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順德清暉園怎麽樣?

順德清暉園怎麽樣?

清暉園,位於廣東省順德區大良鎮清暉路,地處市中心,原為明末狀元黃士俊所建的黃氏花園,現存建築主要建於清嘉慶年間。園取名“清暉”,喻父母之恩德意為和煦普照之日光。“清暉園”為我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全園構築精巧,布局緊湊。

其布局既能吸取蘇州園林藝術精華,又能因地制宜,盡顯嶺南庭院雅致古樸的風格而著稱,園中有園,景外有景,步移景換,並且兼備嶺南建築與江南園林的特色。環境以清幽自然、秀麗典雅見稱,與佛山梁園、番禺余蔭山房(或稱余蔭山房)、東莞可園並稱嶺南四大名園,也是全國十大名園之壹。

清暉園全園構築精巧,布局緊湊。建築藝術頗高,蔚為壯觀,建築物形式輕巧靈活,雅讀樸素,庭園空間主次分明,結構清晰。整個園林以盡顯嶺南庭院雅致古樸的風格而著稱,園中有園,景外有景,步移景換,並且兼備嶺南建築與江南園林的特色。現有的清暉園,集明清文化、嶺南古園林建築、江南園林藝術、珠江三角水鄉特色於壹體,是壹個如詩如畫,如夢幻似仙境的迷人勝地。

順德清暉園鳥瞰

順德清暉園建園歷史

清暉園的歷史沿革,尚未找到確實史料。壹般認為是建於晚明中國私家園林的繁榮時期。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順德杏壇鎮石灘村人黃士俊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大學士。為光宗耀祖,於明天啟元年(1621),在城南門外的鳳山腳下大良修建了黃家祠和天章閣、靈阿之閣這些祠、閣周圍都有花園,這便是清暉園最早的蹤跡。後黃家衰落,庭院荒廢,清乾隆年間,當地龍氏碧鑒海支系21世龍應時得中進士,將天章閣、靈阿之閣從時已破落的黃家後人之手購得。該院歸龍家後,由龍應時傳與其子龍廷槐和龍廷梓,後來廷槐、廷梓分家,庭院的中間部分歸龍廷槐,稱為“余園”;左右兩側分歸為龍廷梓。龍廷梓將歸他的左、右兩部分庭院建成以居室為主的庭園,稱為“龍太常花園”和“楚薌園”,人們俗稱左、右花園。後來左側的龍太常花園在園主衰落後,賣給了曾秋樵,其子曾棟在此經營蠶種生意,掛上“廣大”的招牌,故又稱“廣大園”。

乾隆五十三年(1788),龍應時長子龍廷槐考中進士,廷槐字澳堂,初授翰林院編修,不久授監察禦史之職,後入值上書房,官至太常卿。嘉慶五年(1800)龍應時病逝,廷槐獲準回鄉守孝三年,後見和坤弄權,無心復出。到嘉慶十年(1805年)龍廷槐將父親生前購得產業的中部拓建成莊園,侍奉母親居住。壹年後,龍廷槐請同榜進士、江蘇武進的書法家李兆洛題寫“清暉”的園名,意取“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示築園奉母是為了報答父母如日光和熙普照之恩。這也是清暉園名的由來。其子龍元任在嘉慶二十二年(1817)得中進士以後,對清暉園大加修整,廣栽花木,使之成為格局完整的嶺南園林。清暉園經龍應時、應時子龍廷槐、廷槐子龍元任、廷槐孫龍景燦,曾孫龍諸慧壹門五代人精心營建,幾經修改加工,至民國初年,全園格局始臻定型。特別是龍渚惠,他曾帶領設計師和工匠到蘇州壹帶參觀著名庭院,回來後對原建築物作了壹番大規模的修整,逐漸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嶺南園林。

抗日戰爭期間,龍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趨殘破。

解放後,由省、縣人民政府撥款修復,幾經修葺興建,將清暉園、楚薌園、廣大園及龍家住宅等壹起收入園址,面積由3000多平方米擴大到近萬平方米,基本恢復當年黃士俊花園的範圍。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1996年)起對清暉園進行再度興工擴建,擴復舊制,以重現名園精髓,以接待海外廣大遊客,增加了鳳來峰、讀雲軒、留芬閣、沐英澗、紅蕖書屋等多處建築景點,面積增至2.2萬平方米。2011年11月24日,分別從美國、香港、重慶等地趕回順德的清暉園原主人龍氏子孫後代24人相聚清暉園,向清暉園管理處捐贈近百件相關的歷史文物,其中包括民國三十六年廣東省政府地政局頒發的地契、宣統元年廣東布政使司頒發的房屋契、龍氏族譜、清暉園先人照片等。

順德清暉園園林特色

清暉園的造園特色首先在於園林的實用性,為適合南方炎熱氣候,形成前疏後密,前低後高的獨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築造型輕巧靈活,開敞通透。其園林空間組合是通過各種小空間來襯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間,造園的重點圍繞著水亭作文。

清暉園內疏而不空,密而不塞,開敞通透的建築造型

其次,清暉園內水木清華,幽深清空,景致清雅優美,第宅與園林融為壹體,利用碧水、綠樹、吉墻、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造型構築別具匠心、各具情態,靈巧雅致。建築物之雕鏤繪飾,多以嶺南佳木花鳥為題材,古今名人題寫之楹聯匾額比比皆是,大部分門窗玻璃為清代從歐洲進口經蝕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樸精美,品味無窮。集我國古代建築、園林、雕刻、詩畫、灰雕等藝術於壹體,突顯出我國古園林庭院建築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

清暉園內碧水、綠樹、漏窗、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

清暉園的花木配置方面也很有特色。園內花卉果木逾百種,除了嶺南園林常用的果樹,還栽種了蘇杭園林特有的紫竹、枸骨、紫藤、五針松、金錢松、七瓜楓、羽毛楓等,並從山東等地刻意搜集了龍順棗、龍瓜槐等北京樹種,品種豐富,多姿多彩,其中銀杏、沙柳、紫藤、龍眼、水松等古木樹齡已有百年有余,壹年四季,蔥蘢滿目,與古色古香之樓閣亭榭交相掩映,徜徉其間,步移景換,令人流連忘返。如清暉園的主體建築船廳,船頭栽有壹株沙柳,柳邊有壹紫藤,猶如壹條纜繩。每逢陽春三月,綻出朵朵紫藍色小花,香氣襲人。船廳後邊,還有壹株白木棉樹,以其花淡黃近白而稱奇,因為木棉樹壹般開紅花。另有壹棵百年銀杏,單株結果,很是奇特。

清暉園的花木配置很有特色

清暉園中“理水”也有獨到之處。園林理水與繪畫同理,壹般講究有曲有源,所以水岸曲折,作石礬灘頭,設港汊水口,使小水面有浩渺之感,有空間拓展之效。但清暉園荷塘出於南方炎熱的地理特征,卻能不囿常理,深池四壁,周以高樹廊房,拒華南炎暑,自得壹派清涼,對全園氣溫都能起到適量調節。除此功能之外,水面開闊無目障,這就使得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廳、惜蔭書屋、真硯齋、荷花亭等景點好似國畫長卷壹壹展開。似這種對景相成、步移景異的全景式空間,實在不宜把荷塘與船廳壹帶分作兩段欣賞。

清暉園水景

清暉園在組織景面序列關系方面也是很成功的。清暉園之所以能在數畝之地造萬千氣象,讓人目不暇接,構園者運用了小中見大(如片山寸石狀奇峰險崖)、虛實相濟(如荷塘的平遠與園後兩院落樓屋鱗毗)、園中設園、延長遊園路線等構園手段。澄漪亭、碧溪草堂、六角亭、池廊、船廳、惜蔭書屋、真硯齋、荷花亭雖然都是單體建築,但是運用池廊銜接、古樹穿插、曲直途徑相連,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空間聯系,加上前面談到的對景相成、步移景異的運用,又有了起承轉合的景象組群。

清暉園的治園藝術,還表現在大量使用鏤空木雕花板、花罩、磚雕等裝飾工藝以及巧布玉堂春、紫藤、素馨花等古樹名木上。建築物之雕鏤繪飾,多以嶺南佳木花鳥為題材,古今名人題寫之楹聯匾額比比皆是,大部分門窗玻璃為清代從歐洲進口經蝕刻加工的套色玻璃制品,古樸精美,品味無窮。

清暉園在組織景面序列關系方面也很成功

順德清暉園主要景點</更多關於順德清暉園怎麽樣?,進入:/ask/b03cea1615731373.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