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臺灣和祖國大陸經歷了哪兩次大的分離和壹次回歸?兩次分離的本質區別是什麽?
兩次分離:
1、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於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給日本。
2、1949年解放戰爭,國民黨兵敗退踞臺灣。
壹次回歸:
1945年抗日戰爭中國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本質區別:
第壹次是帝國主義侵略所致,第二次是內戰所致。
擴展資料
歷史背景:
1949年,國民黨內戰失利,蔣中正(蔣介石)率部分國民黨軍政人員退踞臺灣,5月19日頒布《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布告戒字第壹號》,宣布臺灣處於戰時動員狀況,封閉全省,限制出入境,實行軍事管制,封鎖大陸消息,嚴禁壹切違禁的言論、出版和罷工、遊行等活動。
12月7日,國民黨政府遷至臺北市。12月11日,國民黨中央黨部遷至臺北市。至此臺灣再次陷入與中國大陸的分離狀態之中。
國民黨遷臺後進行大規模黨務改造運動,建立起蔣氏父子對國民黨的絕對控制權,經濟上進行財政整頓,改革幣制,穩定物價,實行土地制度改革, 恢復與發展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