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立什麽,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
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
漢武帝立樂府,采集代、趙、秦、楚的歌謠和樂譜;教李延年作協律都尉,負責整理那些歌辭和譜子,以備傳習唱奏。當時樂府裏養著各地的樂工好幾百人,大約便是演奏這些樂歌的。這些樂歌,後來稱為“樂府詩”。北宋郭茂倩收集漢樂府以下歷代合樂的和不合樂的歌謠,以及模擬之作,成為壹書,題作《樂府詩集》。
漢樂府采取的是新調子,這種新調子有兩種:“楚聲”和“新聲”。屈原的辭可為楚聲的代表,而新聲出於西域和北狄的軍歌。漢樂府以敘事為主,所敘的社會故事和風俗最多。而諸多樂府詩當中,五言體最高成就即為《古詩十九首》。
漢武帝簡介:
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年四歲立為膠東王。七歲為皇太子,母為皇後。十六歲即位,政治上,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經濟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抑制商賈。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但他崇信方術,兼以窮兵黷武,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公元前87年駕崩,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於茂陵。
漢武帝用派禦史的方式對地方的豪強、官吏進行監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全國分成了十三個監察區,每個區叫做部,每部派出壹名刺史,中央的刺史叫做司隸校尉,其他十二個州都叫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