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太極拳描寫作文800字

太極拳描寫作文800字

1. 什麽的太極拳 作文800字

學太極拳的感想

以前看別人打太極拳,特別是看電影時,總覺得太極拳很神秘,不可捉摸。記得有壹部電影中,“太極始祖”張三豐打太極可以發揮出極強的力量,而學習者打太極卻只像擺架勢。我壹直不明就裏。而今,學過二十四式太極拳後,我略知壹二了。太極的功用之壹是防身,重在借力打力。打太極是要求行雲流水,順勢而行。所謂勢,有內外之分。內勢指呼吸的頻率深淺、肌肉的松緊,外勢指對方和自身的姿勢、位置、速度、力度以及運動趨勢。順勢練太極,則可進退自如,攻守無隙。

太極拳,相比起長拳,動作緩慢,姿勢穩定,時進時退,圓弧動作居多,註重氣息的協調。打壹套太極拳,就是全身心的鍛煉。練習時,氣息與動作的協調要求心靜;加上每壹個動作都有意象,使得練習者身心融為壹體,感覺“內力”在身體每壹個部位的動作中流暢地運轉。圓弧動作有利於身體內氣息的運轉,緩慢的動作促使練習者專註於關鍵動作,穩定的姿勢是各動作順利進行的基礎,而時進時退擴大了氣息的運轉空間。如此壹來,練太極拳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使人心情舒暢,心境明亮。

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學習相對較簡單,但其中包含著太極拳的精華。因此,若要發揮太極拳的最大效果,就應動作準確,呼吸協調。摟膝拗步中的很多動作,如摟、拗、轉身、推掌,結合弓步和重心的移動,便是極有鍛煉價值的。微曲的雙腿控制著整體的重心,擺動的雙臂帶動上身的運動,二者協調便可全身鍛煉。倒卷肱是比較難的壹個式子,對穩定性要求高,由於運動時應單腳轉身,並以虛步連貫,而且速度緩慢,練習者需有足夠的耐力和身體協調能力。

太極拳並不是短時間就能學會的,只有經過大量的練習和向高手的學習,才能真正學好。太極拳健身養性的功用,將使每壹個人長期受益。

我是德州齊河縣局(營銷部)的壹名退休幹部,以前不愛運動,患有較重的高血凝病。但通過打太極拳,我的身體越來越好了。

2009年夏天,我到臨沂市某療養院療養。療養院根據我的病史,讓我采取運動療法,如打太極拳。從此之後,我壹直堅持打太極拳。實踐證明,太極拳是壹項很好的運動,確實能強身健體。今年6月份單位組織體檢,我所檢項目均已正常。

打太極拳壹年多來,我有幾點深刻的體會,那就是打太極拳要有決心,要專心,而且要有悟性。首先,要有堅持打太極拳的決心,堅持每天早晨練半小時,不能半途而廢。其次,學練太極拳時要專心,多看錄像、多聽講座、多看名家如何打拳。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還要有悟性,對拳理拳藝不斷進行探索,提升自己的拳術水平。

我壹般在早晨練習,先喝杯淡鹽水,然後凝神靜氣打拳,在松、靜、勻、輕、柔勁中,摒除壹切雜念,呼吸自然,心神安定,使內氣充盈,五臟六腑均能得到鍛煉。

打太極拳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能夠磨練意誌。在同拳友互相交流心得體會時,我也悟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目前我已經能打簡化太極拳,四十二式太極拳,正在研討習練四十二式太極劍。

淺薄感悟,還需修煉,堅持練習,樂在其中。

2. 對太極的認識 800字作文

例文

本學期自從跟隨李老師學習太極拳開始,我認真體會了老師上課時所講的動作要領和意境所在,並查找了壹些資料,在這裏說壹說我的感想,請老師批評指正。

太極拳講求的是意境,動作的規範性固然重要,但不必刻求。李老師講過,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是太極拳的最高階段,真正的“用意”不是我們現在所能體會的。我們現在也可以嘗試用意,但卻沒有力,軟綿綿的。高級的用意不用力,是柔中帶剛,用意識去支配肢體,帶動力量,而不是依靠強壯的身體和野蠻的力量。打拳的過程中,需要凝神,要用意識去感知身體各個部分的動作,讓意識的觸角伸向全身每壹個角落。

太極拳需要心靜。在開始前,要將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全身心的投入。也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與意識去“用意”。當然,打太極拳本身也是讓我們浮躁的心靈平靜下來的過程,在這樣壹個喧囂的時代,需要這樣壹份寄托,讓我們找壹處幽靜的地方,放下沈重的包袱,洗滌自己的心靈。

太極拳需要斂氣。打太極拳並不是像我們平常課間時的甩甩胳膊蹬蹬腿可以隨心所欲的比劃兩下就行的,打拳時的身體狀態是與平常不同的。這就是斂氣。斂氣使全身的肌肉處於壹種若有若無的緊張狀態,也就是說,實際上是松弛的,但卻時刻做好了準備,能在瞬間對意識做出反應,迸發出力量來。斂氣不是憋氣,而是讓意識參與進運氣的過程,使其舒緩而均勻,而不是放由低級神經中樞自主控制呼吸。

同時,作為壹門武學招式,太極拳應用於技擊時修練的思想可能與單純為了健身的還有不同。據說太極拳有十層境界,不知適當否。第壹層:壹圓即太極,此層從背絲纏絲分出陰陽,其練是纏法,其用是捆法。此層化僵硬為柔和,勉強轉圈,圈力多而化勁少。第二層:上下分兩儀,此層陽升陰降,陽輕陰重,其練是波瀾法,其用是就法。此層化剛為柔,由勉強轉圈變為自然轉圈,圈力少而化勁多,內氣漸聚,丹田鼓蕩。第三層:進退呈四象,此層半陰辦陽,純陰純陽,互為往來,其練是懂法,其用是伏貼法。此層走圈柔化,不丟不頂,開始懂勁,並由大圈漸至小圈,是退圈之前壹階段。內氣漸增,牽動往來。要求身體放松的松勁轉為柔和的內勁,其勁源能反應到手上,即由腳到腿而腰達於手指,總需完整壹氣。第四層:開合是乾坤,此層是天地相合,陰陽交合,其練是抽扯法,其用是撐法。此層內氣運行,打通任督二脈。熟練並掌握其技擊方法,誘敵深入,引進落空。開始具有發勁和寸勁。出手無圈,而處處皆有圈,即出手無形而有形。第五層:出入綜坎離,此層火降水升,水火沸騰。其練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此層內氣漸增,在任督二脈循環運行,積柔成剛,是由寸勁逐漸向分勁發展之初。第六層:領落錯震巽,此層雷風鼓動,有起有伏,其練是抑揚法,其用是激法。此層貼身即化,可以將對方力點引向自身泄力轉化發出,順勢借力,抖列彈放淩厲的冷勁,即見肉分離法。屬分勁階段。此層內氣行循四肢,八脈皆通。此層需長期修煉,修煉到“豁然貫通”之時,運用自如的勁力,左右逢源,舍己從人。此時“入門引路”階段結束,步入“功夫無息法自修”之層次。 第七層:迎抵推艮兌,此層為口、為耳、能聽能問,彼此通氣,其練是稱法,其用是虛靈法。此層剛復歸柔,知己知彼,分明虛實。內勁達含而不露,壹沾即發之境地。全身無處不柔,無處不剛,處處能化,處處能發,挨著何處何處擊,內氣行循奇經八脈。 第八層:背絲扣,此層陰陽自分,虛實分明,剛柔相濟,進入無極而太極。此層內氣完整壹體,能在意念的指導下,達到身體任何壹點,進行收閉穴道和發勁彈放。交技時,不擺架子,不露形意,沾著即打,壹點之處有化有發,可柔可剛。就柔即柔,

3. 關於太極拳的作文

我愛太極拳 在我的家裏,珍藏著壹把可伸縮的太極劍,每當我看到它,就令我想起我慈愛的外婆;我跟著她老人家學打太極拳的壹幕幕往事,又重臨於我的心頭。

愛上太極拳,源於四歲時媽媽帶著我去觀看外婆參加的壹次太極拳表演。原本媽媽和我只是去給外婆加油助陣的。

可沒想到外婆他們那個方陣壹出場表演,我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年逾花甲的老奶奶,身著雪白的綢緞練功服,壹個個精神抖擻,伴著舒緩的音樂,動作整齊劃壹,伸臂拉腿、時起時伏,如潮起潮湧,令人心曠神怡,看得我呆的都忘了給他們鼓掌。只記得那天回到家,我興奮異常,纏著外婆要她教我。

也是從那天起,我愛上了太極拳。 外婆收下了我這個“小徒弟”。

無論早晚,只要她有時間教,我就跟在她身後學。舉手投足,同起同落:伸臂拉腿,扭腰擺跨;壹招壹式,認認真真。

雖然我年齡小,但外婆教得很耐心。日復壹日,月復壹月,我終於學會了那套著名的“二十四式”太極拳。

雖然我年齡小,還體會不了太極拳的精髓,只是簡單地“照葫蘆畫瓢”,外婆卻常常誇我“學什麽像什麽”,以我這位“高徒”而自豪。我也極熱衷於在家庭聚會時為大家表演太極拳,“壹展風采”。

大家也總是為了鼓勵我,報以熱烈的掌聲。 慢慢地,我長大了,慈愛的外婆還給我講了壹些關於太極拳的知識:“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精粹和國寶, 它動作緩慢,易學好練,但它剛柔相濟,渾厚有力,如綿裹鐵,輕松柔和,連貫均勻,圓活自然,周身協調,特別適合人們健身活動。

外婆年紀大了,打打拳,活動活動關節,貫通血脈,舒活筋骨,對身體大有好處呦!外婆教會了妳,使我們的傳統文化有了‘接班人’,很高興哩!”聽了外婆的壹席話,我更喜歡太極拳了,練得也更歡了。 打太極拳不僅修身養性,強身健體,而且讓我領略了中華武術的博大精神,更充實了我的課余生活。

我太感謝領我入門的外婆了!雖然外婆已走得很遠,但每當舞起她留給我的那把太極劍,我感到她依然在我的身邊。我想我會把太極拳發揚光大,讓它廣為相傳,以此慰藉外婆對太極拳的熱愛之情。

我還要為弘揚祖國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表達自己的壹份熱愛。 我愛我慈祥的外婆,我愛太極拳。

4. 關於太極拳的作文怎麽寫

太極拳作文在練太極的日子裏清晨,我匆匆忙忙地起床,洗漱完後,我急忙向練太極拳的地點去。

壹路上練拳的人們陸續從四方來到練拳的地點---同樂家園商場的廣場。這時那裏已經聚集許多人,西面是練太極劍的,東面才是練太極拳的呢。

這支隊伍都穿壹身雪白的服裝,後背印著富樂社區太極健身隊9個紅字。他們排成壹個正方形的隊伍,6列每列6人。

我對練太極拳很好奇,今天只學了起勢、十字手和收勢三種。看來練拳比我們學生做操還要難。

但是,太極拳的隊員們經常到外面演出呢!晨光被雲霧籠罩,太陽壹直沒有露出笑臉,但是天氣依然悶熱,個個汗流滿面。晨練結束了,個個向家走去。

5. 以《太極拳 》 為提寫壹篇作文

我的爺爺有壹身好功夫-----太極拳. 我的爺爺會打太極拳。

今天,爺爺帶我上山晨練,真是讓我大飽了壹次眼福。我和爺爺壹塊兒爬上頂峰,眼前壹片紅色,滿山的映山紅多得數也數不清.“啊,真美!”我不禁發出了贊嘆。

爺爺怎麽沒有反應?我回頭壹看,發現爺爺早已不在我身後。“人呢?”我四處尋找,發現爺爺在早已紮進了老人堆中,專心致誌地打太極拳呢!只見他們壹個個身穿黃袍子,腳踏白布鞋,腰上系根紅綢子,看上去更顯得那樣精神飽滿。

瞧!那位老太太做得多麽有模有樣!她前腳蹲跨壹步,後腳穩穩地定住,就象在地上紮了根壹樣。再看看我爺爺,雙手揮舞空中,前面的拳頭壹伸出去,後面的拳頭頓時朝上跟進,有力地往前壹推,那個動做別提有多酷了.再看旁邊那位大嬸,雙手彎曲,左揮右揮,再兩手向中間壹合,正好像郭靖的“降龍十八掌”。

“好!好!”圍觀的登山者不斷鼓掌叫好。我禁不自禁地跟在爺爺的後面裝模作樣地學打起太極拳來。

回來時,爺爺笑呵呵地對我說:“練太極拳不僅可以煆練身體,還可以擁有壹種快樂的心情,是壹件壹舉兩得的事情呢!” 朋友,妳也試試吧。

6. 求 學太極拳的感想 800字 急

本人的,最好不要外傳

學練太極拳的壹點體會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06級 00611022

本學期自從跟隨李老師學習太極拳開始,我認真體會了老師上課時所講的動作要領和意境所在,並查找了壹些資料,在這裏說壹說我的感想,請老師批評指正。

太極拳講求的是意境,動作的規範性固然重要,但不必刻求。李老師講過,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是太極拳的最高階段,真正的“用意”不是我們現在所能體會的。我們現在也可以嘗試用意,但卻沒有力,軟綿綿的。高級的用意不用力,是柔中帶剛,用意識去支配肢體,帶動力量,而不是依靠強壯的身體和野蠻的力量。打拳的過程中,需要凝神,要用意識去感知身體各個部分的動作,讓意識的觸角伸向全身每壹個角落。

太極拳需要心靜。在開始前,要將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全身心的投入。也只有這樣,才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與意識去“用意”。當然,打太極拳本身也是讓我們浮躁的心靈平靜下來的過程,在這樣壹個喧囂的時代,需要這樣壹份寄托,讓我們找壹處幽靜的地方,放下沈重的包袱,洗滌自己的心靈。

太極拳需要斂氣。打太極拳並不是像我們平常課間時的甩甩胳膊蹬蹬腿可以隨心所欲的比劃兩下就行的,打拳時的身體狀態是與平常不同的。這就是斂氣。斂氣使全身的肌肉處於壹種若有若無的緊張狀態,也就是說,實際上是松弛的,但卻時刻做好了準備,能在瞬間對意識做出反應,迸發出力量來。斂氣不是憋氣,而是讓意識參與進運氣的過程,使其舒緩而均勻,而不是放由低級神經中樞自主控制呼吸。

同時,作為壹門武學招式,太極拳應用於技擊時修練的思想可能與單純為了健身的還有不同。據說太極拳有十層境界,不知適當否。第壹層:壹圓即太極,此層從背絲纏絲分出陰陽,其練是纏法,其用是捆法。此層化僵硬為柔和,勉強轉圈,圈力多而化勁少。第二層:上下分兩儀,此層陽升陰降,陽輕陰重,其練是波瀾法,其用是就法。此層化剛為柔,由勉強轉圈變為自然轉圈,圈力少而化勁多,內氣漸聚,丹田鼓蕩。第三層:進退呈四象,此層半陰辦陽,純陰純陽,互為往來,其練是懂法,其用是伏貼法。此層走圈柔化,不丟不頂,開始懂勁,並由大圈漸至小圈,是退圈之前壹階段。內氣漸增,牽動往來。要求身體放松的松勁轉為柔和的內勁,其勁源能反應到手上,即由腳到腿而腰達於手指,總需完整壹氣。第四層:開合是乾坤,此層是天地相合,陰陽交合,其練是抽扯法,其用是撐法。此層內氣運行,打通任督二脈。熟練並掌握其技擊方法,誘敵深入,引進落空。開始具有發勁和寸勁。出手無圈,而處處皆有圈,即出手無形而有形。第五層:出入綜坎離,此層火降水升,水火沸騰。其練是催法,其用是回合法。此層內氣漸增,在任督二脈循環運行,積柔成剛,是由寸勁逐漸向分勁發展之初。第六層:領落錯震巽,此層雷風鼓動,有起有伏,其練是抑揚法,其用是激法。此層貼身即化,可以將對方力點引向自身泄力轉化發出,順勢借力,抖列彈放淩厲的冷勁,即見肉分離法。屬分勁階段。此層內氣行循四肢,八脈皆通。此層需長期修煉,修煉到“豁然貫通”之時,運用自如的勁力,左右逢源,舍己從人。此時“入門引路”階段結束,步入“功夫無息法自修”之層次。 第七層:迎抵推艮兌,此層為口、為耳、能聽能問,彼此通氣,其練是稱法,其用是虛靈法。此層剛復歸柔,知己知彼,分明虛實。內勁達含而不露,壹沾即發之境地。全身無處不柔,無處不剛,處處能化,處處能發,挨著何處何處擊,內氣行循奇經八脈。 第八層:背絲扣,此層陰陽自分,虛實分明,剛柔相濟,進入無極而太極。此層內氣完整壹體,能在意念的指導下,達到身體任何壹點,進行收閉穴道和發勁彈放。交技時,不擺架子,不露形意,沾著即打,壹點之處有化有發,可柔可剛。就柔即柔,說剛即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變化莫測。 第九層:高手,此層周身壹太極,已入化境。“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壹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交技時只在壹哼壹哈之淩空無形彈放,犯者應聲立仆,甚至未見其動,未覺其動,而對手已傷。第十層:妙手,此層出神入化,登峰造極,其技達神乎其神之境界。武學永無止境,“功夫無息法自修”,練形練意求養神。此時始悟萬拳終歸壹理。

以上是我這壹學期對太級拳的壹點粗淺的認識,還望老師點撥壹二。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38656132

7. 關於太極拳的作文怎麽寫

太極拳作文

在練太極的日子裏

清晨,我匆匆忙忙地起床,洗漱完後,我急忙向練太極拳的地點去。壹路上練拳的人們陸續從四方來到練拳的地點---同樂家園商場的廣場。這時那裏已經聚集許多人,西面是練太極劍的,東面才是練太極拳的呢。這支隊伍都穿壹身雪白的服裝,後背印著富樂社區太極健身隊9個紅字。他們排成壹個正方形的隊伍,6列每列6人。

我對練太極拳很好奇,今天只學了起勢、十字手和收勢三種。看來練拳比我們學生做操還要難。

但是,太極拳的隊員們經常到外面演出呢!

晨光被雲霧籠罩,太陽壹直沒有露出笑臉,但是天氣依然悶熱,個個汗流滿面。晨練結束了,個個向家走去。

8. 《太極拳心得》800字左右(提示壹下,可以寫太極拳的歷史,招式,

給妳壹篇文章,妳借鑒下 ! 我的父親,著名的太極拳大師陳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裏將練習陳氏太極拳的先決條件歸納為“五心”、“三要素”和“壹認識”。

五心即敬心、決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則指的是師資、天資和自己的刻苦練習:壹認識自然指的是對陳氏太極拳的認識。對於前兩項.非常好理解,並且在其著作裏也有相關的壹些解釋和說明。

惟獨這個認識問題,大概是因為問題太大.不宜展開。陳大 師壹筆帶過了。

筆者跟隨家父習拳多年,且因環境之故,耳濡目染,頗受熏陶。近日有閑,就這個認識問題將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壹篇.與同道***商。

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不能離開全面和客觀兩個基本原則,因此,我想從下面四個層面來分別談壹談。 壹、拳 首先我們客觀的說.僅從名稱上來看.陳氏太極拳不過是壹種拳種。

它有著完整的理論基礎、套路、功法、攻防意識、技擊用法等作為壹個拳種所必備的壹切因素。而且,它還以它極其豐厚的理論依據和妙不可言的技擊方法成為了整個中華武術的重要代表拳術之壹。

說其理論深厚,是指易經陰陽學、中醫經絡學和導引吐納術的完善結合:說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引勁落空、借力打人”、“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智慧體現。 從本質上來說.先將其定性為壹種可以體現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拳術運動.應當還是比較 客觀的. 二、修身養性之法 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

古往今來。習文舞劍不外乎是兩種不同的修身之法。

只不過從形式上看。前者是內修,後者是外修而己。

太極拳則講究內外兼修。既可練就強健之體魄,又可陶冶情操。

養就儒雅大度之風。太極拳的強身健體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為,每個習練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

全球過億的愛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體會。而當妳進入到較高的境界後(起碼是體內真正有了內氣活動),每每練拳之時.那種恬靜、那種悠閑安逸、那種渾然忘我的感覺大概只有諸葛亮的“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或者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2383534句子可以稍做描述。

試想.經常處於這種感受之中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修養和性情?再試問.您腦子中呈現的、小說裏讀到的 以及生活中遇見過的那些真正的武學大師是怎樣的壹種形象和修養? 所以.說陳氏太極拳是壹種修身養性之法也是理所當然。 三、平衡之術 平衡。

是大自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壹種現象。比如四季的更替。

晴天雨天的轉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類社會形態的壹種規律。

三國演義開篇語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

分的平衡壹旦失去。就會向合的平衡去轉化。

反之亦然。平衡,還是每個人為人處事的壹個最根本的準則.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

也很少有勞而無功的事。什麽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許多.那是白日做夢。

付出了許多卻沒有任何回報。那也是不大可能。

關於“平衡”二字羅嗦了半天。也該回到正題了。

那咱們就看看陳氏太極拳是怎麽闡述它的平衡之術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勢上,它要求不丟不頂、不過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開有合,有虛有實;勁路上,它講究剛柔相濟:速度上,它講究快慢相間。

整體上,它讓妳領悟的是中庸之道,體會的是陰陽轉換之理。而這些理論和練習要求.產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體的調理方面,它和中醫的醫理相通:達到自身最恰當的平衡;療程相仿:講究的是慢l丁m細活;療效相同:治根、治本。

在性情的調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壹門藝術壹樣。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

讓妳焦躁的變的沈穩壹點,太沈悶的變的開朗壹點:過於樂觀的變的中正壹點。悲觀的變的積極壹點……這些決非是誇大其辭、牽強附會之說。

以上的每壹種轉變筆者在生活中都見識過活生生的例子。而這些變化,逐步會滲透到妳生活的每壹個角落裏;妳的心態,妳的人際關系.妳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終的作用和效果只有壹個:讓妳的修養更高、人緣更好、生活的更幸福! 由此可見.把陳氏太極拳稱之為壹種平衡之術亦不為過。

四、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個什麽東西.恐怕沒有人能講明白的。

但它卻是人類所***同追求的東西。並且是盡其壹生的、把它視做終極目標來追求。

道是個過於抽象、難以描述的東西.但我們可以通過壹些具體的東西來感悟。比如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說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應該象水那樣。

像水的什麽樣呢?我想這裏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潔性、犧牲性和善變性三點。清潔性指的是本質,做人要象水那樣清白、潔凈(陳氏太極拳闡述的做人之理:時刻保持立身中正):犧牲性指的是奉獻精神.水總是靠弄臟自己來洗幹凈別人。

說的是做人的修為(陳氏太極拳“舍己從人”的技擊理念:只有舍棄自己。才能征服對手):善變性則壹方面指的是水順遂、自然、隨曲就伸地適應各種各樣的環境的本事.對人而言自然是說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了(“順遂自然”、“隨曲就伸”本就是太極拳的專業術語),另壹方面也指水剛柔相濟的脾氣。

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細流。也可以是山洪爆發、。

9. 壹

小時候,因為我體質差,所以常常生 病。

藥,幾乎成了我的正餐了。為了增強 體質,去年夏天,我參加了太極拳訓練 班。

這裏面有苦,也有甜,更有令人欣喜 的收獲……苦“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話壹 點兒也不錯。為了有個好身體。

我可吃盡 了苦頭:寒冬的早晨,真冷啊。西北風呼 呼地刮著,刮在臉上如小刀割著壹般。

可 我仍舊哆哆嗦嗦地五點半準時到訓練大廳 去練拳,手凍得像十根小蘿蔔似的伸不 開,腳凍的如小貓咬似的直往地上跺;炎 炎夏日,那熱的,汗水像斷了線的珠子直 往下落,衣服像在水裏浸過了壹樣找不到 壹處是幹的。真可謂“冬練三九,夏練三 伏”;就算在寒冬烈日下度過的日子很 苦,也不如這件事情苦:有壹次,老師當 著大家的面表揚了我,說我勤學好問、能 吃苦、進度也快。

那些拳友表面上心服口 服,可他們有的瞪了我壹眼,有的不屑的 撇撇嘴,似乎覺得這沒什麽大不了的。我 只好忍了忍。

可他們總是和我作對:和我 打拳的速度不壹致、玩遊戲不讓我去玩、還總是占我的位子?;?;我不但要經得 起身體上的痛苦,還要經得起精神上的痛 苦!氣得我直埋怨:“這麽苦,還不如不 練了呢!”可是壹想到那讓我惡心的藥 時,勁頭又來了,想放棄的念頭又消了, 我要用“刻苦”戰勝“藥苦”!堅持就是勝 利!於是,我起早貪黑地練,我廢寢忘食 地練……甜俗話說得好,“苦盡甘來”。不是嗎? 因為我的辛勤刻苦,名為“武琳”的我終究 沒有辜負我名字的“期望”,而被別人稱贊 為“文武雙全”;因為我的辛勤刻苦,壹向 體育成績不咋地的我終於如願以償得了 個“優”;因為我的辛勤刻苦,我的太極拳 在壹次次表演中獲得好評……。

10. “武術文化”為話題,寫800字作文

武術文化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文化數不勝數,比如:中國書法、中國結、皮影戲、京戲臉譜、兵馬俑、武術、中藥、玉雕、紅燈籠、茶、文房四寶、四大發明、剪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武術。

我們中國的武術就是中國的功夫,在中國叫武術,在外國叫中國功夫。中國武術的絕技有很多:降龍十八掌、佛山無影腳、詠春拳、南拳、太極拳、洪拳。。。中國的武術有許多種:刀術、劍術、槍術、棍術。我最喜歡葉問,因為他有壹個絕技叫降龍十八掌,我還看過他的壹個影片,從這個影片裏我就看到了葉問就使出了這壹個絕技,“詠春拳”就是他創立出來的,並且壹直流傳下來,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

我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學過了武術,爸爸媽媽都在誇我學的好,上武術課的時候,我和我的同伴比過壹次,我和他打了很久,最後我勝利了,妳說我厲不厲害呢?

“武術”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強身健體的運動,許多外國的朋友壹聽見武術,就豎起大拇指,贊美我們中國。瞧,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多麽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