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科學活動教案

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壹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祥祥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開”了壹個汽車城,她和她的夥伴們張羅著要賣各種各樣的汽車,他們先從自己家裏帶來了很多玩具汽車,擺放在汽車城裏。可偌大的空間裏,總覺得汽車還不夠!最關鍵的是,有顧客來買車,他們向祥祥提出:“妳們怎麽沒有卡車、公***汽車、雙層巴士呢?”於是,幼兒提出要自己制作汽車。為了滿足幼兒的意願,教師和幼兒壹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盒子,鼓勵他們自己動手,讓汽車城裏的汽車數量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豐富。

 幼兒會如何制作汽車呢?最簡單的做法是:用硬壹點的紙板剪四個圓,然後粘貼在盒子的兩側即可。當汽車城的第壹輛自制“雙層巴士”面世時,立刻引起了轟動,還贏得了雷鳴般的學聲。隨著遊戲的壹天天推進,汽車城裏自制的汽車越來越多,可教師卻發現,這壹輛輛“盒子汽車”壹旦制作成功就成為壹個個擺設,幼兒根本不會去把玩它們。

 那日,教師去汽車城買車,祥祥熱情地為教師介紹壹輛輛汽車,教師則故意對那輛自制的“雙層巴士產生濃厚的興趣。結果,祥祥反過來勸教師:“不要買這輛車啊,它開不快的,妳瞧,它只開壹點點路就停下來,而跑車可以開到很遠的地方去哦!”怕教師不信,祥祥還演示給教師看,壹輛現成的玩具跑車和壹輛用紙盒制作的“雙層巴士”比賽,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看著幼兒辛辛苦苦制作的汽車如此不受歡迎,難免有些遺憾,教師禁不住想:能不能激發幼兒去改制“盒子汽車”,從而讓自制的汽車也能很好地開起來呢?

 這天的遊戲交流中,教師拿出了玩具跑車和壹輛紙盒制作的汽車,詢問幼兒:“妳們喜歡哪壹輛?”前壹陣子還被熱捧的“雙層巴士”遭受冷遇,理由很簡單:“盒子汽車不會跑!”也有幼兒講到:“盒子汽車的輪子不會滾!”“有沒有辦法讓輪子滾起來呢?”幾乎所有的幼兒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

 基於幼兒的認知,教師決定設計壹個集體學習活動來激勵幼兒改制“汽車”,從而了解“汽車”制造的壹些簡單原理。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比較中了解簡單的輪軸構造,嘗試改制“汽車”,體驗成功的樂趣。

 2.樂意在活動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幼兒遊戲中制作的各種“盒子汽車。

 2.各種制作材料及工具:剪刀、膠水、雙面膠、長短不壹的牙簽、大頭針(可供幼兒在較厚的圓紙片上戳洞)、吸管、幼兒收集的廢舊紙盒、紙輪等。

  活動過程

 壹、出示教師制作的汽車,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

 1.師:前幾天妳們在遊戲中用盒子做了很多輛汽車,可是“盒子汽車”跑不起來,只能停在汽車城。今天,我也做了壹輛汽車,猜猜我的汽車能跑起來嗎?

 2.絕大多數幼兒認為教師的汽車應該和他們的汽車壹樣“輪子不可能滾起來,只有2—3名幼兒有些動搖(這幾名幼兒的理由是:“因為老師的本領大,所以老師做的汽車應該能跑起來!”)。

 3.教師演示:自制的汽車,能跑起來。

 (引來幼兒壹陣歡呼,所有的幼兒都看到教師自制的汽車跑了起來,輪子滾得飛快。)

 設計意圖:活動開場,教師就直接出示自制的“盒子汽車”,旨在引發幼兒的關註,讓幼兒在出乎意料中產生強烈的好奇,並由此激勵幼兒的探究興趣。

 4.師:為什麽我的汽車輪子能滾起來呢?

 5.幼兒仔細觀察教師制作的汽車,很多幼兒看出了其中的壹些差異。

 “妳的輪子不是粘在盒子上的!”

 “妳的輪子是戳在牙簽上的!”

 “我們的輪子粘在盒子上壹動不動,所以滾不起來!”

 “我看見馬路上汽車的輪子都是能滾起來的!”

 “牙簽把兩個輪子連在壹起,兩邊的輪子都能滾起來啊!”

 設計意圖:圍繞“為什麽我的汽車輪子能滾起來”的討論,幼兒會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其中的些許奧妙。事實上,當幼兒的目光聚焦到牙簽時,幼兒已經自然習得了“輪子之間有軸”的粗淺道理。

 二、幼兒探索、改制“盒子汽車”

 1.師:妳們看出了不少秘密,妳們想讓汽車輪子也滾起來嗎?

 (此時幼兒已經興趣盎然,他們迫不及待地要動手改制那壹輛輛“盒子汽車”。)

 2.教師為幼兒介紹各種可能需要使用的材料。

 3.幼兒實驗,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教師發現:整個過程中大多數幼兒忙著在圓片中央戳壹個洞,然後插入牙簽,再就是用玻璃膠或雙面膠將牙簽連同兩個“輪子”壹起粘貼在盒子底部。整個實驗過程,教師看到有幼兒拿起過吸管,卻又放回,幼兒並沒有將吸管用到“盒子汽車”的改制中。)

 設計意圖:此環節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巡回觀察幼兒的操作過程,給予適當的支持與回應,如幫助幼兒在較硬的圓紙片上戳洞,如提醒幼兒尋找壹根長短適宜的牙簽,如鼓勵幼兒看看同伴使用了哪些材料等。教師還可為幼兒介紹吸管,鼓勵幼兒嘗試使用。當然,教師也應該做好幼兒不會使用吸管的準備。

 三、分享交流

 1.師:插上牙簽的“輪子”能滾起來嗎?

 (有幼兒說能,也有幼兒說不能。)

 2.師:有的汽車已經能跑起來了,誰願意和我的汽車比壹比,看誰的汽車跑得快呢?

 (結果:幼兒制作的汽車不是跑偏了,就是不跑了。)

 “為什麽制作汽車的時候都用了牙簽,可我的汽車能跑得又快又直呢?”

 3.有幼兒開始註意到:教師汽車上的牙簽轉得很快,而幼兒制作的汽車上的牙簽壹點兒也不靈活。

 4.有幼兒開始悟出:牙簽動得快,輪子就轉得快:輪子轉得快,車子就開得快o

 5.怎樣讓牙簽轉起來呢?

 (幼兒百思不得其解。)

 6.“誰願意來玩玩我的汽車?”

 教師放低了“臺階”,結果有幼兒看到了粘在盒子底部的兩根吸管,這兩根吸管讓幼兒恍然大悟。

 設計意圖:此環節由“看誰的汽車跑得快”引出,進壹步激勵幼兒思考“盒子汽車”之間的差異。其實,討論、玩耍、比較的目的都是幫助幼兒理解“原來制作的車子開不快,那是因為車軸沒有動起來,而加裝了兩根吸管後,車軸在管子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它自由轉動,所以車子就可以開得比較快。”

 四、幼兒再次修整自己的“盒子汽車”,鼓勵幼兒找自己的夥伴去比壹比“看誰的汽車跑得更快”

 1.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獲得成功。

 2.師:妳的汽車跑起來了嗎?比賽中有什麽問題呢?

 設計意圖:保留這樣的追問是教師關註幼兒、了解幼兒的又壹個過程。作為集體學習活動的尾聲,對幼兒而言,再壹次修整自己的“盒子汽車”並和同伴比壹比“誰的汽車跑得更快”,其過程壹定會遭遇不少問題。有幼兒反映“輪子”東倒西歪;有幼兒不止壹次地遭遇“輪子”掉出來的窘境;有幼兒則發現競賽對手的“車輪”比自己的“車輪”大,比賽存在著不公平……事實上,將探討的話題演變成幼兒離開課堂後繼續探究的問題,能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經驗。

 五、整理收拾實驗用品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啄木鳥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鳥是樹木的"外科醫生"。

 2、學會按照壹定的順序觀察啄木鳥,了解禽類動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增添愛鳥的情感。

 活動準備:

 課件-照片:啄木鳥

 活動過程:

 壹、導入。

 1、用謎語引出主題有種鳥兒本領高,尖嘴能給樹開刀,壞樹皮,全啄掉,勾出害蟲壹條條。

 2、誰能猜出來這是什麽動物?

 二、展開。

 出示課件-照片:啄木鳥

 1、啄木鳥是什麽樣子的?妳發現啄木鳥有什麽奇特的地方?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啄木鳥的外形重點提醒幼兒觀察啄木鳥的嘴巴、舌頭、腳和尾巴。

 2、向幼兒介紹啄木鳥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鳥有長長、尖尖的像鐵鏈子壹樣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開樹皮,在生病的樹上打洞。

 啄木鳥的舌頭能伸縮,舌頭有短勾,能伸到樹洞裏勾出害蟲。

 啄木鳥有兩只短短的腳,腳趾有尖銳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樹幹,啄木鳥的尾巴堅硬,啄樹皮時,尾巴能支持起身體。

 3、妳知道啄木鳥有什麽本領?為什麽叫他啄木鳥?

 4、組織幼兒思考並討論,豐富幼兒對鳥類的認識。

 (1)妳們喜歡啄木鳥嗎?為什麽?

 啄木鳥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妳還知道哪些鳥呢?他們長得什麽樣?

 (2)啄木鳥頭上有堅硬的嘴;身上長著壹身的羽毛;還有壹對翅膀;身體下有壹雙腳;身後有尾巴等。

 三、結束交流討論:啄木鳥是怎樣出生的?

 教師告訴幼兒"鳥類"還叫"禽類",它們的媽媽生下的寶寶先是壹個蛋,經過孵化,硬殼而出後才變得和媽媽壹樣。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用扭扭棒制作各種物體,認識扭扭棒能夠隨意造型的特點。

 2、發展幼兒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創造能力。

 3、體驗活動成功的快樂。

 教學準備: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師範例。PPT範例。

 教學過程:

 壹、教師變魔術引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誰知道這是什麽?(幼兒猜測,最後導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師用它來變魔術,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東西,激發幼兒創作欲望。)

 二、幼兒第壹次嘗試

 1、妳們想不想試試呢?(分發扭扭棒幼兒人手壹根進行造型。)

 2、請小朋友上來介紹壹下妳變的是什麽。(幼兒介紹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麽。)

 3、教師小結。

 "繞"扭扭棒,請小朋友和老師學學繞的動作,繞好的扭扭棒像什麽?

 "彎"扭扭棒,請小朋友和老師學學繞彎的動作,彎好的扭扭棒像什麽?

 "扭"扭扭棒,請小朋友和老師學學扭的動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麽?(教師邊講邊示範,幼兒跟著操作。)

 三、欣賞PPT,進壹步激發幼兒操作興趣。

 老師這裏有許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種各樣的東西,想看嗎?(老師和幼兒壹起邊欣賞,邊討論。)

 四、幼兒第二次操作。

 1、請幼兒5--6人壹組,進行造型。

 2、提出活動要求

 (1)可以用多根、單根扭扭棒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妳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組都不能解決的困難,可以用求助牌。請老師或者其他小組小朋友幫忙。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五、展示作品

 小組代表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然後大家說說妳最喜歡哪件作品,為什麽。

 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後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區域裏繼續玩扭扭棒。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壹些常見的工具。

 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常見的工具,用時註意安全。

 3、體驗和初步認識工具能給人們的`生活和活動帶來方便。

  活動準備:

 1、五籃混在壹起的綠豆和米,五籃小米、五個飲料瓶,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五個掉了螺絲的玩具。

 2、鑷子、起子、篩子、漏鬥等工具。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壹)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怎樣打開密封的紙箱。

 2、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激發幼兒大膽猜想裏面裝的是什麽?

 2、教師從箱子裏取出壹系列材料。

 3、教師借助圖片介紹分離的任務。

 (三)幼兒分小組第壹次自由選擇完成任務,徒手操作。

 1、師:時間到,妳們成功了嗎?

 2、教師提出問題。師:為什麽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四)引入工具,鼓勵幼兒大膽猜想,自由講述。

 1、師:有沒有什麽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2、教師出示介紹工具:妳想用什麽工具完成什麽任務?

 (漏鬥、篩子、鑷子、起子、塑料小簍子)

 3、幼兒猜想工具匹配。

 (三)第二次操作體驗,驗證猜想。

 1、幼兒分組選擇工具操作。

 2、請幼兒交流使用工具的情況。

 (四)幼兒再次操作,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

 (六)延伸活動

 師:工具的用處可真多呀!我這裏還有壹些生活中的工具,請妳們看壹看,猜壹猜,它們能幫助我們幹什麽。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壹、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可愛的竹蜻蜓

 二、活動目標

 通過制作竹蜻蜓,訓練幼兒動手能力,培養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竹簽、卡紙(畫有竹蜻蜓的葉片)、剪刀、飛機模型、風扇、橡筋、圖片(風車、排氣扇、輪船的驅動器)等。

 五、活動過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紙上的竹蜻蜓葉片,並用膠帶在中間纏壹圈固定。

 (2)將竹簽插在葉片中間,在竹簽穿入葉片的上下處,纏上膠帶以作固定。

 解決的問題:怎樣做才能使竹蜻蜓飛起來?

 試壹試,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轉動竹簽使之旋轉,像玩陀螺壹樣。

 (2)用橡筋射出。

 (3)搓動竹簽使之飛起。

 想壹想,為什麽有的竹蜻蜓飛不起來,而有的竹蜻蜓卻能飛起來?

 (1)竹蜻蜓葉片翹翹的,就能飛起來。

 (2)同伴的竹蜻蜓葉片是平的,就飛不起來。

 試壹試,讓竹蜻蜒飛起來。

 (1)將竹蜻蜓葉片的傾斜方向壹致。

 (2)在旋轉葉片時,註意旋轉方向。

 說壹說我的發現。

 (1)竹蜻蜓旋轉著飛起來了。

 (2)竹蜻蜓能旋轉著向上飛,還能旋轉著向前飛。

 (3)竹蜻蜓葉片傾斜方向壹致,就能飛起來。

 拓展應用。

 (1)什麽東西能像竹蜻蜓壹樣旋轉著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機的螺旋槳。

 ②輪船的驅動器。

 (2)生活中哪些東西像竹蜻蜓壹樣有葉片也能旋轉卻不能飛?

 ①電扇。②風車。③換氣扇。

 比壹比,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幼兒分組進行遊戲比賽。

科學活動教案 篇6

  活動內容:

 神奇的光

  活動目標:

 1、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

 3、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註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了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動難點:

 能理解淺顯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硬幣、手電筒

 2、活動記錄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兒兩張

 3、多媒體課件: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裏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信號燈。

 活動過程:

 壹、了解光的種類:

 1、設置場景(使室內變暗)師:提問:

 小朋友,屋裏為什麽變暗了?

 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裏變暗了”(打開燈)提問:為什麽屋裏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裏變亮了。師:那麽,妳能說說妳都見過那些光呢?

 2、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激光、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

 教師小結: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自然光: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燈光、激光、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認識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實驗(壹)將活動室窗戶遮住使室內變暗,打開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壹直向前跑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壹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過去的,比如:太陽光、月光、手電筒的光、應急燈的光等等,因此,這種光的照射過程成直線的現象稱之為直射現象。

 實驗(二)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裏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發現小鏡子反光,發現水盆裏的水也反光、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彎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

 師小結: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這是由於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陽光會照在地上,我們身上,也會穿過清水照進水裏,可是水和空氣不壹樣,光鉆進水裏,走得慢了,也發生了壹點變化,我們的眼睛看下去,水裏的筷子好像變彎了,其實是光在和我們做遊戲呀!是光的第三個特性:光的折射

 師與幼兒壹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並讓幼兒做記錄。

 三、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了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1)、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光的壹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信號等。

 2)、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幫助找東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紅外線烤箱可以烤東西;紅外線還可以治病、紫外線可以消毒、殺菌。在醫院裏,人們可以用激光進行光治療。

 3)、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將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畫到記錄紙上。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活動教案 篇7

  壹、活動題目

 科學活動——會發出聲音的扣子

  二、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感知扣子的彈性勢能、動能、慣性、旋轉時與空氣的摩擦力。讓幼兒探索扣子會響的方法。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

  三、適用對象

 中班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棉線、扣子、取掉尖的牙簽(與幼兒人數壹樣多)。

  五、活動的內容及過程

 解決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壹根棉線穿過扣子的兩個孔,使扣子穿在線上。

 幼兒討論。

 (1)把線穿在扣子的小孔裏,再從另壹個小孔中穿出來。

 (2)把線的壹頭穿在壹個小孔中,把線的另壹頭穿在另壹個小孔中。

 做壹做。

 (1)把線穿在扣子的小孔裏,再從另壹個小孔中穿出來。

 (2)幼兒把穿好的扣子兩頭打上結。

 (3)用牙簽套在線的兩邊,扣子在中間。

 試壹試:怎樣使扣子發出聲音?

 (1)用手拉在線的兩邊,使扣子在中間。用嘴吹。

 (2)兩手作順時針旋轉,把兩線絞起來,再用力向兩邊拉。

 (3)用線把扣子掄起來。

 說壹說我的實驗結果。

 (1)用嘴吹不響扣子。

 (2)用兩只手壹同旋轉扣子,線都擰在了壹起,把手向外壹拉,扣子歡快地唱起歌。

 (3)用線把扣子掄起來,也能發出聲音,但是不安全。

 比壹比:聽聽誰的扣子最響?

 (1)扣子旋轉的圈數越多,聲音越大。

 (2)越使勁向外拉繩子,聲音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