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礦井發現140年前牛仔褲拍出62萬,那個時期的牛仔褲是如何做出來的?
近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壹個小鎮的拍賣會上,出現了壹條1880年代的李維斯牛仔褲,這條牛仔褲被凱爾豪特曼和斯蒂文森以8.74萬美元買下,史蒂文斯買之後,還說自己似乎有點沖動,但是又覺得這條牛仔褲非常的罕見,而且現在幾乎都可以直接穿上身了,所以,這條牛仔褲十分的寶貴,下面我們來看壹看,那個時期的牛仔褲是如何做出來的。
牛仔褲的來源。
19世紀在美國由於那個時候的社會條件不是很好,那些工人穿的褲子沒多久就會壞,所以斯特勞他就發明了牛仔褲,因為牛仔褲十分的結實耐磨,不容易壞就廣受那些工人的喜愛,而且很快就在市場上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牛仔褲是用靛藍這種染料染成的。
制造牛仔褲的靛藍,是18世紀末德國化工企業巴斯夫發明的人工合成靛藍,然後再將那些棉線泡在染缸裏面再拉出來,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反應就會變成藍色,這就是牛仔褲藍色的形成過程,而且這個藍色的棉線叫做經紗,白色的叫做維紗,這兩種線相互垂直交叉就形成牛仔褲的那種面料。這種編織方法主要是用老式紡織機制造的,他的速度會比較慢,壓力也比較小,所以織出來的牛仔布就會比較柔軟牢固。
主要流程。
牛仔褲的生產流程主要是,設計,打樣,定面料,裁床,車間制作,洗水,打釘,燙鉆,剪線等流程,過程還是比較繁瑣的,另外牛仔褲還會進行化學處理,會用高錳酸鉀,讓顏色變淡,然後再經歷壹次噴砂。有些牛仔褲還需要進行印花,就將壹些印花元素加到牛仔褲上,會增加設計感,牛仔也會變得柔軟,更美觀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