,重點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現已形成萬噸果品貯藏能力。煤炭資源整合基本完成,年產能達到6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