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講隋煬帝(下)
這位隋煬帝,固然有著超人的戰略眼光,卻不懂得愛惜民力,還剛愎自用,好大喜功,又聽不盡他人意見,結果弄得生靈塗炭,人心盡失。
大業元年,隋煬帝征調民夫200萬人,十個月就建成了豪華的洛陽城,為了從南方運送奇花異草,很多民夫累死在途中。
接著,隋煬帝首次南巡,發現運河狹窄,又下詔令征調民夫200萬疏通河道,拓寬大運河。
大業三年,隋煬帝為了震懾突厥,北巡塞外,這次出動了五十萬人,到了草原,先紮了個大帳篷,各個部落的可汗、酋長代表團有三千多人,全部請進了大帳篷,裏面還有隋煬帝的文武百官、儀仗隊和護衛呢,還有魚龍百戲、歌舞,那也是好幾千人。就這上萬人在這個大帳篷裏壹點也不擁擠。
這壹下就把那些可汗、酋長們給震住了,紛紛拜倒在隋煬帝面前,口稱“聖人可汗”,莫敢仰視。
我想,這大帳篷類似我們的國家體育館鳥巢吧。
還有行殿呢,所謂行殿,就是能走的宮殿,有五層樓高,裝飾得金碧輝煌,下面安裝輪子,可以推著走。
那些牧民在二十裏外就看得見,遠遠看到壹座豪華的宮殿在草原上移動,立刻驚為天神,紛紛下拜。
隋煬帝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大業五年,隋煬帝又不辭辛苦,率宮妃、文武百官及各路大軍十萬余人西巡張掖,攻打吐谷渾,收復青海,翻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開辟西域之路。
這次西巡,死者過半,其中包括隋煬帝的大姐樂平公主楊麗華,就是北周的那位皇太後。
大業六年,隋煬帝二次南巡江都(今揚州)。
再說三伐遼東。
大業八年,隋煬帝征兵113萬,民夫200萬,大張旗鼓地向遼東進發,部隊番號、行軍路線、將領姓名,毫無秘密可言。
隋煬帝下令,部隊壹切行動歸自己指揮,不得殺害投降的高麗將士。
結果,高麗人用詐降的辦法,突然發動攻擊,隋軍損兵折將,被殺得壹敗塗地。
由於人員過於密集,發生了鼠疫,死者數十萬,波及河北、山東。
大業九年,隋煬帝再次征兵百萬,二伐遼東。
這次吸取了教訓,隋煬帝將指揮權給了前線將領。兩軍在交戰期間,後方傳來了楊玄感起兵的消息。隋煬帝匆匆退軍,二伐遼東不了了之。雖然不是敗退,兵丁、民夫餓死者沿途枕籍。
鎮壓了楊玄感,隋煬帝追查逃犯,大肆株連,被殺者又達三萬人。
隋煬帝毫不憐惜,說話才氣人呢:“小民愚且多,恐為盜賊,多殺無妨,易於管理。”就是說老百姓少壹些好管理。
大業十年,隋煬帝三伐遼東,小國也禁不起折騰,高麗王不戰投降。隋煬帝算是挽回了面子。
回到東都洛陽,隋煬帝召集各國可汗、酋長大朝會,高麗王高原不肯來。隋煬帝大怒,說:“明年再伐遼東!”
這可由不得他了,國內農民起義軍此起彼伏,根本沒法征調兵役了。叱咤風雲的隋煬帝壹下子心灰意懶,索性逃到江都避難,這就是三巡江南。
隋朝二帝,征集天下之糧,灌滿壹個個巨大的糧倉,可供天下五六十年之用。遇有災年,卻不肯賑濟百姓,服役民夫也不能吃飽。如此吝嗇,有何益處?
蒙曼教授說,李世民和楊廣很像,聰明、有文武才,壹樣的雄才大略,都是得國不正,殺兄逼父,結果卻是壹個明君,壹個暴君。這是因為隋煬帝給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活生生的例子讓李世民不能不認真思考,修正自身的缺點,勇於納諫,愛惜民力,這才有了貞觀之治,成就了千古壹帝唐太宗。
(從容小主群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