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為何變窮》張庭賓:中國人如何成為全球投資高手
中國人習慣隨大流,習慣壹窩蜂地追捧,這是典型的從眾心理,習慣人往高處走,當看到能賺錢的時候,大家都去追。這類似食草類動物要擁擠在壹起才有安全感,是羊的思維。而西方投資者,特別是做空者多半是狼的思維。它們會耐心觀察獵物的弱點,看準了兇猛撲殺,這就是做空的思維。
問(提問者為艾經緯,以下同):中國市場是做多主導的市場,投資者普遍缺乏做空思維,您覺得做空的能力如何去培養?
張庭賓:做空能力是壹種高級別的投資能力,在國際市場上,具備做空能力投資者占整個投資者的5%~10%。在中國,具備做空能力的只有期貨市場上的投資者。
問:為什麽這麽少?
張庭賓:因為做空能力對中國人來說沒有歷史淵源,中國人本身接觸到現代金融市場時間很短。改革開放以來,股市也就二十多年的時間,期貨時間更短。即使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上海有短暫股票投資,那時候也是做多的。
這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也有關系,中國人習慣隨大流,習慣壹窩蜂地追捧,這是典型的從眾心理,習慣人往高處走,當看到能賺錢的時候,大家都去追。這類似食草類動物要擁擠在壹起才有安全感,是羊的思維。而西方投資者,特別是做空者多半是狼的思維。它們會觀察獵物的弱點,看準了兇猛撲殺,這就是做空的思維。
還有壹個原因是,凡是能做空的品種,中國投資者絕大多數都要與國際投資者同臺較量,由於現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規則是西方人,核心是美國人建立的;大家在壹起打牌,底牌也是西方人能看到的;再加上決定市場起伏的大周期往往是由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所決定的,這也是人家的優勢權力。更不要說投資的資本規模和經驗,絕大多數中國人難以望其項背。所以能賺錢是少數,特別是能通過做空賺錢少而又少。
所以中國具備做空能力的很少,真正具備做空能力的話,就是有壹些在期貨市場經過歷練的人,但這些人的能力大多靠直覺,或者是技術派,大多缺乏系統的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