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布衣”是用什麽材料縫制的呢?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寥寥數語,諸葛亮謙遜、淡泊的品質顯露無疑。
布衣?的原意指的不過是粗布做的衣服而已,但是自從夏商周以來的階層分化,為了和穿絲綢的貴族區分,就統統把社會地位不高,壹般都只能穿麻布衣服的普通老百姓代稱為?布衣? 後來就泛指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人民大眾,那麽布衣用什麽縫制的呢?
在遠古,布衣並非是用棉布制做的衣服,而是指麻制品的衣服。是以亞麻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布面平整,帶有自然的小疙瘩,染色性差,花色品種少,素本色多,耐磨抗拉,耐腐蝕,清涼,久洗不縮水,無靜電反應。這也是古代平常百姓穿的普通衣服。
但我們現在的麻布服裝價格相對較高,壹般用來制作休閑裝,尤其是夏裝,因為它強度較高,吸濕導熱,透氣性好,適合夏天穿,缺點是穿著不是很舒適,外觀比較粗糙。
而棉布衣服在古代是非常貴重的,只有大富大貴的人家才能穿得起,因為那時候中國缺少種植棉花的技術,更沒有紡織棉布的能力。直到元朝時期,黃道婆從瓊州帶回黎族人的紡織技術,棉布紡織漸漸興起,棉花種植才有所增加。
到朱元璋建立大明時,為了發展經濟,提升國力,更是強制規定,只要擁有四畝田地的農戶,必須最少種植桑、麻、棉各半畝,有十畝土地以上的,種棉數量加倍,政令推廣到全國後,棉花產量巨增,棉布衣服也漸漸普及。
服裝材料經數千年發展,到現在已經多種多樣,還有如絲綢、呢絨、皮革、化纖、混紡等,現在我們的選擇品質繁多,不像我們的古人,只有布衣與錦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