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169種淡水魚名稱和圖片?
1、中華鱘:鱘科英文名:Acipenser sinensis Gray俗稱:鰉魚、臘子頭背部骨板光滑。背鰭前骨板壹般為12~14。幼體骨板之間的皮膚光滑,成體較粗糙。頭部皮膚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壹陷器。鰓耙14~28。為洄遊性魚類,棲息於大江河及近海底層。秋季上溯至江河上遊水流湍急、底為礫石的江段繁殖,產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為粘性。壹般成熟雄魚重80市斤以上,雌魚重240市斤以上。親鱘在生殖期間基本停食,幼鱘主食各類底棲動物,成魚食昆蟲幼蟲、矽藻及腐殖質。
2、長江鱘:鱘科英文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俗稱:鱘魚、沙臘子各行骨板問的皮膚遍布顆粒狀細小突起,極為粗糙,頭背面在幼體具有明顯的小刺。背鰭前有10~12塊骨板。鰓耙33~54。為淡水定居性魚類,棲息於長江上遊水流較急、石質河底的十流中。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達到性成熟的個體,雌魚體重為20市斤左右,雄魚體重10市斤上下。魚卵可加上成魚子醬,鰾和脊索能制作魚膠。
3、白鱘:白鱘科英文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俗稱:象魚、鱘鉆子頭部特長,占體長的1/3,小個體約占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壹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須1對。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健遊,性兇猛,主食魚類,也食蝦、蟹等。春季在長江上遊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