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預制要求有哪些?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預制要求有哪些?

6.2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預制

6.2.1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應采用整拉整放或單拉整放工藝制造。

6.2.2 制梁工藝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張拉臺座應能滿足直線或折線配筋的張拉工藝要求,並與張拉各階段的受力狀態相適應,構造應滿足施工要求。張拉橫梁及錨板能直接承受預應力筋施加的壓力,其受力後的最大撓度不得大於2mm。錨板受力中心應與預應力筋合力中心壹致。

2 制梁模板應符合本指南第6.1.5條的規定。

3 預應力設備選用及校正應符合本指南第6.1.8條的有關規定。

6.2.3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原材料的檢驗應符合本指南第6.1.2條的有關規定。

6.2.4 鋼筋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本指南第6.1.3條的有關規定。

6.2.5 預應力鋼筋的下料長度應根據工藝設備的具體尺寸計算確定。鋼絞線應在拉直條件下切斷,切斷前宜在切口兩端用鐵絲紮緊,不得使用電弧焊切割。下料長度偏差:

對於張拉螺桿工藝,其絕對值不大於張拉時彈性伸長值的2%,且不大於5mm。

對於工具錨工藝為±50mm。

6.2.6 預應力筋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預應力筋連同隔離套管應在鋼筋骨架完成後壹並穿入就位。隔離套管內端應堵塞嚴密。隔離套管外端應穿出分絲板以外50~150mm加以固定。梁體內隔離套管長度及位置允許偏差為±20mm。

2 預應力筋保護層厚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3 預應力筋穿入就位後,嚴禁使用電弧焊在梁體鋼筋骨架及模板的任何部位焊接或切割。

6.2.7 制梁開始前應完成下列準備工作:

1 調整張拉橫梁及錨板位置,使錨板上預應力筋重心位置與所制梁型的預應力筋重心設計位置相壹致,在跨中4m範圍內不得大於1mm,其他部位不得大於3mm。。

2 張拉中使用的工具和錨具均應作外觀或探傷檢測。

3 應定期測定整拉整放工藝中的頂銷回縮值。

4 折線配筋的先張梁,應對轉轍器作外觀和探傷檢查,並檢查安裝位置的準確性,各方向位置與設計位置的偏差應小於2mm。

6.2.8 預應力鋼絞線按整拉整放工藝時,其張拉程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單束應力調整:鋼絞線分束後,各鋼絞線束應作單束初調,初調應力可為0.15~0.3倍抗拉極限強度,並保持各束應力壹致。

2 整體控制張拉:控制張拉應力應按設計的有效預應力及各項實際應力損失之和計算確定。鎖定後鋼絞線錨下應力不得大於0.75倍抗拉極限強度。

6.2.9 預應力鋼絞線按單拉整放工藝施工時,其張拉程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單束應力初調:利用張拉工具,將預應力筋分束錨固於兩端錨板上。用千斤頂頂橫梁,行程不小於150mm,然後鎖定。當采用楔塊放松預應力時,應將楔塊處於楔緊狀態後鎖定,其放松尺寸不小於150mm為宜。

2 單束控制張拉:控制張拉應力應按設計的有效預應力及各項實際應力損失之和計算,鎖定後鋼絞線錨下應力不得大於0.75倍抗拉極限強度,拉到控制應力後鎖定。

6.2.10 控制張拉應以控制應力為主,測量伸長值為校核,當實測值與理論計算值相差大於±6%,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後再繼續張拉。張拉完畢後,宜及時澆築混凝土。澆築前,應抽查張拉應力。當發現應力值與允許值相差超過±3%時,應重拉。

6.2.11 梁體混凝土施工應符合本指南第6.1.6條的規定。

6.2.12 放松預應力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梁體混凝土應達到設計要求的強度和相應的彈性模量值。

2 當采用楔塊放松預應力筋時,應控制楔塊同步緩慢滑出。

3 采用超頂法放松預應力筋時

1) 各臺千斤頂必須配接單獨油路。

2) 同步頂升千斤頂,頂升的最大間隙不得大於2mm,以能松動自鎖螺母或插墊為度。先頂升的千斤頂應保壓持荷,直至全部千斤頂頂升。同步放松自鎖螺母或插墊後,再同步放松各千斤頂,直到預應力筋全部放松為止。

3) 只有在千斤頂發生故障時才允許使用單束(根)放松預應力筋。放松時必須多次對稱循環進行,每循環逐束釋放的應力不超過總應力的1/4。

4 應按設計圖紙的規定順序放松直線或折線預應力筋。

5 預應力筋放松後應測量梁體上拱值。

6.2.13 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外形尺寸允許偏差和外觀質量應符合本指南表6.1.12-2和表6.1.12-3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