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世界現代著名藝術家有哪些?

世界現代著名藝術家有哪些?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 簡介 法國著名雕塑家。他生於壹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壹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他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裏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遊意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紮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對於現代人來說,他是舊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的最後壹位雕刻家,又是新時期(現代主義時期)最初壹位雕刻家。他的壹只腳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內,另壹只腳卻已邁過現代派的門坎兒。可以說,羅丹用他在古典主義時期鍛煉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為傳統束縛的創造精神,為新時代打開了現代雕塑的大門;當年輕的藝術家們蜂擁而入向前跑去時,他卻已入衰邁之年,他走不動了。他的創作對歐洲近代雕塑的發展有較大影響。 羅丹的壹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壹生。但他始終以壹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壹切。羅丹壹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壹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壹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羅丹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他開創了壹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壹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沈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凡高 十九世紀偉大的藝術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簡稱凡高) 他是後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壹。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蘭南部尊得特壹個牧師家庭。他父親叫西奧多盧·凡·高是當地牧師。母親叫安娜·科尼莉亞,4年後,凡高的弟弟提奧出生,他是凡高壹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堅定的支持者與崇拜者。 小時候的凡高不愛學習,但他很有語言天賦。他會說英語,德語,法語,還會用它們寫信。再加上後來學習宗教時學的拉丁語和希臘語,還有母語荷蘭語,他總***會六種語言。這說明凡高是壹個很聰明的人,他不是個瘋子!這壹點必須澄清!請見《"瘋子"是不可以用來形容他的》壹文。 1861年凡高進入小學讀書。1869年,16歲的凡高在畫商文森特伯伯(與凡高同名,簡稱文森特伯伯的介紹下,進入巴黎古比爾公司(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壹手創建的。現在的經理是年輕的特斯蒂格先生。店裏出售繪畫作品和名畫復制品。凡高在那兒當店員。後因工作出色被轉到倫敦分店工作。凡高質樸,真誠,熱情的性格,使別人都很喜歡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壹片光明,因為他的伯伯是當時歐洲最大的畫商之壹,而他被認為是這位著名畫商的理想繼承人。 凡高在這段日子裏通過工作,學習了大量的藝術知識,也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凡高壹生都很愛讀書,從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這使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有了很高的藝術鑒賞力,這也為他日後成為壹位傑出的藝術家打下了基礎。他最喜歡的畫家是米勒,倫勃朗,布雷頓等人。 1871年,父親被調往海爾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爾沃特看望雙親,與在外地上學的弟弟提奧見面。8月,提奧前往海牙,凡高與弟弟度過了壹段愉快而難忘的日子。提奧走後,他們開始了長達壹生的書信來往。這650多封凡高寫給提奧的書信,是我們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資料。(請見本站凡高書信集) 1873年,提奧開始在古比爾公司布魯塞爾分店工作,與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倫敦向房東的女兒求婚失敗,受到了第壹次巨大打擊。心灰意冷的他對工作失去了熱情,顧客和同事都對他很有看法。終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爾公司解雇。 凡高通過報紙上的招聘廣告,求得了壹份老師的工作。1876年4月,他來到英國的海邊城鎮拉姆斯蓋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辦的學校當沒有薪水的見習教師。7月,學校遷往艾勒沃斯,但試用期過後凡高仍沒有領到工資。他開始另謀出路。這時,他有幸結識了當地的瓊斯牧師,並在牧師所辦的學校任助理教師,後來做起了助理牧師,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壹次傳教。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因為在倫敦失戀後,就已經投身了宗教,並成了壹名“宗教狂熱分子”。 12月,凡高回家過聖誕節。此後再沒有返回英國。具體原因不詳。 1877年,又是在文森特伯伯的幫助之下,凡高到多德雷赫特壹家書店當店員。但因為他全身心地投入了宗教,怠慢了工作,4個月後再次失去了工作。 1877年5月,經父親同意,他來到阿姆斯特丹,住在當時是荷蘭海軍司令的約翰伯伯家準備神學院的入學考試。凡高的舅舅是壹位德高望重的牧師,給他找來了最好的老師。但因為急於從事實際工作和痛恨晦澀的拉丁文和希臘文,他放棄了繼續學習。 1878年7月,又進入布魯塞爾傳教士學校學習,但還是沒有取得畢業任命書。 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時博裏那日礦區從事牧師工作。那是壹個如地獄壹般的地方,礦工們過著非人的生活,經常有瓦斯爆炸事故。為了給礦工們最大幫助,凡高與礦工們吃住在壹樣的破房子裏,並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給他們,後因工作過於“熱情”,形象過於“醜陋”,教會認為他損壞了牧師的形象,把他解雇了。但凡高的行為得到了礦工們的尊重,有些人把他看作壹位聖人。 再壹次被解雇後的凡高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義務從事傳教和救助工作。這時,他打算從事藝術了! 1880年10月,在朋友的推薦下,前往布魯塞爾邊學習邊創作。 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頓。他開始了繪畫的學習和創作,而他的家人和親戚已開始對他失望(其實壹直都很失望)。可是此時,凡高深埋心底的對藝術的熱情才剛剛開始燃燒。 在埃頓期間,他愛上了剛剛喪夫的表姐凱(就是曾幫助過凡高的牧師舅舅的女兒 ),他和凱很談得來,但當他提出要和她結婚時,又壹次被拒絕了!凱逃回了阿姆斯特丹。癡情的凡高到凱雙親的住處找她,但凱的父親拒絕了凡高的請求,凡高將壹只手放到點燃的蠟燭上,故意讓火燒自己,凱的父親最後不得不吹滅了蠟燭......凡高還是離開了。 又壹次遭到打擊的凡高來到海牙,他得到了已經很有名氣的畫家親戚安東·莫夫(又譯成毛威)的幫助,凡高在莫夫的指點下,繪畫技法進步很快。他還得到了海牙古比爾分店經理特斯蒂格的支持。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凡高曾拒絕莫夫的建議:畫石膏像。不過比較合理的說法是,因為凡高與*女西恩交往,才最終與莫夫和特斯蒂格絕交。他的生活又陷入了困境。他只能*弟弟提奧每月寄來的錢維持生活,而這種*弟弟養活的生活壹直持續到凡高自殺。 1882年2月,凡高結識了*女西恩並同她同居。出於對其悲慘生活的同情,凡高決定和西恩壹起過平靜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對他們的結合,甚至是提奧。他們最終還是分手了。 9月中旬,與西恩分手後的凡高,離開海牙前往荷蘭北部的德倫特,開始了幾個月的流浪與創作。 1883年底已30歲的凡高來到父母在紐南的新家。 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親去世。當年凡高完成了他的壹幅著名作品(所謂著名是後來人的評價,當時的凡高根本無人知曉)《吃土豆的人》。這個時期的凡高受到荷蘭畫派,倫勃朗等畫家的影響,畫面深沈,厚實,有極強的鄉土氣息。而喜歡畫農民壹方面是出於對勞動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導師----米勒的影響。 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衛普壹邊創作壹邊學習。他開始推崇盧本斯,還接觸了日本浮世繪。 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同住。提奧在當時已是小有名氣的畫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在弟弟的介紹下,凡高結識了保羅·高更、埃米爾·貝爾納、圖盧茲-勞特累克、卡米爾·畢沙羅、修拉等畫家。還結識了經營繪畫用品的唐基。這壹時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繪畫的影響,畫面變得明亮、清新,並運用了如點彩法等的壹些印象派技法。同時,他也開始了著名的自畫像的創作。 1888年初,35歲的凡高厭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來到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尋找它向往的燦爛的陽光和無垠的農田。他租下了"黃房子",準備建立“畫家之家”(又稱“南方畫室”)。他的創作真正進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間咖啡座-室外》《夜間咖啡座-室內》《收獲景象》《海濱漁船》就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提奧的資助生活。 在阿爾期間,凡高認識了郵遞員魯林,善良的魯林可能是凡高在阿爾唯壹的朋友。凡高還為他們壹家畫了很多肖像畫。 10月,高更來到阿爾與凡高同住,這是凡高夢寐以求的。他為了裝飾高更的屋子,打算畫壹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沒有完成。他對高更的感情很復雜。他很尊重高更,但他們因性格上的差異和藝術上的分歧經常爭吵。後來凡高因過度勞累,而變得時常精神失常。在壹次與高更爭吵後,他失去理智,企圖“刺殺”高更,高更跑開後,凡高回到“黃房子”,割下了右耳的壹部分獻給了壹個當地*女...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畫家之家”的宏偉計劃就此終結。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 1889年4月,提奧結婚了。 5月,凡高懷著復雜的心情來到聖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療(凡高得的應該是癲癇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結論認為:凡高得這種病有遺傳因素,因為他們家族有這種病史)。 他每隔壹段時間就發壹次病,但平時他極為清醒(癲癇病人在不發病時就像常人壹樣),還創作了大量作品。這時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用心靈作畫的大師! 凡高認為:繪畫不能僅僅滿足於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應當在憑感覺與真實地描繪自然的同時,表達藝術家的主觀見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可以說,用繪畫表達藝術家的主觀感受是此後壹些畫派,甚至整個現代藝術的主題。可在當時,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壹生只賣出過壹幅油畫,他近十年的藝術創作都是在提奧的資助下進行的。《星月夜》是聖雷米時期最著名的作品,也可以說是他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壹幅。 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與弟弟提奧和他的妻子,及他們剛出生壹年多的兒子見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後來成為出色的工程師,荷蘭阿姆斯特丹凡高美術館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奧維爾接受加歇醫生的治療。壹切都很順利。但《麥田與烏鴉》這壹著名作品被認為預示了凡高的死亡。 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寫生時,凡高開槍自殺!但沒有打中要害,被人擡回家,他拒絕接受治療。(也有說是子彈太深了,已無法醫治。) 7月28日壹早,提奧趕到奧維爾。他坐在凡高床邊和他壹起回憶童年的時光...... 凡高說:“痛苦將永存” 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 7月30日,舉行了葬禮。參加葬禮的只有提奧,加歇,貝爾納,魯西安·畢沙羅(著名畫家畢沙羅之子),唐基。 自殺後,在凡高身上發現的壹封信中,凡高說:“說到我的事業,我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潰。” 提奧因過於悲痛也臥床不起,在凡高去世六個月後,也去世了。 後來,他與凡高壹同葬在奧維爾墓園。他們兄弟的故事將感動全世界。 此後,在提奧妻子喬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畫借出展覽。其實,在凡高臨死前,已經有評論家贊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來越大。 1907年凡高的母親去世。他活到了他兒子成名的那壹天-------,她還為曾扔過凡高的畫而感到後悔。 提奧的妻子喬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積如山的油畫和素描,及寫給提奧的幾百封信。 1914年,凡高書信集出版。凡高的壹生漸漸被全世界的人所知。 1927年,喬安娜去世。 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傳》出版。到了今天,此書已銷售幾千萬冊,許多人是通過這本書才喜歡上凡高的。 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蘭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 國立凡高美術館,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書信。這也是現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藝術館。 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術館的建成。 到了今天,凡高已成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大師...... 他的《加歇醫生像》仍保持著世界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8250萬美元。 凡高37歲就死了,他的主要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完成的。現存有油畫800余幅,素描1000余幅,還有水彩,版畫等作品。本站只選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壹部分作品向大家展示。 凡高是用心靈作畫的大師。他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體和靈魂,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險。” 凡高,高更,塞尚,都是後印象派的傑出畫家,他們都超越了印象派繪畫,是現代藝術的導師和照亮人類藝術史的永恒的明星! 畢加索 (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他和他的畫在世界藝術史上占據了不朽的地位。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幅。 跟壹生窮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畢加索的壹生輝煌之至,他是有史以來第壹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盧浮宮的畫家。在1999年12月法國壹家報紙進行的壹次民意調查中,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個畫家之首。 達芬奇簡介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羅倫斯***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3~14歲) 1473年 創作《聖告圖》 1476年 被告密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2年 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歲) 1483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巖石上的聖母》(31歲) 1495年 開始繪制《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03年 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制《蒙娜麗莎》(50歲) 1516年 應法王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4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莫紮特 奧地利作曲家沃爾夫岡?阿瑪臺烏斯?莫紮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於薩爾茨堡壹位宮廷樂師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於維也納。莫紮特三歲起顯露音樂才能,四歲跟隨父親學習鋼琴,五歲作曲,六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八歲創作了壹批奏鳴曲和交響曲,十壹歲寫了第壹首歌劇。他僅僅活了三十六歲。繁重的創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1762年,六歲的莫紮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壹次嘗試性的巡回演出,獲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們先後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等國作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獲得成功。這些旅行演出對莫紮特的藝術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他有機會接觸到歐洲當時最先進的音樂藝術--意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的器樂,這使他以後能成為他那個時代在創作上風格最廣泛的壹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創作開始進入成熟時期。1777年在他又壹次旅行演出時,在和社會各階層廣泛的接觸中,特別是與曼亥姆市民藝術家們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紮特得到了遠非傳統觀念所能給予他的啟示和激勵。這不僅是藝術鑒賞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對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體會。他愈加認識到,壹個人的價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與道德所決定。這時已經成人的莫紮特,對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自由,1781年,他徹底地同雇傭他的大主教決裂,毅然辭職。成為奧地利歷史上第壹個有勇氣和決心反抗宮廷和教會、維護個人尊嚴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維也納,並寫出了著名的歌劇《後宮誘逃》。 1782年7月首演,獲得成功。1782年,在沒有征得父親同意的情況下他同壹位曼亥姆音樂家的女兒康坦絲?韋伯結了婚。此間,莫紮特和當時正在維也納的海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向海頓學習四重奏和交響曲的創作經驗。自從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間,是莫紮特壹生最重要的創作時期。這期間的作品,無論是歌劇還是交響曲,都展現出新的風貌。這些作品反映了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所具有的堅定、樂觀的階級意識,表現了維也納進步知識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為第壹個力圖掙脫束縛、維護自己尊嚴的藝術家,他在享受“自由”樂趣的同時,也對“自由”的艱辛有了更實際的體驗。莫紮特在音樂裏開始體現他的悲傷、憤懣、甚至抗議,同時仍然對美好的未來抱著天真、誠摯的向往,壹打開美麗的外殼,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莫紮特壹生中最後的兩年是經濟最困難的時期,他曾說道:“我的舌頭已經嘗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創作還是樂觀的。”1791年12月5日這位偉大而優雅的天才在維也納的貧民窟裏離開了這個讓他多災多難的世界。 當時妻子正患重病,家裏沒有壹個零用錢,三十五歲的莫紮特就被埋葬在窮人的無名公墓裏,沒有壹個親屬給他送葬,荒草隱蔽,雨露沖洗,讓今天無數對他崇敬的後人欲祭無處。他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終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贊美他的天才,他的靈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音樂史書上稱莫紮特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卻留下了那麽豐富的作品。他的創作幾乎涉及了音樂的所有領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當推歌劇。他繼承格魯克歌劇改革的理想,而且更進了壹步。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紮特主張“詩必服從音樂”。他的歌劇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旋律非常優美、流暢自然而深情,宣敘調也富於歌唱性。不同類型的音樂,將各種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鮮明而生動。重唱形式,被莫紮特作為安排戲劇性沖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簡練、個性化,在音樂的性質上與全劇有了更多的內在聯系。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紮特在德國歌劇藝術的開拓史上立下了不朽業績。其中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最為傑出。 交響樂也是莫紮特創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曲是他最後的三部,即降E大調、g小調和C大調交響曲。其中《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明朗愉快、充滿詩意;《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富有戲劇性,有海頓式的樂觀主義情緒,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於海頓,被稱為莫紮特的“英雄”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壹交響曲》(通常被稱為《朱彼特》)宏偉豪邁、東觀向上,預示了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響曲的出現。莫紮特的交響曲(尤其是最後三首),是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響曲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貢獻在於各樂章之間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 總的來說,莫紮特的創作成就遍及各個領域。它們反映了十八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美好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雅、輕靈、流麗的特征,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反映了上升時期的德奧資產階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維也納後期的創作中,也出現了悲劇性、戲劇性的風格,對社會矛盾的反映更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