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層的焦慮:怎樣做才能使財富保值而又有所增長
去十幾、二十年裏,國人積累了大量財富,而近幾年,伴隨著產業的發展變化,中國金融市場也出現了壹定波動,身處不斷變化的浪潮之中,人們會困惑:新經濟下,如何使我們的財富保值並不斷增值?!
先來看看中國的富人們到底多有錢
根據《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2016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包括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達到158萬人,人均持有可投資資產約3100萬人民幣。即,這158萬人持有的49萬億可投資資產。中國人口超過14億人,全國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為165萬億人民幣,換句話說,0.1%的人掌握了全國30%的個人可投資資產。
錢從哪來的呢?
從1978年到今天的三十多年中,中國從全球經濟體中排位第八,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經歷了三大產業周期。
第壹個周期,1978年到1997年。
在這二十年裏,中國由重工業經濟變成輕型經濟,由短缺經濟變成了過剩經濟。中國人絕大多數是在吃、穿、用這三個方面,通過食品、保健品、飲料、紡織、家電等行業賺到的錢。
第二個周期,1998年發生東南亞金融危機。
從那壹年起,中國為了應對危機,推出了很多的產業政策。房地產和城市化建設開始崛起,能源價格大幅度上漲,包括煤炭價格、鋼鐵價格等等,這使大量資本進入到產業的上遊領域。
第三個周期,1998年到2014年,中國制造“席卷”全世界。
中國從完全的內向經濟轉向外向經濟發展的新型經濟模型,出現了壹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就是互聯網經濟。另外,房地產行業或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能源行業、外貿行業等,也可以賺很多錢。
在過去,富人們的財富增值高度依賴房地產。在中國家庭的總資產中,房地產的占比長期徘徊在70%左右,這比美國的兩倍還多,這也顯現出了中國家庭財富的脆弱性:
家庭資產配置太單壹,經不住風險動蕩; 房地產價值不容易變現,財富容易被鋼筋水泥“凝固化”。而在經濟轉型大背景下,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不管是房地產還是其它行業,都已進入了全面的嚴監管和規範整頓的時代,經濟發展中的不利因素得到抑制。同時也意味著,過去靠監管套利、資產泡沫獲利的財富增長邏輯已不適應當下的環境。
因此,高凈值人群的避險情緒逐漸升溫,從單壹的以房地產為主要資產配置變為精細化的資產配置。
未來會怎麽樣?
從經濟層面來看,中國長達16年的產業周期結束,錢已經不在消費、出口、投資這“三駕馬車”上,原來靠成本和規模優勢,進行重工業投資獲得經濟增長的邏輯結束,未來十年,中國的產業將進入到四個新動力區,即新實業、新消費、新金融、新城鎮化,同時實體經濟發展,消費產業、服務產業還會發展,金融業也在變革,新的城鎮和新的城市仍然會建設。
中國雖然仍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發動機,但財富和投資的模式已悄然改變。
我們怎麽辦?
資產配置多元化
01私募股權基金(股權投資)
2016年,隨著IPO開閘,中國私募股權及風險投資基金實繳金額創出歷史新高,私募股權基金主導的並購交易金額持續快速增長。在近期發行的私募基金中,有不少認購者就是從樓市撤下來的投資者。經過近半年來樓市調控政策的狂轟濫炸,私募股權投資因為較好的風險收益比和持續的利好政策受到高凈值人士的普遍青睞。
未來,宏觀政策對私募股權行業持續利好,政府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等政策為私募股權投資帶來更多投資機會和退出渠道。因此,隨著競爭加劇,行業分化也將進壹步凸顯,聚焦於行業投資和早期投資且構建了較強投資管理和退出能力的GP將勝出。
無商不富,無股權不大富,私募股權將是個人財富增值的下壹個風口。
未來十年,中國最值得投資的是兩方面:壹個是投好的企業,即進行股權投資;第二是投“好的人”。
現在,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中小企業創業公司。政府提出全民創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說我們要去投好的企業。所以,股權投資是贏得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好的人”就是二十年前的我們,也是今天的80後、90後,可能是妳的孩子,妳的下屬,也可能是馬路上的小夥子,或者所有對金錢渴望的人,找到他們,把錢投給他們。
通俗來講就是,60後、70後拿著自己上半生賺的錢支持年輕的企業和年輕的人,用這樣的方式來繼續建設中國經濟。
02股票市場(二級市場)
2016年上半年的時候,上市公司常被外界質疑為不務正業,不停地買房子,因為幾套房子的盈利就能抵得上主營收入。從2017年起,形勢發生了很大逆轉。根據2017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半年的數據,45.3%的上市公司在賣房子。不僅僅李嘉誠壹直拋售內地和香港的房產,王健林和潘石屹等大佬也在接連賣掉自己的房地產項目。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進行賣房炒股,股票投資的數量與金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今年上半年,參與股票投資的上市公司家數也達到490家左右,初始投資金額高達1252.45億元。
03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和優質的不動產投資
對房地產資產有較強偏好的有錢人,其資產配置的風格正在轉換為海外配置,海外配置也呈現多元化、合理化,海外股票、海外基金、海外保險都成為超過海外地產的配置類別。
其中,海外股票在今年成為大眾富裕階層的熱門投資領域,這得益於海外股市特別是港股、美股行情的壹路上漲。而投資者熟知的GAFATA,也就是Google、亞馬遜、Facebook、蘋果、騰訊、阿裏巴巴這六家公司的投資組合,其近來三年的回報率是同期理財產品的數倍。投資海外股票符合投資者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並逐漸成為主要投資方式。
真正的全球化資產配置是把資產交給專業公司打理的過程。要安排壹些對沖性的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僅是買房子、買商鋪那麽簡單,全球性的壹個資產配置,是需要學習的。
關於優質的不動產投資,過去十幾年,壹個人在中國任何壹個城市買的房子都是對的,但是在今天,我們誰也不敢想這句話。壹個城市的房子,值不值得購買,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今天買房子不能閉著眼睛買,要睜得非常大才可以買到好房子,好的不動產才是值得珍藏和配置的。
有錢人從單純的追求房地產投資到現在的開始全球化的資產配置,不僅布局固定收益類、私募股權、股票等多元化投資方式,還同時兼顧海外市場。把不同的資產放到不同的籃子裏,是縮小風險放大收益的新型投資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麽處於世界TOP1%的有錢人資產能夠壹直積累、傳承,和其余的人不斷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