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口氣讀懂英國最美的花園,斯托海德莊園
我們時常能夠在電腦桌面、風景畫冊中看到壹張這樣的圖片:前景壹座造型樸素的五孔橋,水系穿橋而過,橋後呈廣闊的湖面,遠處的小山上坐落著神廟,紅彤彤的樹葉和綠色的草坪相映成趣。
這張圖裏的園林就是被譽為英國最美的花園——斯托海德莊園。
但即便妳是園林專業的,也不壹定了解這座園林。因為中文網絡上除了這張意境雋永的圖片,我們很難再找到關於斯托海德系統的分析了。大多數園林學者也只把這座園林當做眾多自然風景園中的壹個罷了。
首先這座園林非常非常的大,足足有1072公頃。
這個面積意味著什麽呢?
我們之前講過的紐約中央公園面積是340公頃,頤和園的面積是297公頃。壹個斯托海德比兩者加起來還要大多。
而這樣體量的自然風景園在英國也是很少見的,我們對比自然風景園的代表斯陀園只有160公頃。
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面積也只有120公頃。
那麽這麽大的面積我們應該從何著眼呢?
斯托海德莊園大致分為了三個部分,別墅、花圃和園林。我們就先從別墅開始吧~
從別墅開始
不管多麽龐大的花園都得從建築開始,斯托海德也不例外。
1717年,銀行家亨利·霍爾壹世買下這片土地,拆除廢棄的老宅,請蘇格蘭建築師科倫·坎貝爾(ColenCampbell)設計了壹座帕拉第奧式別墅,這就是斯托海德莊園的前身。
自然風景園在英國的發展是伴隨著圈地運動、光榮革命和工業革命的,說起來比較復雜,我們下篇講“萬能布朗”的時候詳細給大家分析。
這裏妳只要簡單理解,通過圈地運動,英國資本家開始大量兼並佃農的農田和荒地,而霍爾壹世就是其中之壹。
這座建築的風格被叫做帕拉第奧式,這其實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壹種建築風格。大致就是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對稱美學,請註意對稱式嚴格貫穿室內和室外的。
壹個典型的帕拉第奧式別墅,從建築的外立面,到建築的內部的平面結構都是對稱的,這種風格我們會在講文藝復興園林時候詳細剖析。
所以霍爾壹世的曾孫理查德·霍爾爵士在擴建別墅時,也是嚴格遵循了對稱,他是位頗有藝術造詣的考古學家,他需要更多的空間容納自己的藏書和畫作,於是給住宅加建了完全對稱的兩翼。
建築兩翼的收藏室
這種建築風格帶來的就是視覺上的平衡與穩定。
配套的圍合花圃
在別墅旁邊有壹塊用圍墻圍合的墻內花園名叫walledgarden,這裏是壹塊精致的英式花園,同時也兼具培育植物的功能。
層層地圍墻內是壹塊塊精致的花境和溫室。由於網絡上這塊空間的圖片太少,我就用Google地圖的截圖代替了。
經典雋永的園林
我們下面來看看莊園的重點,園林部分。這部分並不是霍爾壹世設計的,住宅剛完工他就去世了,真正建造園林的是他的兒子,霍爾二世。就是下圖這位看上去就很富二代的公子哥。
18世紀早期,英格蘭的幾位大地主形成壹個叫“紳士造園家”的小圈子,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營造富於個性的風景園,表達對世界的希望和信念,寄托遊歷世界的幽思。
霍爾二世便是這樣壹位紳士造園家,他有個宏大願景:重建古典景觀。霍爾二世跟他的建築師亨利·弗利克洛弗特(HenryFlitcroft)壹起打造了斯托海德的花園。
整個歐洲自從15世紀文藝復興後,就始終有壹派鑒定的古典主義者,他們對於中世紀之前古希臘羅馬充滿了美好的想象,並且希望自己的衣食住行都能像古人壹樣,所以自打文藝復興開始,就有學者、考古學家和藝術家等組團到古希臘羅馬的遺跡中考古,順帶畫張畫。
所以在斯托海德時代,“復古”確實是壹種潮流,顯然霍爾二世也不能免俗,那麽他如何來構建這麽廣大的園林空間呢?
羅馬先祖歷險記
無疑希臘羅馬的神話是最好的載體。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神話史詩《埃涅伊德》就成了園林中串聯各個節點的主題。
這本書可比《伊利亞特》和《奧德賽》牛多了,這兩本在它面前就勉強算是民間故事,而《埃涅伊德》是歐洲文學史上的開山之作,文字風格優美,並且兼具故事性、歷史性和哲學思考。
很遺憾小螞哥不能在這篇斯托海德的文章裏面展開聊,但我用壹段話大致介紹它的故事。
整套書講的就是羅馬人的祖先埃涅伊德為了完成父親交給他的任務,少年埃涅阿斯離開母親維納斯,離開美麗的神界,帶著他的船隊踏上了充滿艱辛的人類之旅。在航行過程中,他遭遇了神後朱諾的阻撓,被風暴吹回大海,最終在迦太基登陸。
在人間,他遭遇了各種困難和挑戰,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母親的幫助,他最終成為了迦太基的統治者,並與人間公主拉維尼亞結婚的故事。
而追隨埃涅伊德壹路征戰的就是特洛伊人,就是我們熟悉的特洛伊木馬裏的故事。
埃涅阿斯的歷險其實就是圍繞地中海進行的,所以斯托海德花園剛開始營建的就是猶如地中海壹般的水面。
地中海凹凸不平的海岸線也為斯托海德增添了層次感。所以這個花園是以水為中心展開的,有了這片水,便能把人的視線引向對岸,吸引著人們不斷向前探索。
在他的設想中,“綠色應如繪畫中的陰影壹樣大片疊置在壹起:讓深色塊與淺色塊形成對比,並在深色塊裏撒上少許淺綠做點綴”。
而我們和埃涅阿斯的旅程就從湖東岸最先建造的花神廟開始。
花神廟TempleofFlora。
花神廟是供奉百花與春天女神的廟宇,卻有壹個陽剛的多立克式四柱門廊。
花神在羅馬神話中是壹個相對次要的人物,但卻是幾個生育女神之壹,象征了生命的開始和輪回。
遊人會發現門楣上的刻字:"Procul,OProculEste,Profani."這是壹句拉丁文,出自《埃涅阿斯》卷六,意思是“凡俗人,離遠些!”
理解這句話我們還是得回到故事:
埃涅阿斯遵照父親生前囑咐,去找女先知西比爾。西比爾預言他的前途還有許多考驗,但鼓勵他勇往直前。他請求入冥府去會見亡父;事關重大,他按女先知吩咐,舉行了隆重的祭禮,才開始冥界之行。
在冥府洞口,女先知大聲呼喊:“妳們這些凡俗人,離遠些,離遠些,從這片神聖的樹林裏走光。妳,埃涅阿斯,從劍鞘裏拔出妳的寶劍,開始上路,現在是妳拿出勇氣,顯示壹顆堅強的心的時候了。
霍爾刻下這句話,是請遊人端正態度,以恰當的精神進入他的花園。
原本在神廟前的水面附近還有花神和洞窟,現在僅剩洞窟部分了。
石窟Grotto
下壹站我們繞湖前行,轉至西岸,來到石窟。石窟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中很受歡迎,可消夏納涼,又給古雅的園子平添幾分野趣。
18世紀的遊人則會看到洞口還有個三角楣,上面也有銘刻:“Intusaquaedulcis,vivoquesediliasaxo,Nympharumdomus”。
這句同樣取自《埃涅阿斯紀》:疲憊的特洛伊人在非洲登陸,海灣入口處,高懸的峰巒下有個巖洞,洞內有甘泉和天然的石頭形成的座位,這是海仙們的洞府”。
果然,洞裏有個睡美人,是仿照著名古代大理石像“沈睡的阿裏阿德涅”雕的。
還有兩尊須發飄揚的河神像
從嶙峋的洞口向外望去,湖對岸的“橋”赫然處於視線中心。
如果妳是個18世紀的文藝青年,又剛好讀了《埃涅阿斯》,行到此處大約會生出壹種強烈的代入感——妳成了埃涅阿斯,他的旅行就是妳的旅行。
但遺憾的是此處之後,景點便不再有鐫刻的銘文了,我們只能從建築的名字和大致的位置推測壹番了。
哥特農舍gothiccottage
要明確的是,斯托海德並不是壹次性就建造好的,而是在幾個世紀中不斷地增減建築,全憑每壹任園主的喜好,所以在其中出現中世紀的建築是很正常的。離洞窟不遠就出現了壹個鄉建的農舍,典型的哥特造型。
神殿pantheon
幾年後,西岸建起了萬神廟,它是斯托海德花園最大的建築,摹仿羅馬萬神廟,但門廊改成了六柱式,兩側向外延伸,擋住了圓形的廟墻。
廟內擺滿古代神靈的大理石雕像,其中最為人稱道的是佛蘭德雕塑家裏斯布拉克(JohnMichaelRysbrack)創作的大力神。
伯靈頓勛爵建在奇斯威克的那座著名的帕拉第奧式住宅(ChiswickHouse)裏有壹尊帕拉第奧像,也出自這位雕塑家之手。大力神就是下圖最左邊這位。
請註意萬神殿前的水面有壹叢植物,這是專門為了遮擋神殿,讓遊人在遠處張望時萬神廟可以逐漸從樹後顯現出來,從而制造壹種驚喜感。
瀑布Cascade
過了萬神廟,我們順著水面堤壩前行,這裏水面被分割成了兩塊,而在小的這塊水體中就隱藏著壹條瀑布。
瀑布的四周還有壹些農業設施,想必在原來這裏是壹片村落風光。
石拱門RockArch
走過瀑布,眼前是壹道石拱門。
石拱門的靈感或許來自普桑的畫作《大力神的選擇》(此畫就掛在斯托海德莊園的畫廊裏);畫中,大力神站在拱門前,正猶豫該走哪條路——向上的美德之路還是向下的罪惡之路。
而實際我們面前也出現了兩條路,下圖虛線是上山的路,而藍線是下坡的路。
霍爾似是有意讓花園的訪客做出類似的選擇,要麽沿陡坡爬上去,要麽從拱門下穿過。
既然上山叫做美德之路,那我們壹定得上去才行,來到山坡也就到了整個斯托海德園林的高潮——阿波羅神廟。
阿波羅神廟TempleofApollo
我們爬到坡頂看到壹座鑲著太陽光芒花邊的圓形神廟矗立在山頂,這裏也是斯托海德園林中的制高點。
妳幾乎可以在園中的所有節點看到它的身影,就像太陽的身影無處不在。
站在此處俯瞰全園的風景,回想我們和埃涅阿斯壹路的歷程,這既是故事的結尾,也是我們遊覽的高潮。
草皮橋TurfBridge
這是我們旅程的最後壹站,壹座樸素的小橋。
正是有了這座橋,斯托海德的水景才更顯深邃,它的作用就相當於網師園中的引靜橋,拙政園中的小飛虹。讓橋兩側的景物都有了焦點。
霍爾二世在橋完工後立馬寫信給女兒,說到:妳壹直想讓我在通往果園的小路上建壹座五孔石橋,水從那裏漸行漸遠,直到隱沒在遠處的村莊。現在這座橋有了。它簡單且樸素。
這座橋的橋面也鋪上了草坪,和周圍環境融為壹體。
到此我們得斯托海德之旅就結束了。
其實這些景點並不是全部,我故意省略了壹些不重要的節點,比如中世紀的石塔、方尖碑和中世紀風格的教堂。
中世紀十字架塔
方尖碑
中世紀風格教堂
這些建築大多是在建築後期添加的,有些並不符合斯托海德的主題,其實在歷史上斯托海德還有中國傘亭,土耳其帳篷,隱士小屋等等,但後面都被刪去了,它們的加入斯托海德花園越來越像壹個風格雜糅的“大觀園”了。
歷史上的中國蘑菇亭
這也是自然風景園發展到後期的弊端,元素的濫用。但其實最初斯托海德只有兩座神廟(花神廟和萬神殿)和壹座石橋,這便是斯托海德最初的模樣。
建築的關系
斯托海德的規劃看上去很復雜,其實幾個主要建築已經把園林的骨架構建好了,並且這些建築之間形成三角形的對位關系。而在這些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阿波羅神廟。
尾聲
自然風景園能成為壹種園林類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通過巨大的園林營建改變了英國的地貌環境,無論是追求自然還是如畫的風景,都需要把荒地、村落等元素清除出視野,我們之所以覺得自然風景園好看,就是因為它純粹幹凈,看不見亂糟糟的農場和器械。如果在這種環境裏加上某些神話元素,那就真的非常具有沈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