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盆腔炎吃什麽藥效果好?哪種藥好呢?
西藥治療盆腔炎
(壹)急性盆腔炎
1、抗生素:宜聯合用藥,最好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用藥物。
(1)青黴素G:每日240萬壹1000萬單位,靜脈滴註;病情好轉後減至每日80萬壹160萬單位,分次肌肉註射。
(2)紅黴素:每日1-1.5g,靜脈滴註,加用卡那黴素0.5g,每日2次,肌肉註射。
(3)慶大黴素:每日16萬壹32萬單位,靜脈滴註或分2-3次肌肉註射。
(4)林可黴素:每次0.3-0.6g,壹日3次,肌肉註射。
(5)克林黴素:每次0.6g,靜脈滴註,每6小時1次。體溫降至正常後改為口服,每次0.3g,每6小時1次。
2、給予充分營養及液體攝入,糾正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
(二)慢性盆腔炎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可用α壹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質酸1500單位,肌肉註射,隔日1次,5壹10次為壹療程。也可抗生素與潑尼松同時應用,潑尼松5mg,每日口服3次,停藥後應逐漸減量。
中藥治療盆腔炎
1、沖任虛寒型: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脈沈細。妙方:溫經丸:每次1丸,壹日2次,溫開水送服。
2、熱毒型:高熱,寒戰,頭痛,小腹疼痛,帶下量多如膿,臭穢,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弦數。妙方:野菊花栓:外用,每次1粒,肛門給藥,壹日1 2次。
3、淤血阻滯型:下腹持續疼痛拒按,或經行不暢,或量多有塊,舌紫黯,或有淤斑淤點,苔薄,脈沈弦或澀。妙方:婦女痛經丸:每次9g,壹日2次,溫開水送服。
4、濕熱型:低熱,小腹疼痛灼熱感,口幹不欲飲,帶下量多色黃質稠,或赤黃相兼,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妙方:金雞膠囊:每次4粒,壹日3次,溫開水送服。
5、濕熱淤滯型:小腹脹痛,口苦口幹,帶下黃而稠,小便混濁,大便幹結,舌黯紅,苔黃或白,脈弦或弦數。妙方:婦寶沖劑:每次20g,壹日2次,開水沖服。
6、慢性盆腔炎:以濕熱型居多,治則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主,方藥用:丹參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銀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痛重時加延胡索9g。有些患者為寒凝氣滯型,治則為溫經散寒、行氣活血。常用桂枝茯苓湯加減。氣虛者加黨參15g、白術9g、黃芪15g。
對於西藥與中藥治療哪個較好,其實是因人而異的,選擇哪種治療方法也受個人的喜好而有影響,總之兩種方法都有各自的好處與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