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文字的力量》| 吳哥很美,蔣勛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文字的力量》| 吳哥很美,蔣勛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文/喬平

對吳哥窟的印象,很多人只是電影《花樣年華》和《古墓麗影》中的鏡頭。相比之下,我則幸運得多,懷揣著蔣勛的《吳哥之美》,親自到訪了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內的吳哥窟。

即使親自到訪吳哥,即使聽過了當地導遊對吳哥的講解,對我來說,那個公園九世紀到十五世紀高棉吳哥王國的都城,依然是如此神秘。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吳哥之美, 吳哥的美需要發現,需要在與它的對視中用心體會。

也許,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吳哥有不同的美,而蔣勛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作者蔣勛,臺灣著名美學家、文學家、畫家,他有諸多的作品,如《蔣勛說紅樓夢》 《孤獨六講》,《蔣勛說文學》等等。《吳哥之美》是壹本遊記類散文,是十幾年前蔣勛在吳哥旅行時,邊遊歷邊寫給愛人林懷民的信,後來集結成冊出版。

這本書分為六大部分,以地理方位順序來劃分,以信件的方式、文學的筆觸來呈現吳哥的美。優美的文字配以吳哥真實的照片,展現著吳哥最顯著的特點。 蔣勛描述的吳哥,是歷史與藝術的結合,是毀滅和微笑的結合。

跟隨著蔣勛的筆,我們可以在壹片廢墟裏找尋建築之美,藝術之美,文明之美......

吳哥的建築,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壹種大氣與空靈,而在大氣與空靈之中,又有著精雕細刻的秀美和柔美。

在大吳哥城裏,象臺的雄渾大氣,建築結構之嚴謹,以此作為當年王朝政治權力的象征,非常貼切。還有,作為國王接受天神指令的地方,天宮的雄偉與神聖,都表現出其建築的大氣和空靈。

小吳哥城裏的吳哥寺,無論是建築特征還是實用性,都讓人驚嘆古代柬埔寨人民的智慧,羅洛斯遺址雖然已是廢墟,但我們依然能從中想象到當時建築的魅力。

頗有氣派的象臺,象鼻卷起水中的蓮花;未有雕飾的塔高寺,是壹種形式單純的美,沒有雕刻與建築的對抗,卻是壹種幹凈的屹立。

壹座座寺廟巍然挺立的寺廟,各具特色,華美雄峻。它們的排水系統實用美觀,充分體現了和自然的和諧關系,它們的造型奇特充滿異域風情, 體現著壹個國家信仰和政治的繁榮和興盛。

吳哥窟的墻壁上,每壹個女神都在翩翩起舞。上身赤裸著,腰肢纖細,她們的手指就像壹片片的花瓣綻放。肢體的柔軟,仿佛在闡述水的漣漪蕩漾,仿佛在用纖細柔軟的手指訴說著壹朵朵的花,慢慢從含苞到綻放,再到枯萎。

巴揚寺的浮雕、班蒂斯蕾的石雕、克拉凡寺的磚雕,仿佛是壹張張巨型的畫卷,向人們講訴著壹個個古老而神奇的傳說。不論是磚雕還是石雕,都蘊藏著美,似乎能感受到“石塊的呼吸、脈動、體溫,感覺到長達數百年在荒煙蔓草中不曾消失的對認識的牽掛與不舍”。

有人說,吳哥的浮雕像織繡或印花,像壹種迷離的光影,優美而充滿活力。

作者說 “吳哥文化的浮雕精細繁復,華麗而又崇高,有戲劇性活潑生動的人物肢體動態,又能呈現細膩的心理靜態之美,藝術成就可媲美世界任何文明的雕刻藝術。” 看得出,蔣勛真的是用心用情在寫吳哥雕塑藝術的美,不惜任何溢美之詞。

置身其中,被這樣的精美藝術環繞,感受到的是古文明的湧動和深厚的沈澱。 當藝術被人類的思想浸染,便有了生命的律動和永恒,帝國消逝,繁華落盡,文明仍舊被延續與傳承著。

吳哥的文明,經歷了發源、興盛、衰落。這中間有戰爭、有掠奪、有反抗、有瘟疫、也有不屈。

殖民者可以摧毀建築,可以屠殺人民,可以偷走佛像,可以扣走珠寶,卻不能抹殺掉壹個民族的文明和對美的追求和貢獻。就像作者說的那樣:“因為微笑,文明不會消失。”

那壹尊尊代表著柬埔寨曾經高度發達、高度文明的佛像,雖然有些殘缺,雖然被珍藏在法國的博物館裏,但卻永遠不會屬於法國,它代表的是吳哥的文明,是吳哥的美,襯托出的是殖民者的醜陋、殘暴和貪婪。

吳哥的文明是純粹的,寺依山而建,雕像與自然融匯。 因而蔣勛說,文明或許就是思考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吧。這樣的論斷縱不嚴謹,放在這裏倒也合適。到此,何為美,其實也不必追問了,與自然和諧壹體的吳哥,其實已經給出了毋容置疑的答案。

夕陽下,歲月靜好。 吳哥古城經歷了繁華與恥辱,縱使榮光的見證化為廢墟,高處的佛卻依舊在莫測地微笑。也許總有壹天,每個人都會參透這樣的道理:人生不過白駒過隙,妳想要的,總沒有妳得到的重要。

美麗的浮雕,使慘絕人寰的景象變成了有趣的畫面,讓屠殺和痛苦看起來像是舞蹈和戲劇。

高棉的微笑,那張經歷了憤怒、痛苦、嫉妒、絕望,哭過、恨過之後的面容,仿佛幻化成了從汙泥中升起的壹朵蓮花,微笑成了這個城市唯壹的表情。那壹定是從繁華與廢墟轉化中,看破人世因果輪回的微笑,壹定是從毀滅與永恒中頓悟的微笑。

美,也許總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可解的,屬於理性、邏輯、科學。不可解的,屬於意象、文化、神秘。

蔣勛這本《吳哥之美》並不是普通的遊記,與其他遊記類書籍相比,這本書裏不僅有真實精美的照片,有現實景觀和歷史背景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有作者自己真切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為什麽作者先後14次探秘吳哥?不是因為那裏景觀太美,而是吳哥給了作者壹種心靈上的契合,他可以在這裏思考,可以讓自己沈澱和寂靜,可以在這裏找到他的信仰。 壹本寫美景、配美圖、講歷史、談感悟的書,足以刺激到任何壹個喜歡讀書的人。

如果妳沒有聽說過吳哥,壹定要先讀壹下《吳哥之美》;如果妳打算去吳哥旅遊,壹定要帶上這本《吳哥之美》;如果妳去過吳哥,壹定要回頭再讀壹讀《吳哥之美》!

喜歡壹個地方,去過壹個地方,如果沒有知識和心靈的收獲,那就等於沒有喜歡,沒有去過。

文字的力量 是由文字的力量大聯盟秉持“為好文找讀者,為讀者找好文”的價值理念設立的專題,專題目前不接受投稿。廣大優秀作者可以投稿到它的遴選專題《 搖籃 》中。我們編委會從中選出優質文加以推廣,讓妳的文字在飛揚中發力。我們期待妳的優雅亮相,妳若能甩出擲地有聲、靈動有趣的文字,我們定會用足夠的真誠與妳的文字***舞。誠邀妳的加入,讓我們壹起尋找文字的力量。

《 文字的力量 》 大聯盟合作對接人: 朋友是老酒 瑾字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