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蔬菜價格越來越貴了,是因為種菜的人越來越少嗎?
今年尹四月,有兩個立春節氣。農村諺語說:“尹四月、兩邊春天、老農民、孫子銷售。”今年的天氣也很奇怪。進入雨季後,我國各地接連發生降雨情況,南部除個別地區外,大部分地區6月半都被降雨淹沒。以湖北為例,將降雨換算成成體積水約530億立方米,相當於太湖12個,青海湖壹半。南方很多地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烤災,糧食作物和蔬菜損失嚴重,很多蔬菜被淹死,蔬菜供應嚴重不足,市長/市場供應不足,推動了價格上漲。
很多蔬菜喜歡溫暖的氣候。只有在溫度適宜、光線充足的環境下才能茁壯成長,但我國北方地區持續低溫天氣,新疆地區6月下雪,低溫天氣很多蔬菜沒有及時播種。塑料大棚種菜的技術越來越好,但通過反季節種植,人們可以全年吃蔬菜,但塑料大棚蔬菜的成本比較高,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是塑料大棚蔬菜,價格當然高於露天種植的蔬菜。很多菜園的收購價格很便宜。以前去山東壽光買辣椒等蔬菜,可以說和我們地區有很大的價格差異。
蔬菜要從農民手裏收購,經過審查、分類、包裝、裝載、銷售。地頭的收購價格比較便宜,但層層提價運往市場後,經過批發和零售,加價可以達到50%以上。否則,買方和零售商不會賺錢。因為蔬菜的損失也很大,在壽光收購每輛車10噸左右的蔬菜,運費至少為每噸200韓元,代繳的經紀人費用通常為每輛車200韓元,分類、包裝、裝載、下車的費用也要增加數百韓元,批發商利潤、零售商利潤等給消費者。想想這個層層加價,蔬菜能便宜嗎?
農村農民種植的蔬菜很少能直接面對消費者。他們也不能租櫃臺賣菜,也沒有時間每天蹲著賣菜,所以農民種的菜只能給批發商或零售商,加上物流費、地攤費、自己的利潤,沒有人會做。現在大家都很註意科學種植,所以蔬菜產量比以前高很多,即使蔬菜種植的土地減少,蔬菜產量也會反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