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的善良與本份,換不來他人的尊重
? 01
1月17日,中青報刊發了《寒門博士之死》壹文引發輿論關註。
其實早在十天前,此事就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在讀博士生楊寶德被人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
楊寶德女友曾在微博上發長文,聲討其博士生導師周某是釀成此悲劇的罪魁禍首,並貼出二人聊天記錄作證。”
我們暫不論,楊寶德的死是與導師周某有多大關系。
但從楊寶德女友貼出的,楊寶德與導師周某的聊天記錄來看,讓人感覺他們的關系不太像師生,更多的像主仆關系。
壹個名牌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每天除了陪導師吃飯、擋酒以外,澆花、打掃辦公室、拎包、拿水、洗車、去停車場接教授、陪教授逛超市、給教授做家務等。
這還是壹名博士幹的事情嗎?我覺得更像是有錢人家的傭人。即使傭人覺得不公,還可以辭職。而楊寶德被導師握住命運,被踐踏了人生也不敢抗爭。
文中最後寫到,博士本該是國家培養的尖端人才,本該暢遊於學術的浩瀚海洋,不斷探究世界的真諦。
然而,在這裏,卻成了壹個打雜拎包的苦力。人格侮辱、尊嚴踐踏、學術無果、出國無望。
當所有的壹切都壓在壹個誠善良、本份、樂於助人且正直的博士身上,他對世界的絕望可想而知。
02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想起當今的高校研究生與導師的關系。
楊博士之死,以及許多博士的無賴的留言。讓我明白了,許多時候,我們普通人只是看到博士頭上的光環,未曾知道博士取得畢業被導師拿捏的艱辛歷程。
高校中的碩士、博士除了學業,幫導師幹活,已是見慣不驚。但很多時候,只是學術、實驗,專業等方面的活而已,很少有像楊寶德這樣的,大多數時候在給導師做生活上這些瑣事。
我相信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專業,周教授名下壹定不止楊寶德壹名博士吧!但周教授找上的不是別人,而偏偏相中了楊寶德。我想,這壹定不是偶然吧?
在這個全民把孩子是為掌中寶已是多年的社會,多數孩子的成長已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樣長大的孩子多半不會那麽聽話,不會那麽好使。
而楊寶德生於農村,從小成長於壹個相對貧寒的家庭。農村孩子身上那份善良與本份,便成為了周教授隨意踐踏的資本。
楊寶德對於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人情世故方面,不懂得如何拒絕與周旋。加之周教授手握他的前程。所以楊寶德必然成為她最好使喚的對象之壹。
人性骨子裏的醜陋有壹點就是欺軟怕惡。而人性骨子裏的軟弱有壹點就是忍氣吞聲。
所以軟弱的楊博士遇見了醜陋的周教授,才有了澆花、掃地、拎包、拿水、陪逛超市和做家務。這些讓人頭痛繁瑣的事情。才有了被欺淩的人生
面對這些“潛規則”,楊寶德十分無奈,卻無力反抗。即使內心強烈拒絕,但為了前程又必須忍氣吞聲,但這些情緒積累到壹定程度卻又無法釋放時,只能用最偏激的方法來得以解脫。
而我在想,無論他的生活壓力有多大,哪怕是放棄博士。哪怕是招人白眼。那怕被人誤認為妳這輩子無能,也別選擇死。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麽比活著更重要呢?
而可憐的讀書人,往往被那些帶著壓力的期望和要面子的虛偽逼上了絕路。有時讀書人的可悲,是被教育磨得來沒了性格的菱角,更別談什麽絕處逢生。
在這個權利的社會與世界裏,有時過於本份,就等於愚蠢。很多時候我們要用忍來適應生存的環境,但妳最起碼的底線得保護好自己與家人。
03
麗華是普通的農村女孩。性格隨和,做事認真,待人真誠熱情。大學畢業考到民政部門當了公務員。
剛到單位時,時常給同科室的同事端茶倒水,掃地倒垃圾。甚至同事們叫她取外賣收快遞。
開始她認為自己剛來上班,應該尊重老同事。多幹點活也不算吃虧,給同事們留個勤勞樸實的樣子。
可是有些事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麽簡單,慢慢的使喚她的人越來越多,自己成天在單位忙得翻天覆地,本以為給同事這樣的好印象可以幫到自己。可年終考核時,平時工作兢兢業業,熱情幫助同事的她。卻得了最後壹名。
那段時間,麗華情緒低落無比。辦公室大她十來歲的英子時常安慰她。小妹妹,別氣餒,每個人要經歷這麽壹個過程。有什麽事可以告訴姐姐,姐姐壹定盡全力幫妳。
麗華很是感動,在單位遇見英子這樣的知己。覺得要好好珍惜。
麗華本以為單位搞論資排輩,心想等下壹個新人來,自己的苦日子就熬到頭了。當小倩出現單位時,麗華本以為壹切自然該又小倩來做了。自己只用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就行。
但萬萬沒自己的地位並沒有好轉,反而小倩也加入人群,對自己指指點點。
這壹切爆發在麗華生病的壹個清晨,拖著不舒服身體到了辦公室。同事說省上要來檢查,讓她掃地倒垃圾。
麗華坐著沒動,被壹位老同事說了兩句。麗華委屈說道:“憑什麽我倒垃圾?”小倩卻諷刺到:“妳壹個農村出生的,能進這種單位,叫妳到垃圾,憑什麽還有情緒?”
絕望的麗華多希望英子能幫幫自己,卻沒想到這時的她也說:“去把垃圾倒了吧,早遲都是妳。”
麗華難受至極:“不是說遇事幫我嗎?怎麽別人欺負我妳也落盡下石。妳家有事我是那麽真心的幫妳做事,接送孩子,護理老人……我明白了,不就小倩家有錢,勢力的小人。”
“同事們,請妳們弄明白,我為大家做事,是看著同事的情份。我沒有義務要給任何人做事,別覺得他人的人生很低廉,自己的人生很高貴。”麗華氣憤的說道。
事後的麗華,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什麽也沒再做過,慢慢的、慢慢的反而贏得了同事的尊重。
04
當妳為他人做事做成了慣性時,別指望他人能感激妳。為他做事他覺得是天經地義,不做,他才會覺得是妳對他不尊。
學會拒絕,妳表明了態度。麗華最後獲得了他人的尊敬。忍氣吞聲,默默為哪些本不該自己付出的事,楊寶德最後失去了生命。
有時,別指望妳的善良與本份,能換來他人的尊重。
欺負妳的人永遠昧著良心,利用妳的人永遠只想占妳的便宜。別相信這些所謂的朋友會幫妳,他們的花言巧語,不到最後妳都無法看清人心。
所以別在他人面前低三下四,擡起妳的頭做人,護住妳的自尊。人不可盛氣淩人,但也不要任人欺淩。